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法”到“典”,民法典改变了什么?
财经
财经 > 财经资讯 > 正文

从“法”到“典”,民法典改变了什么?

这几天,民法典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审议。从2015年3月启动编纂民法典到今年3月形成统一的民法典,历时5年,几代人热切期盼的民法典,迎来历史性时刻。

一个人从摇篮到坟墓,一生各阶段的权利,都可以在民法典中找到答案。作为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具有里程碑意义。那么,这部堪称“保障民事权利的宣言书”,除了影响你我的生活,在更高的社会治理层面,意味着什么?

“合并同类项”后,逻辑体系更清晰

□郭小明(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民法典草案的出炉,引发前所未有的关注。这部被誉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的法典,不只是1260个条文篇幅引人注目,更在于它不同于一般法律的价值和意义。与以往的立法相比,民法典最突出的特点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区别于单行立法,中国开始步入“法典”时代。民法典的效力仅次于宪法,体现了极强的综合性和统领性,改变了以往只就某一领域法律权利和关系单行立法的模式。一部民法典,囊括了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等法律,涵盖公民私权利范围之广,前所未有。这表明,我们国家的立法实践和体系更加成熟。

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对我国法律结构体系是极大的完善。以前的主要立法是对具体法律内容的完善,而民法典是对整个中国法律体系结构的补充和优化。我国现行法律中,只有《刑法》经过系统化的体系整合,不过到目前为止仍不能彻底,还存在一个单行刑法《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而其他部门法仍然是由若干个单行法律构成,体系繁琐庞杂。民法典正式实施后,民法领域的所有法律都被统筹至一部法典中,“合并同类项”后逻辑体系更加清晰完善,也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框架结构更加科学合理。

最重要的是,与时俱进又逻辑自洽

□王琳(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民法典”毫无疑问是今年两会最受关注的热点。要在包罗万象的民法典中再挑出几个热点中的热点,房屋土地使用权续期应可位列其中。毕竟,这是每位业主、每个有房家庭都无法回避的大事。

民法典草案中明确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限届满的,自动续期;续期费用的缴纳或者减免,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办理。全国人大代表王俊峰解读称,房屋70年自然续期的规定,解决了很多买房人的心结,“老百姓对住房更踏实、更放心了。”

从目前民法典草案的条文来看,在这一问题上其实是沿袭了现有立法。早在2007年《物权法》就规定了,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间届满的,自动续期。应该说,老百姓现在关心的,是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间届满后,该怎么续?是有条件续,还是无条件续?是要再缴一次出让金,还是免费续?建议草案在这方面可以有更详尽的规定。

民法典草案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这蔚为大观的上千条之法典,绝大多数是现有法律的汇编——从汇编到编纂,从各单行法的简单集纳到成体系的完整法典,最重要的其实就是这些出台年代不一的法律,如何尊奉共同的立法意旨,既与时俱进又能实现逻辑自洽。

把“时代之变”刻印在了法典上

□欧阳晨雨(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法律是民族精神的自然表达,也是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每一部法律,都烙刻着民族精神的印记,都见证了一个时代。

呈现在世人面前的这部民法典草案,共7编1260条,10万余字。从体量来说,中国法律体系“三分天下”,民法典已有其一。因为民法典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注定了这部与市场经济、市井生活休戚相关的基本法律,将最完整、最真切地体现这个时代的风貌。

依照传统观点,财产权利、人身权利,方才是民法保护的核心。而今,人格权利地位抬升,在民法典草案中,人格权独立成编,强调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姓名、肖像、名誉、荣誉、信用、隐私等重要权利,对人格权的法律保护,更有“后来居上”之势。

不仅如此,针对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民法典草案进一步扩大个人信息保护的范围,除了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等,还将“电子邮箱地址”和“行踪信息”等,纳入个人信息范围,采取“列举式”的立法模式,有利于职能部门和公民“按图索骥”维权,推动个人信息“应保尽保”。

深受现代科学技术影响的还有医学科研。针对近年来沸沸扬扬的“基因编辑婴儿”、“人体冷冻胚胎权属纠纷”等热议事件,民法典草案予以了回应,明确从事与人体基因、人体胚胎等有关的医学和科研活动“三个不得”,即不得危害人体健康,不得违背伦理道德,不得损害公共利益。由此,为人体基因、人体胚胎等研究,补上了法律藩篱,防止突破法律和伦理的红线。

被时代所深刻改变的,还有遗嘱形式。根据现行继承法,公证遗嘱的效力最高,优先于自书、代书、录音、口头遗嘱等形式。问题是,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各种形式的遗嘱,都能准确、真实地反映遗嘱人意愿。民法典立法中,增加了打印、录像等新的遗嘱形式,删除公证遗嘱效力优先规定,更加尊重遗嘱人,也更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民法典的起草,为公民的权利立法,把“时代之变”刻印在法典上,也刻印在了国人的心上。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