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思齐:洁净空气是一种体验式的商品,疫情后人们会更希望得到洁净的空气
财经
财经 > 财经资讯 > 正文

郑思齐:洁净空气是一种体验式的商品,疫情后人们会更希望得到洁净的空气

凤凰网财经讯 6月28日,中国城市百人论坛之2020青年论坛第三场于线上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为“中国城镇化的未来之路:资源环境约束下的消费,集聚与平衡”。

麻省理工学院城市研究与规划系教授郑思齐在论坛上表示,洁净空气是一种体验式的商品,疫情之后人们会更加希望得到洁净的空气。

新冠疫情在短期内,因为交通、生产活动的停止等等,在中国和全世界各个地方都有很有趣的现象,就是空气污染大幅度下降,疫情结束以后,中国的空气污染会不会很快回归到原来的水平甚至更高呢?

郑思齐认为,有体验式商品之后,在疫情之后就会更加希望得到洁净的空气,自下而上的需求也许得到更好的效果而不是像“V”一样又回到原来的水平。

郑思齐研究发现,那些对洁净空气特别敏感的城市,如果空气变好老百姓就更开心了。从指标来看,这些城市老百姓对环保的呼声是很强的,而且这些城市近些年对环境的改善是非常明显的自下而上的推动。

有些城市在一些绿色刺激政策上,比如环保、汽车产业升级,新基建这些洁净投资上的力度明显偏大,这与这些城市中居民自下而上的很高强度的绿色需求是一致的。

以下为讲话全文:

疫情是否会改变城市对环境质量的态度?

各位老师,各位专家,非常高兴和大家分享一下,各位老师之前讲的非常好,非常宏观。我是偏微观的,是我最近做的一项研究,我也有一些想法,今天不会讲具体的细节,模型、系数,会从具体故事角度和大家分享一下。刚才晓玲讲了,我们现在不仅是看疫情短期内使得空气污染有所下降,我们还在探讨长期来看,疫情结束以后,城市的环境是否会恢复原样,还是会有长期的转变?

背景:新冠疫情在短期内,因为交通、生产活动的停止等等,在中国和全世界各个地方都有很有趣的现象,就是空气污染大幅度下降,在中国、印度大家都看到很多新闻的报道,这是短期的,很多学者已经做了定量化研究,包括香港何国俊老师的文章已经非常好地测算出来这样的冲击下,空气污染降低对于人们健康的影响,和疫情直接导致的死亡率上升相比,甚至空气污染导致死亡率降低的效果还更大。

我们想问的是,疫情结束以后,中国的空气污染会不会很快回归到原来的水平甚至更高呢?传统的思维就是个“V”,现在有个大幅度下降,之后就回去了,回到原来的状态,甚至有经济刺激计划,他有大幅度投资来拉动经济的话,也许还会更污染了,如果我们回想起2008-2009年金融危机之后,4万亿刺激计划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我们想说的是另外一种可能,洁净空气是一种体验式的商品,可能以前很多地方的人长期都处于污染环境下,已经不记得好的环境和蓝天是种怎样的感觉了?因为现在疫情冲击,很多天天气很蓝,空气很好,他就有一种体验,洁净的空气对他们的健康、生活、情绪是有非常好的正面影响。再加上中国城市化所带来的人们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需求也在不断地上升。有体验式商品之后,在疫情之后就会更加希望得到洁净的空气,自下而上的需求也许得到更好的效果而不是像“V”一样又回到原来的水平。

这就像电影一样,《星球大战》电影最开始是1977年推出的,推出的时候可能想不到以后会有这么大的需求。推出这个电影之后,人们体验式消费,需求就逐渐地暴发出来了。洁净的空气,我们认为也是一种体验式的商品。这个分析,看中期,不是只看这次疫情,2015年到现在总体来看是好转的趋势。累计分布函数,MP2.5在40微克/立方米的水平,在2015年,只有全中国城市人口里20%在这样的水平下。现在2019年,已经有60%了。总的来看,长期的水平,中国的环境污染在改善。

如果从环境库兹涅兹曲线来看,这是倒U型曲线,大家都明白。如果随着经济和收入水平上升,如果想让污染下降,出现拐点时,有两个重要的力量,一个是自下而上需求的驱动,人们更富裕了,更愿意有好的生活质量了,会推动政府做监管。我的研究一直在回答的问题是,其他国家或全世界发现的环境库兹涅兹曲线在中国是不是存在?中国人民到底有没有这个绿色的需求?然后,如果有这样的需求,中国的地方政府是否会响应这种自下而上的民众的需求?

我们之前有篇文章“三明治的故事”,虽然中国的地方政府并不是自下而上选举而产生的,但也有内在的动力去改善生活质量的,而且他有自上而下中央政府的压力,比如中央政府把环保作为政绩考核和自下而上需求的驱动,特别是是互联网的普及和各种技术的发展,民众的意愿就更容易表达了。我们今天看的不是自上而下,而是自下而上,之前我们做了一篇文章,发现在污染天时人们更不开心了,我们是用微博空气构建happiness index,和污染关联起来,我就看到中国的人民,中国的城市居民的确是需要蓝天的,如果有蓝天他会更开心。

同时,我们发现不同的城市对洁净空气的敏感程度也是不同的。我们做了100多个城市,每个城市算个弹性系数,就发现有的城市对洁净空气的偏好特别得强,有的城市并不是很敏感,特别是收入水平越高的城市越敏感;越污染或越洁净的城市越敏感。这是城市的意识性问题,我们利用这个做城市的本质属性。最近我们加了百度来搜索对于环保搜索词的强度,来体现动态的,人们对于环境保护自下而上的呼声。

总的来看,在我们发现的那些对洁净空气特别敏感的城市,如果空气变好他就更开心了,从这些指标来看,从这些城市来看老百姓对环保的呼声是很强的,而且这些城市近些年对环境的改善是非常明显的自下而上的推动。这是2015-2019年来看,这些城市如果对洁净的空气很敏感,对环保的呼声很强,它的环境库兹涅兹曲线,有更多的城市能越过这个拐点进入后半段往下降,或者环境库兹涅兹曲线拐点在往左下方移动,在比较低的水平下就能跨过拐点。总的来说,自下而上的推动还是有作用的。

现在我们想看短期,因为刚才说洁净空气可能是体验式商品,有一些城市原来特别污染,没有感受到洁净空气的话,现在有了这样的时间窗口期让他感受到了,他自下而上的呼声是不是就更强了呢?之后我们就会更加乐观,他们会推动政策的改进,或城市政府会更加理解老百姓的需求,会去更加管制和出现,即使重新刺激经济或从洁净角度刺激经济。我们从实践分析角度来看,2020年疫情期间空气污染的水平的确是大幅下降,洁净空气已经来到寻常百姓家。

我们又做了一个分解,在疫情期间,哪些城市污染下降的程度更大呢?私家车拥有比重多的城市下降得更大,因为大家都不出去了;工业占比大的城市下降得更大,因为工厂都关门了;平常外出就餐的比重多,现在下降得更小,因为人们都回家了,需要自己做饭。所以,我们现在从三个角度分解,发现这个计算还是比较合理的,起码在城市间的差异不能够被这三个因素去解释。

回归到最开始说的,洁净空气是个体验式商品,所以我们做了个四象限,横坐标是这些城市的人们对于洁净空气的敏感程度,是用2019年的文章happiness index来做的,来分开的。这次疫情导致这些城市到底下降得多还是下降得少,这主要和工业结构、工业占比、私家车有关。我们现在关注一象限,就是那些城市,他们是非常需要洁净空气的,洁净空气占蓝天的时候他们就更高兴;这次疫情又导致大幅度下降,我们认为,这些城市里洁净空气变成了个体验产品,他们更有机会感受这个好处了,这的确是有很大的好处。后面我们用百度搜索指数,因为它每天都有个值,我们发现它对洁净空气的呼声明显强于其他的城市。因为现在还在疫情之中,我们并没有很好地看到疫情后的经济刺激政策,一些城市已经出台了文件,当然现在还很难说实际的做法和效果是否与文件一致。所以现在我们用在文件中搜索关键词的方法,发现在我们的第一象限的城市,在一些绿色刺激政策上,比如环保、汽车产业升级,新基建这些洁净投资上的力度明显偏大,这与这些城市中居民自下而上的很高强度的绿色需求是一致的。但这只是初步的分析,因为还需要去看后面政府实际的行为会怎样,以及这个城市后面的空气质量到底会怎样的走向。我是用很短的时间和各位分享一下我们最近在做的这样的研究。

谢谢!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