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公积金,不如给房!董明珠建议背后,你的公积金会被取消吗?
财经
财经 > 财经资讯 > 正文

交公积金,不如给房!董明珠建议背后,你的公积金会被取消吗?

“月入30000,公积金最高入账7200元;月入3000,公积金一般入账300元。”

这正是当前住房公积金政策的尴尬写照:收入越高的人有更多的补贴,收入越低的人反而少了一部分可支配收入。

近年来,关于公积金存废问题一直是公众争议的焦点。自2012年起,公积金制度性问题一再显现,本为满足公众住房需求的福利政策,反倒成了拉大收入分配差距的“新推手”。

对此,不少社会人士呼吁废除公积金制度。但更多学者则认为,住房公积金宜改不宜删,不该“因噎废食”。

正当外界对于是否“取消公积金”争论不休时,5月18日,国务院发布相关文件,明确住房公积金制度“只改不删”的基本方向。

事实上,关于公积金存废问题的讨论,本质上是既得利益者与既失利益者的碰撞。而“改革住房公积金制度”在近年来首次出现于如此高级别的文件中,则说明即将有实质性的改革办法出台。

显露弊端的公积金

两个月前,趁着疫情期间房价跌落,陈桐选择贷款在广州南沙区买了人生中的第一套房。几十万的房子首付靠的不是住房公积金,而是父母的倾囊相助。

刚大学毕业一年的陈桐,现于广州一家互联网金融公司当新媒体编辑,月薪4500元的她,是名副其实的“月光族”。

每月缴纳350元,加上公司补贴的同等金额,共计上缴住房公积金700元,一年下来能积攒8400元。“按照广州市现阶段的平均房价水平,攒十年都买不到一间卧室”,陈桐告诉时代周报新媒体记者,“住房公积金是富人的福利,对穷人没啥影响,买不起的还是买不起。”

即便如此,陈桐也不赞成取消住房公积金。“蚊子再小也是肉,350元虽然是毛毛雨,但有总比没有好。”

不公平、效率低下、覆盖面少等问题,正在使公积金制度陷入“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窘境。

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在日前接受媒体采访中则表达了对于“取消公积金”一事的看法。她表示住房公积金是没有必要的,“像格力就不需要,每个员工都发放了一套房子,哪里还用得着公积金。”

但网友们可不是格力员工,居高不下的房价依旧压得许多人喘不气来,不少人纷纷自嘲“眼睛一睁,开始还房贷;眼睛一闭,房贷还完了”。

也不是每个企业都是格力。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格力,其实是国企。据天眼查数据显示,格力电器是珠海格力集团有限公司的下属控股子公司,而格力集团是珠海市国资委监管的珠海市国有企业。

事实上,不少机关事业单位和大中型国有企业有能力建房或从有关方面分配到福利房,保障单位员工的住房需求。这也是董明珠的底气所在。

“目前这部分单位及其员工还交着住房公积金,享受着住房公积金的待遇却不需要再买房。”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在谈及公积金制度导致的不公平问题时表示。

在2015年公积金缴存人数上,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国企职工占60.16%,远超“半壁江山”。

公积金甚至一度成为国企的高额隐性福利。

早在2013年,吉林烟草工业公司高管便被曝出公积金账户每月入账最低1.4万元、最高1.8万元。根据在当时的举报材料,该公司至少有100人每月入账公积金超过5000元,其中十多人超过1万元。而与之相对的,是当地3073元的社会平均工资。

对此,苏海南同样表示,住房公积金主要是被高、中收入者所获得,现行的住房公积金制度会加大收入差距水平。

另一方面,民企职工的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则是低得可怜。数据显示,2015年城镇私营企业及其他城镇企业缴纳的住房公积金,仅占全年总额的19.07%。而民营企业吸收了社会80%左右的就业率。

48岁的沂南在长沙经营着一家传媒公司,疫情当头,为减少企业经营压力,曾与员工商议取消公积金,直接补贴部分工资一事。“住房公积金的缴费比例要求为5%—12%,但大部分中小民营企业都会心照不宣地不缴纳或认缴最低额度。”沂南告诉记者。

此外,目前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了1.44亿人,而城镇就业人员已达4亿,也就是说我国约三分之二的就业人员并没有住房公积金,生活在广东茂名三线小城镇的周生就是其中一个。

对于外界争论的住房公积金存废问题,周生并不关心,“我们需要的不是住房公积金改革,而是切切实实能保障另外三分之二人利益的住房补贴政策。”

公积金取消动了谁的蛋糕?

其实,关于公积金存废问题的讨论,本质上是既得利益者与既失利益者的碰撞。

每月辛苦缴纳公积金的人摇旗呐喊、担心利益受损;没有缴存公积金的人则认为,他们没有享受到住房公积金带来的好处,希望出现新政策保障住房福利。

那么问题来了,只靠取消公积金就能让矛盾和住房压力消失吗?

我们先来看看支持“取消公积金”的观点:

"

企业负担太重,员工收入太少;

很多人根本不需要再买房了,却还要缴纳公积金;

如果公积金的钱直接发到员工卡上,能提升每个人的可支配收入,促进消费。

"

而反对“取消公积金”的人则认为:

"

取消公积金,受益最大的还是那些私营老板,对普通员工弊大于利;

公积金3.25%的房贷利率相对于商业房贷,可谓“真香”;

公积金仍在帮助一部分人还房贷,其历史使命还未结束。

"

取消还是不取消,总有人会受益,也会有人受损。取消住房公积金看似影响最大的是国企与事业单位员工,对中小企业有益,与没有缴存公积金的人无关。但作为影响面广泛的公积金制度,牵一发则动全身,最终受伤的或许还是中下阶层的普通员工。

最简单的例子,一旦公积金取消,企业真的会把省下来的这笔钱用在员工加薪上吗?伴随而来专职和兼职的用工成本趋同,企业又会再多提供一份正职工作给你吗?在没有任何预案政策的情况下,贸然取消公积金,无非是落到两败俱伤的局面。

此外,时代周报新媒体记者发现,当前国内大多数学者仍不主张直接取消住房公积金。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邹琳华指出,住房公积金可以有效降低购房利息负担,提高员工福祉。住房公积金制度需要改革,但不宜简单取消。

北京大学金融学刘俏和张峥两位教授也联名发表文章称,取消企业住房公积金制度”是一个不恰当的,甚至可以说是一个糟糕的政策建议。

《全国住房公积金2018年年度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末,住房公积金实缴单位291.59万个,实缴职工14436.41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11.15%和5.09%。

可见,住房公积金虽然具有一定的弊端,但目前仍是不可替代的住房保障政策。

“只改不删”,公积金该如何完善?

正当外界对于公积金“存废问题”争论不休时,5月18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文件,明确住房公积金制度“只改不删”的基本方向。该文件指出“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改革住房公积金制度”。

那么公积金究竟该怎么改?许多学者提出了修改意见,如不买房的补贴买房的、与企业年金合并、改为自愿缴存、扩大覆盖面等。

按照中国国际金融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的设想,可以将住房公积金转为企业年金,即企业和职工共同缴费,再交给专业机构管理,员工退休后才可以领取这笔钱。

政协委员张连起则表示,取消住房公积金,建立住房保障银行,通俗来讲就是,将公积金进行市场化运作,采取让银行直接管理的模式,以便于职工的提取与使用。

另一方面,目前全球仅有中国、新加坡与巴西拥有类似概念的住房补贴政策,而中国的住房公积金制度作为师从新加坡中央公积金的本土化产物,并没有发挥原本的作用。

新加坡的房产主要分为私人住房和政策性的“组屋”。在我国,相对应的就是商品房与经济适用房。

商品房由房地产开发经营公司向政府机关单位租用土地使用权期限,建成用于市场出售出租的房屋。经济适用房则是由国家统一下达计划,通过行政划拨的方式,免收土地出让金,按保本微利的原则,政府确定指导价。

据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局最新年报显示:80%的新加坡人居住在政府提供的“组屋”中,只有20%的高收入家庭通过商品房解决自身的较高的住房需要。

但在房地产已成为经济支柱产业的中国,想要达成新加坡的政策效果并不现实。

当前,土地财政成为地方政府的重要收入来源,住房供应体系过度市场化,由此带来房价大幅飙涨,在这样的背景下,住房公积金的实际功能也就被大大弱化了。

其次,以针对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户的经济适用房为例。自1994年公示经济适用房政策至今,“低品质不安全”、“根本预约不到”成为贴在经济适用房身上的标签。甚至早些年还出现炒楼团进军经济适用房市场,地段好的经济房被一秒抢购,而处于郊外的则无人问津。2019年11月,广州更是直接宣布将不再建设经济适用房。

经济适用房正在一步步地退出历史舞台,在国内紧张的住房供地面前,让80%的中国人住上房子成为了一种奢望。

因此,如果想要对住房公积金改革,使其能够发挥出类似新加坡的效果,仅仅改革住房公积金制度本身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对整个住房制度做出深层次改革,尤其是当初被抛弃的保障房体系。

去年,一部安家火遍全网,其爆红背后折射出的,正是大多数中国人特有的“房子等同于家”的理念,多少人一辈子奋斗只为在城市中有一块立足之地。

希望住房公积金改革早日启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日子快些到来。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