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贸易代表:后疫情时代,中国市场对日企重要性依旧
财经
财经 > 财经资讯 > 正文

日本贸易代表:后疫情时代,中国市场对日企重要性依旧

年初,新冠肺炎病毒疫情在中国大暴发时,日本贸易振兴机构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小栗道明没有选择回日本,他留在上海见证了华东地区日企在疫情期间的自救及来自中国政府的大力援助。

回顾过去几个月,小栗道明对第一财经记者感慨道,最深的感受便是,疫情期间,华东地区各级政府对外企的关心以及解决问题的力度和高效。

他注意到,早在2月7日,上海市政府就已发布《上海市全力防控疫情支持服务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包括六个方面28条措施,旨在精准有效地减少疫情给企业带来的困难。

对此,小栗道明表示,中国政府在这次疫情中相关政策的出台速度很快,十分有利于外企的复工、复商、复市,“疫情期间,我与上海市商务委的沟通也比较多,感觉到了中国政府对内外资的一视同仁,也深刻体会到上海,以及整个中国的营商环境非常好。”

日方代表:所有日企均已复工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上海代表处每个月都会对华东地区的日企进行调研,涵盖驻扎在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和安徽省的710家日企。

4月的最新调研显示,在制造业以及非制造业中,几乎所有企业都实现了复工复产。其中,生产能力恢复到一半及以上的占九成,超过六成的企业已基本实现100%复工复产。

小栗道明解释道,受制于行业不同,在华日企的生产、销售情况也不一样,“比如服装产业、家电产业,销售率比较低,没有完全恢复。而销售比较好的,比如食品行业、医疗器具、半导体产业等,有些企业的销售率已经超过100%。”

此外,他指出,日本三大汽车企业在整个中国市场的复工,相较欧美车企来说,步伐更快。“基本来说,在中国国内的日本企业已经过了难关。”小栗道明说道。

至于疫情期间的瓶颈,小栗道明表示,随着疫情阶段不同,日企遇到的困难也出现了转变。以2月为例,当时在华日企遇到的主要问题在于物流、供应链、员工不足等;到了3月后,上述问题逐步好转;但随着疫情在全球越来越严重,到了4月,主要还是海内外市场的需求减少。“尽管日企在华的复工复产还是比较顺利,但经济状态还没有完全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他说道,“目前的主要问题还是中国国内需求减少、海外市场需求减少以及国际产业链中断。”

完善中国市场供应链

对于此次疫情对供应链的冲击,日本安倍政府在推出史上最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近1万亿美元)中,专门拨出22亿美元,鼓励日本企业将制造生产能力多元化。

对此,小栗道明表示,其实上述政策并没有指名具体的国家,也没有具体说明要转移到第三国。他强调,日本政府通过疫情发现,有些与国民生活相关的主要产业(口罩、医疗器械、汽车产业)因疫情期间中国国内供应不上对日本国内生产有影响,因此希望这些产业能回到日本国内。

但是,在与在华日企交流中,小栗道明表示,这些日企纷纷表示,通过这次疫情,不太可能把产业链转移至日本国内或者转移到第三国,“因为,就企业来说,市场在哪里,生产线、供应链就在哪里。对在中国的日企来说,中国的市场最为重要。”

他举例道,扩大投资,而不是将产业链搬迁回日本国内,是绝大多数在华日企的主要考虑。疫情期间,资生堂在上海奉贤设立了研发机构;养乐多则选择将无锡的工厂扩建。他认为,车企在疫情之后会有更显著的扩大投资动态,“特别是丰田,对中国市场的投资力度相当大,去年以来与中国市场的合作非常多。”

因此,他认为,就日企来说,中国市场的重要性没有什么变化。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的调查显示,回复“全球供应链中断无影响”的比例为36%(在华有生产基地)和41%(在华无生产基地)。对此,小栗道明解释道,就华东地区的日企来说,供应链在中国国内已经很完备了,因此选择“无影响”的比例较高,“可能地域间也存在差异。华南地区的日企与东盟国家合作比较多,所以也听说有一些华南地区的日企通过疫情,考虑到东南亚寻找更好的供应链基地。”

中国市场新期待

对于复工后的中国市场,日企有何新期待?小栗道明告诉第一财经记者,首先,目前中日两国间由于疫情导致人员往来限制比较多,因此,企业方面非常希望尽早解除隔离。

他解释道,很多企业的设备调控问题需要日本专家亲临现场,但由于当前的人员限制措施,导致企业的相关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因此,这样的呼声不少。”

值得注意的是,5月1日,中韩人员往来快捷通道正式启动。据中国驻韩国大使邢海明介绍,相较两国(中韩)目前针对入境人员的14天隔离,利用“快捷通道”入境仅需一两天,将节省大量时间,提高效率,对保障两国经贸往来、及时复工复产具有重要意义。小栗道明也注意到了这一消息。他表示,“就经济界、商界而言,非常希望能遵循韩国模式,解决人员往来的正常化,否则影响到关键的复工复产问题。”

其次,如何实现经济复苏,也是日企对后疫情时代中国市场关注的焦点。“就疫情而言,战线可能拖得很长。但对企业来说,还是很关注自己所在的行业能恢复到何种程度,尤其是汽车行业。”小栗道明说道,“武汉、广州有日本的三大整车厂,华东华南地区也有很多与汽车生产相关的零部件、化工企业。因此,中国国内汽车市场恢复到何种程度,也是日企关注的焦点。我们希望能真正感受到中国的‘报复性’消费。”

通过此次疫情,小栗道明发现,中国民众对健康、安全、追求高质量生活的意识提高了。“这些领域都是日企的强项。”在他看来,中日间合作的方向,基本没有变化。

至于中国当前热议的新基建,小栗道明表示,因为日本国内疫情尚未缓解,大多数日企还没有那么关注,但在上海的日企特别关注新基建的动态。“因为新基建中很多涉及零部件、原材料、生产设备方面,日本企业还是能发挥很重要的作用的。因此,商机巨大。”

他强调,虽然由于疫情使得日本国内民众对中国看法各异,但是在商务人士看来,对中国市场的关注一直没有变化。“就全球范围内来看,经济复苏最快、规模最大的就是中国。”他笑称,“这使得在上海的日企目前压力大,因为日本国内大企业都指望中国市场在后疫情时代突飞猛进的表现,来弥补欧美市场的缺口。”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