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个为什么》的作者之一叶永烈逝世,影响了一代代“后浪”
财经
财经 > 正文

《十万个为什么》的作者之一叶永烈逝世,影响了一代代“后浪”

作者:时代财经 于小娟

叶永烈 图源:界面新闻

据上海作协消息,著名作家叶永烈于今日(5月15日)上午在上海长海医院病逝,享年80岁。

提起这个名字,当代年轻人多少都会感到陌生,但一定都听过或者看过他的成名作《十万个为什么》。

据悉,叶永烈省钱将多年来积攒的手稿、文献都捐赠给了上海图书馆,并以“叶永烈专藏”的名义予以收藏。对此,他还曾对媒体表示:“在我故世之后,在墓碑上可以书写:请到上海图书馆找我!”

叶永烈其人

出生于1940年8月的叶永烈是浙江温州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但他的名字却并没有出现在中国著名的化学家名录上,而是以著名小说家、历史学家、报告文学家的身份被大众认识。他曾任中国科学协会委员、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常务理事、世界科幻小说协会理事。

从18岁就开始写科学小品文的他,最擅长的就是用活泼的文学语言来讲述枯燥无趣的科学知识。这些小品文后来汇集成册,以《碳的一家》作为图书出版,这开启了叶永烈的文学之路。

1960年,20岁的叶永烈成为《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编写者,一年后,他又完成了另一部代表作——《小灵通漫游未来》。

对于许多80、90的朋友而言,他们或许没看过《小灵通漫游未来》这本书,但一定知道上世纪末火遍大江南北的“小灵通”手机,而这部手机的名字正是来自于《小灵通漫游未来》。

随后,叶永烈一直致力于科普创作。1979年,叶永烈被文化部和中国科协联合授予“全国先进科普工作者”称号。

叶永烈还做过编导。1976年,时任上海电影制片厂编剧的他发表了第一篇科幻小说《石油蛋白》,掀起了中国科幻在大陆的第二次高潮。1981年,由他导演的电影《红绿灯下》获得了第三届电影百花奖的最佳科教片奖。

自1983年后,叶永烈转变了写作路线,开始由科普和科幻作品创作转向纪实文学的创作,出版了《小灵通再游未来》和《小灵通三游未来》。

成为专业作家的他随后写了以“红色三部曲”(《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与蒋介石》)为代表的红色文学,和以“上海三部曲”为代表的长篇都市小说。

叶永烈一生笔耕不辍,为中国当代文学贡献了大量优秀的作品。据统计,其科普作品《叶永烈科普全集》共28卷,1400万字,纪实文学1500万字,行走文学《叶永烈看世界》21本全部出版,共500万字。

叶永烈与《十万个为什么》

叶永烈与《十万个为什么》的缘分还要追溯到他最早的科普书籍《碳的一家》。据其生前介绍,当时《碳的一家》的责任编辑曹燕芳也正是《十万个为什么》的责任编辑,正是因此,20岁的叶永烈被曹燕芳看中,邀请其参与编写了第一版《十万个为什么》的化学分册。

《十万个为什么》的化学分册初版一共收集了175个“为什么”,其中163个是由叶永烈编写的。随后,叶永烈又受邀参与到了天文气象分册、农业分册、生理卫生分册的编写中,成为第一版《十万个为什么》写得最多的一个作者,为初版971个“为什么”贡献了300多个。

据悉,《十万个为什么》作为叶永烈的成名之作,还曾是他送给自己爱人的第一份礼物。

《十万个为什么》一经上市就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初版本在两三年的时间内就发行了580多万册。因此,第二版《十万个为什么》在1964年便提上了日程。但是,在叶永烈看来,第二版《十万个为什么》的内容显得拘谨,新增的“为什么”已经脱离了少年儿童的生活。

第三版《十万个为什么》曾被批判为“毒草”,叶永烈本人也收到了波及。

第三版,上海人民出版社。图源:澎湃新闻

1980年,叶永烈再次加入到第四版《十万个为什么》的创作中。该版本共包括14分册,并且进行了修订。叶永烈曾表示,“这次大修订,肯定了初版本的特色,否定了第三版本,走过了‘否定之否定’的道路。”

1980年第四版,少年儿童出版社。图源:澎湃新闻

第五版《十万个为什么》出版于1999年,也被称为《十万个为什么》(新世纪版)。这时,叶永烈应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的邀请,为此版举行了全国性的签名售书。

在当时,叶永烈的图书签售会所到之处都排着长龙,气氛可谓热火朝天。最终,第五版销售了30万套,即360万册,总码洋达5000多万人民币,“就当时的中国图书市场而言,已经是超级畅销书了。”叶永烈在天地出版社《历史在这里沉思》一书的文章中回忆道。

1999年第五版,少年儿童出版社。图源:澎湃新闻

到了第六版,“为什么”变得更多了,而且出现了许多新鲜话题,其中不仅提供了完整的基础知识体系,也展现了全球的新科技和文明、各个学科领域的前沿发现。叶永烈曾表示,第六版是他最费思量,压力最大的一版。

2013年第六版,少年儿童出版社。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即便如此,据编辑部统计,从《十万个为什么》的第一版到第六版,叶永烈始终是每一版中写得最多的作者。而《十万个为什么》也陪伴着叶永烈从20岁的青葱少年到7旬老人,走过了大半生的时光。

“一路走好,深刻影响我世界观的人!四五岁左右还不识字的时候,我妈就在给我读他写的文章了。”得知叶永烈离世的消息后,不少网友都发出了感叹。

图源:微博截图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获取知识的渠道更多的已经从厚重的书籍转移到了快捷方便的互联网。然而,无论在什么时代,人们对这个世界都充满了好奇与求知欲。

“十万个为什么”于我们而言已经不仅仅是一套图书,而是一段时代记忆,更是年幼无知的孩童对世界的探索发出的一声声疑问。

孩子们依旧需要《十万个为什么》。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