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陆家嘴论坛热议资产管理  未来行业如何彰显价值?
财经
财经 > 财经资讯 > 正文

2020陆家嘴论坛热议资产管理 未来行业如何彰显价值?

2009年4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19号文),以国家文件形式正式对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进行指导,明确提出“到2020年上海要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

十年风雨洗礼,上海交出一份靓丽的答卷。上海是全球金融要素市场最齐备的城市之一。目前,上海集聚了包括股票、债券、期货、货币、票据、外汇、黄金、保险、信托等各类要素市场。

2020年,是上海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之年,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2020:新起点、新使命、新愿景”为主题的第十二届陆家嘴论坛,6月18日在沪开幕。本届论坛设有七场全体大会和一场浦江夜话,而在“金融市场扩大开放与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建设”议题中,多位专业人士也发表精彩观点,为推动解决当前全球经济金融重大问题、进一步完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带来启迪。

聚焦金融资管,彰显开放价值

从2008年开始,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和国家金融管理部门共同主办的“陆家嘴论坛”得到各方高度重视,见证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成长进步。在国家金融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陆家嘴论坛已经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国际性高端对话平台,不仅是上海市的一个标志性符号,也是中国金融走向世界舞台的一张靓丽名片。

本届论坛是第十二届陆家嘴论坛。12年来上海在全球金融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大幅提升,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排名从2007年的第24位上升到今年的第4位。特别是投资管理方面,本期列第2位,可以说近年来建设全球资产管理中心的成效明显。

值得一提的是,在第十二届陆家嘴论坛开幕前夕,伦敦时间6月17日上午9时,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下简称中国太保)继上海、香港之后,成功在伦敦证交所挂牌上市,成为国内首家发行GDR的保险机构。

作为总部设在上海的金融保险集团,中国太保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深度参与者。多年来,中国太保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在2019年《财富》世界500强中名列第199位。而此次中国太保的GDR发行也将进一步丰富股东构成,完善公司治理机制,稳步推进国际化布局,进一步提升全球影响力;同时这也将向世界展现中国金融市场扩大开放的新格局,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建设继续做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太保董事长孔庆伟表示:中国太保GDR在伦敦的成功挂牌上市,不仅将是公司本身的重大历史事件,更将作为东西方资本市场“互信、互助、互通、互动”的标志性事件载入史册。中国的企业要向西方同业学习,同时繁荣稳定的中国更是值得全世界投资的地方。

而在第十二届陆家嘴论坛中,中国太保总裁傅帆也在主题为“金融市场扩大开放与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建设”全体大会四中发表精彩观点。傅帆表示,2020年是上海“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的决胜年。在上一轮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余波未消,新冠疫情又席卷全球的复杂形势下,我国金融开放步伐不变,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保持定力,用高质量的金融发展、高水平的金融对外开放、高规格的金融政策支持,释放了金融业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强烈信号,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开放和发展。

发挥综合优势,创新激发机遇

中国太保成为首家在上海、香港、伦敦三地上市的中国保险企业,仅是中国金融业越来越国际化的一个缩影。

今年2月,金融30条出台,4月取消对证券公司、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均彰显出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大。

迎着政策的红利,今年以来,又有一批知名国际资产管理机构落户上海,或积极利用新的开放政策筹建机构。美国《巴伦周刊》报道,在主动管理型的新兴市场基金中,投资于中国企业的比例从2019年4月的25%上升到今年4月的35%。

而在傅帆看来,上述政策及实践,都充分体现了国际金融机构对中国经济发展和金融开放的信心。

有发展信心,也有落地方案。傅帆提到,中国太保一贯重视发展资产管理业务。在专注保险主业的同时,在资产管理领域专业能力建设和业务布局上也不断取得进展。

数据显示,2019年末中国太保管理资产总规模首次突破2万亿元,其中第三方资产管理规模6000多亿元。在资产管理业务板块的布局上,已经培育构建了太保资产、长江养老、国联安基金、太保投资(香港)公司等多个专业化资产管理机构,确定了“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稳健投资”的基本理念,形成了差异化经营、紧密协同的资产管理业务体系。

另一方面,中国太保在资产管理方面最大的特点就是注重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充分发挥保险资金规模大、期限长的特性,在为证券市场提供长期稳定资金的同时,通过设立、发行和投资另类投资产品等多种方式,服务于市政、交通、能源、环保、保障房建设等方面的融资需求,为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实体经济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回顾以往,中国太保于2007年在A股上市时,当时管理的资产不到3000亿元,目前超过2万亿元,并成为中国市场上最大的机构投资者之一。

由此可见,中国太保在积极投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同时,也为上海建设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加速资本聚集,寻求发展动能

事实上,中国太保能够取得一系列的成绩和发展,也和上海的区位优势密切相关。

不论是全球最齐全的金融要素市场之一,还是名副其实的全球资产管理中心,亦或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桥头堡及前沿窗口,上海在全球的金融话语权持续提升,影响力不断增强。

近年来,上海资产管理行业全球影响力持续提升,根据第27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 27)的细分板块排名,上海在投资管理板块排名全球第二位、全国第一位。

数据显示,2019年末,上海全口径资管规模约22万亿元,占全国比重约20%。其中,保险资管规模6.4万亿元,占全国的35%;公募基金规模5.2万亿元,占全国的40%;公募基金管理人62家,占全国43%;私募基金管理人4705家,管理基金数量22731只,均为全国第一。

目前,全球资管规模前十位的资管机构均已在沪设立机构并开展业务。3家首批外商独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贝莱德集团、路博迈集团、富达国际已正式向证监会提交在沪设立申请。

“我们特别要把握新一轮金融开放和上海建设全球资产管理中心的战略机遇,用好国家层面和上海层面的政策红利,与外资机构形成良性的竞合关系,基于优势互补,以价值创造为导向,共同培育大资管中的大生态。”傅帆强调。

此前,上海市金融局在安排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前期研究时,启动了《“十四五”时期国际资管市场发展研究及对上海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建设的启示》的课题研究。

傅帆建议,在规划“十四五”期间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具体工作中,可考虑制定一份引领上海建设全球资产管理中心的纲领性文件,明确相关工作的方向、目标、路径和举措,并逐步形成配套的人才保障、法治环境和信用体系,凝聚国内外资产管理机构的力量,共同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服务能级和创新能力。

除了政策和文件方面的引领,傅帆建议,应充分利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实施的机遇,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辐射效应。“上海建设全球资产管理中心,既要对外扩大开放,也要对内延伸服务。长三角地区就是上海发展全球资产管理中心的最佳腹地,人均收入和社会财富积累水平较高,财源丰富,形态上与部分发达国家近似,有利于资管机构直接引入在国际市场上行之有效的业务模式,开展财富管理业务。”傅帆表示。

另一方面,傅帆认为,上海建设全球资产管理中心,特别需要关注服务好养老金融需求。从提高中国市场对海外养老资金的吸引度、积极鼓励和促进本土多元化养老金管理机构的发展、发挥协同效应形成兼容并蓄的市场环境等方面发力。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