保费下滑三成、亏损扩大29倍 国联人寿:为降低集中给付及退保风险调整业务节奏

保费下滑三成、亏损扩大29倍 国联人寿:为降低集中给付及退保风险调整业务节奏

华夏时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吴敏 北京报道

近日,国联人寿相继披露了2019年年报和2020年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披露的数据显示,2019年,国联人寿保险业务收入16.52亿元,相比2018年的18.23亿元,同比下降9.38%;净利润-1.67亿元,相比2018年亏损的4.41亿元,亏损幅度收窄。

对此,国联人寿相关负责人向本报记者表示,2019年,公司明晰了价值发展实施路径。公司资产规模、投资收益等主要财务指标稳健增长,同时,较2018年同期亏损相比,实现大幅减亏。公司坚持以发展长期期缴、价值业务为核心,积极调整业务结构,拉长负债久期,重疾、医疗等风险保障型业务新单保费同比正增长,核心业务新业务价值持续提升。

但2020年一季度,国联人寿保费业务收入7.23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0.21亿元下滑三成;净利润亏损1782.16万元,亏损幅度较上年同期扩大了29倍。

成立六年亏近9亿 银代渠道业务占比高

资料显示,国联人寿于2014年12月正式开业,是一家地方性保险公司,总部位于江苏无锡。该公司大股东国联集团是一家实力雄厚的综合金融平台,成立于1999年,注册资本80亿元。主要业务集中在金融服务、实业经营和投资运作三大领域。金融服务领域,其拥有证券、期货、保险、信托、财务公司等金融机构,拥有资产管理、融资担保、产权交易等类金融机构,以及参股无锡农商行、江苏银行等5家地方法人银行,累计管理金融资产规模6000多亿元。

“国联人寿依托国联集团综合金融的天然优势,依托政府和股东资源,探索与集团协同发展相结合、与地方政府社会保障体系相结合,具有集团一体化和地域针对性的发展模式。”在官网董事长致辞中,国联人寿如是说道。

但作为一家初创型险企,国联人寿的表现并不理想。

2015年,受益于超高占比的万能险业务,开业仅一年的国联人寿就取得1632.54万元的盈利。但随后在保监会数度发文规范万能险的背景之下,国联人寿的业绩也发生较大变动。2016年,调整业务结构的国联人寿出现1.04亿元的亏损。随后亏损持续扩大,2017年、2018年亏损金额分别为1.58亿元、4.41亿元,好在2019年亏损额收窄至1.67亿元,加上今年一季度亏损的1782.16万元,成立不足6年的国联人寿亏损总额已经达到8.88亿元。

针对近几年的亏损,国联人寿方面曾向本报记者解释称:“寿险公司的经营特性都有一个前期投入较大、利润后期逐渐释放的过程。国联人寿作为一家成立不足5年的地方法人公司,新公司在机构铺设和业务发展中需要前期支出大量的费用。且由于近年来资本市场相对波动,投资收益受到影响。”

在保险业回归保障的总体引导下,近两年,国联人寿也在努力转型。从业务结构来看,2015年,万能险业务13.35亿元,占规模保费的98.37%。而在2016年,国联人寿保户投资款新增缴费占规模保费比重降至22.42%;2017年进一步下降至10.14%。2018年,国联人寿实现原保险合同业务收入18.23亿元,同比增长104.84%。2019年,该公司实现原保险合同业务收入16.72亿元。

但从业务渠道来看,国联人寿对银代渠道依赖性较强。2019年,国联人寿保费收入居前五位的保险产品中,排在前三的产品大部分来自银行代理渠道,合计保费收入10.81亿元,占保险业务收入的65.4%。

一位保险业专家向本报记者表示:“中小寿险公司面临着诸多困境,渠道建设尚未形成,多依靠银保渠道;产品开发同质化严重,差异化经营不明显。”

“险企银保渠道占比过大会导致它的佣金支出很高,因为依赖银行渠道,每卖出一份保单,都需要给银行返还一定的中间佣金,这样它的利润就会承压。”一位寿险公司人士说道。

此言不虚,近两年,国联人寿手续费及佣金支出均维持在较高的水平,2018年、2019年分别支出1.68亿元、1.67亿元。另外,该公司近两年业务及管理费支出也较多,分别支出2.26亿元、2.48亿元。

流动性承压 总经理缺位三年多

“另外,银保渠道比较好卖的大部分都是中短期的产品,因为它符合银行客户的购买需求,一般情况下,像年金险、万能险、分红险、投连险之类的带有一定投资收益的产品更受银行客户的欢迎。”上述寿险公司人士说道。

的确,2019年,国联人寿销售前五的产品中,通过银行渠道销售的两款产品均为分红险,一款为终身寿险,保费收入较前两款也要少一些。

“中短期产品对险企的现金流影响非常大,如果公司业务结构单薄,这类产品一旦达到一定规模,下一期就需要继续保持其相当的收益,不然就会给企业的流动性造成很大压力。”一位业内人士说道。

目前,国联人寿的确面临较大的流动性压力,年报数据显示,2019年末,国联人寿净现金流为-1.42亿元,3个月内综合流动性比率、1年内综合流动性比率分别为-19418.53%、-2320.35%。

今年一季度,该公司净现金流有所改善,由负转正至净流入9688万元,但1年内综合流动性比率却进一步恶化,下降至-4035.66%,下降幅度超过74%。

对此,国联人寿相关负责人仅向本报记者表示:“在偿付能力流动性管理中净现金流与综合流动比率是不同的监管指标。综合流动比率反映的是资产和负债在未来期间的匹配情况,而净现金流是报告期的净现金流量,由过去的交易所形成。”

一位资深财务分析人士则向本报记者解释,综合流动性比率简单理解就是较短期能不能用资产还了要还的负债,而这个数值为负,说明它在业务、投资、融资上都遇到了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可能是股东增资不及时,也可能是保费下滑厉害,或者满期给付过多。

国联人寿并非没有意识到自己所面临的风险,“2020年,公司在稳住规模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高价值业务。同时,为降低公司集中给付和退保风险,公司合理调整业务节奏,有效平滑业绩,主动降低一季度规模型业务保费收入。同时,受新冠疫情影响,对公司业务经营造成了一定影响。”国联人寿相关负责人说道。

调整业务结奏叠加疫情影响,今年一季度,国联人寿保费业务收入7.23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0.21亿元下滑三成;净利润亏损1782.16万元,亏损幅度较上年同期扩大了29倍。

“但总体而言,还是股东增资的问题。”上述寿险业内人士如是说道。的确,曾经历过发起股东破产的国联人寿,开业近5年,却从未有过增资,至今注册资本仍为最初的20亿元。“该公司所面临的问题已经在现金流方面有所表现,如果未来没有改善就可能出现流动性风险。”上述财务分析人士提醒道。

此外,本报记者还注意到,在国联人寿最新披露的一季度偿付报告中,董高监管理人员中仍旧没有总经理任何信息,而这一职位已经空缺三年有余。

事实上,国联人寿自成立以来,董事长和总经理更换频繁。从筹备之初的拟任董事长王锡林到开业后正式批准上任的华伟荣,再到现任董事长丁武斌,成立六年就更换了三任董事长。而总经理从冯乃宪变为刘清欣,但自2017年4月刘清欣辞职至今,该公司总经理职位就一直缺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险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险企更换高管,对于公司来说是有一定影响的,因为每一任高管都有自己的经营思路和理念,而这些经营思路和理念要在公司实际经营当中体现出来也需要一段时间,这样公司的整个发展战略才有持续性。但如果这中间有变动的话,那就意味着公司的整个经营理念和思路都会做出相应的调整,也就会给公司的业务发展带来波动,同时也会影响到公司一些核心能力的建设和培育。”

“总经理长期空缺会导致公司的决策无法从经营层面去落实,对公司经营管理会造成不良影响,同时也说明这家公司的治理结构不完善。”著名经济学家、九江学院国际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孙飞曾向本报记者说道。

对于总经理一职有无人选,以及该职位长期空缺是否会影响到公司经营,国联人寿相关负责人仅回复本报记者称,遵循市场化的规律,公司一直在积极推进总经理一职的招聘工作。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