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年市值增长近10倍 港股交出靓丽答卷

23年市值增长近10倍 港股交出靓丽答卷

23年间,港股市场实现迅速发展,总市值增长近10倍,牛股频出,IPO集资额全球领跑……

随着沪深港通、债券通等重大制度创新频频落地,两地互联互通日益紧密。分析人士表示,港股市场在全球市场中的吸引力不断增强。

大盘震荡上行牛股频出

香港回归祖国以来,恒生指数累计上涨9230.39点,累计涨幅达60.74%。

港股大盘多年震荡上行过程中,也孕育出不少牛股。数据显示,459只个股股价翻倍,其中,69只个股股价翻十倍。近23年时间内,涨幅排前十名的分别是中国生物制药、腾讯控股、创科实业、金蝶国际、威高股份、海螺水泥、六福集团、新奥能源、恒大健康、香港交易所。

随着大盘震荡走高和上市企业数量日益增多,港股市场总市值也水涨船高。据港交所年报数据,截至2019年底,港股市场总市值约为38.17万亿港元;而在1996年末,港股市场总市值仅为约3.48万亿港元。以此计算,港股市场在23年时间内总市值增长了997%,近10倍。

23年来,赴港上市企业的数量快速增多。据统计,截至1997年6月30日,仅有五百余家企业在港股市场上市,截至2020年6月30日,这一数字已上升至2507家,增长约四倍。

在上市企业数量快速增多的同时,港股市场也在近年多次获得全球IPO“集资王”称号。港交所数据显示,2019年,港交所凭借3128.89亿港元的募资总额,蝉联全球IPO集资冠军。这是近5年第4次在IPO集资额上夺冠,也是10年来六度称冠。

安永亚太区上市服务主管蔡伟荣日前表示,今年第二季度,内地和香港的IPO活动恢复到疫情暴发前的水平,预计2020年全年港股市场新股集资额或达2500亿元。

制度创新互联互通

值得注意的是,香港回归祖国后,沪深港通和债券通,以及允许双重股权结构公司、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第二上市公司赴港上市等一系列重大制度创新频频落地,两地互联互通日益增强,中资股在港股中比重不断上升。

中泰证券研究显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在香港上市的中资股合计1152家,市值占比为53.15%;外资股(包含美国、新加坡、日本等)合计仅有28家,但是总市值占比24.2%,香港本地企业数量占比52.42%,但市值仅占22.65%。

同时,近年来,包括沪港通、深港通开通,险资、公募基金加速南下等一系列政策落地,内地资金加速流入港股,带来充裕的流动性支持。2020年上半年,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3000.15亿港元,超过2019年全年的2493.37亿港元。

国盛证券指出,近10年来,A股市盈率和换手率水平逐步趋近港股,两地市场风格的相互融合渐成趋势,且内地金融开放的步伐从未停歇,未来港股与A股的相互融合依旧是发展大趋势。

市场吸引力持续增强

业内人士指出,港股市场愈发成熟及国际化,考虑到低估值,其在全球市场中的吸引力将持续增强。

从市场结构看,新经济和医药科技公司不断涌入,将从根本上打破香港证券市场高度集中于金融、地产、公用事业等少数传统行业的现状,有效治理结构单一所引致的交易不活跃和估值中枢较低的沉疴,巩固香港作为全球主要金融中心的地位。

从企业角度看,海通证券表示,近年来,内地赴港上市企业的占比越来越高。当前港股市场上,中资上市公司数量已占全部上市公司数量的“半壁江山”。从行业上来看,除金融、地产等传统行业龙头和知名企业外,还有互联网、高科技和新业态的上市公司。特别是港交所重新修订上市规则后,为“同股不同权”企业上市打开大门,对内地创新企业的吸引力明显增强,预计未来会有更多科技创新类企业选择香港上市。

从投资者角度看,海通证券表示,当下时点港股在很多方面存在较明显的优势:首先,港股市场存在较多稀缺的投资标的,既有传统金融地产等行业龙头企业,也存在大批互联网、高科技和新业态公司;其次,从价值投资角度看,港股整体估值不高,且存在很多具有较高稳定分红的公司;第三,从资产配置方面,A股投资者正在组合中增加港股的配置,有助于优化市场风险收益特征。

广发证券指出,随着恒指选股新规改革、中概股加速回归潮的到来,港股市场迎来“源头活水”,“新老交替”的产业结构为中长期估值抬升打下坚实基础,“市场生态大变迁”将成为长期投资主题。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