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绅通灵沈东军:你为何总在成功和失败间摇摆?
财经
财经 > 商讯 > 正文

莱绅通灵沈东军:你为何总在成功和失败间摇摆?

“我认识一位年轻女性企业高管,她的身体就像变形金刚,一段时间胖一段时间瘦。最近见到她,感觉又胖了些,我说身体长在你身上,被你折磨死了,一会让她胖,一会让她瘦。她说没有办法,感觉胖得受不了的时候就强迫自己瘦下来,可是瘦下来后,一不小心又胖了起来。” 莱绅通灵沈东军说道。

这虽然只是一个减肥者的无奈,却激发了莱绅通灵沈东军对企业管理进行了一场深度探索。

目标管理不是万能的

自从上世纪彼得-德鲁克提出目标管理后,目标管理成了全世界所有企业趋之若鹜的最重要管理工具。目标管理的确是最有效的企业管理理念和工具。不过企业和个人在实践目标管理的同时,还应该追求“超越目标”的管理,因为目标管理也有其局限性。

目标管理诞生于工业化时代,它的假设是员工不爱工作,公司通过和员工讨论设立合适的目标,让员工自己去追求目标的达成。达到有奖励,达不到就处罚。这种管理模式本质上是“胡萝卜加大棒”。

因为只有达成目标的员工才有奖励,所以制定目标,就成了管理者和员工的博弈过程。

目标管理作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管理工具之一,它的好处毋庸置疑,但是它的一些弊端,在后互联网时代也越发明显。

提出“目标管理”的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

就如沈东军那个反复减肥的朋友,她每次减肥都达成了目标,可是每次自己又摧毁了目标。

企业和个人是否可以通过一种和目标没有关系,而是培养一种习惯来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这种习惯让结果自然而然的发生。

意志力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决定一个人能否成功的后天因素中意志力排第一位。

英国文学家塞缪尔·约翰生说,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决定一个人能否成功的后天因素中,意志力排在第一位。增强意志力,是让生活变得更好的最保险的方式。

美国心理学教授,意志力领域专家罗伊·鲍迈斯特在《意志力:关于自控、专注和效率的心理学》一书中介绍,我们大多数人的个人特质,既有先天成分又有后天成分。所以,很少有童年优势,让人整个一生都能享受红利的现象。而意志力强,就是那少数几个红利中的一个,而且非常引入注目。

坚强的意志,才是能够帮助我们笑到最后、笑得最好、笑得最有意义的秘诀。

意志力是有限的,用掉一点少一点

媒体上经常看到一些名人、明星,他们在专业领域做出杰出贡献,可是在私德上表现却十分让人失望。这是因为他们把有限的意志力投入到事业上,当事业消耗了他们大量的意志力,在工作以外的私下里,可以调动的意志力变得十分稀缺了。

就如我们工作辛苦了一天,在公司消耗了大量意志力,回家看见伴侣和孩子,稍微有点不顺眼,就容易发脾气。

意志力不是无尽的资源,它就像肌肉一样,使用之后会减少。这也是为什么专家建议,为了减少吵架的次数,夫妻双方都应该早点下班回家。因为长时间的工作,会让人精疲力尽。辛苦工作一天回家后,人们往往没有精力容忍伴侣的坏习惯。

在伴侣说了不中听的话之后,会克制不住自己而反唇相讥。所以工作压力最大时,人们在工作上用完了所有的意志力,婚姻就会出问题。当意志力都耗费在工作上时,伴侣和孩子就会遭殃。

把习惯变成目标,而不是把结果当目标

既然人的意志力是珍贵的,那如果不把它用好,就是极大的“犯罪”。

生活中我们习惯给自己制定短期目标,比如这个季度减肥五斤,孩子钢琴考试要过八级,绩效考核要进入前三名等等。

制定这些切实可行的短期目标,表面上看没什么问题。可是要达成这些短期目标,需要消耗我们很多的意志力,我们是用珍贵的意志力来换取短期目标。

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不把意志力用在对短期目标的追求上,而是把意志力用在达成目标的习惯培养上,结果可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接受采访时沈东军表示,他过去减肥一直不是很成功,他那时总是喜欢给自己制定短期目标,比如半年减重五公斤。在减重的过程中,他每天和自己做斗争,几乎每顿饭,每次运动都在和自己较量,到底吃不吃,吃多少?要不要运动,多少运动量?在这样的较量中,消耗了大量意志力。

这种以短期目标为导向的方法,有一个很大的副作用,就是目标一旦达成,坏习惯就会立即反弹。比如减肥,一旦减肥到自己的目标,就容易放松自己,身体会很快反弹到当初,甚至更胖。

究其原因,追求短期目标的方法是以牺牲意志力来换取结果,而意志力的消耗对身体是一种折磨,这种折磨只要条件具备,身体就会要求回到平常状态。就像我们把石头推向山顶需要很大力量,然而稍有不慎,地心引力就会把石头从山峰吸引回地面。

“经过几年的失败的减肥痛苦经历,我转变了减肥策略,我不把减轻体重作为目标。而是把‘健康生活习惯养成’设定为自己的目标。目标变,行为即变。当我把减重多少斤的短期目标,改为‘行为习惯’目标后,不同的目标所消耗的意志力并没有变大,甚至变小了。”沈东军说道。

“健康生活习惯的养成”成为目标,让你全面关注身体,既重视饮食健康,也重视身体锻炼,还重视心理健康和睡眠质量。

最重要的改变是,把珍贵的意志力用在“习惯养成”上。

目标达成了,人就会放松警惕,终点很可能又回到了起点。而行为习惯一旦养成,所有行为都不是对自己的挑战,而是“自然而然”的事。

沈东军表示:“我现在已经初步形成了‘健康的生活习惯’,对高盐、高糖、高脂等食品已经有了身体本能的排斥,有了这些习惯,体重自然降了下来。因为‘瘦肉型生活习惯’已经养成,所以根本不担心体重会反弹回去。”

要成功,需要重新定义自己

无数的人考过了英语4、6级,可是不能和外国人对话,无数的人一辈子和减肥做斗争,还是失败了,无数的管理者和KPI做斗争,可还是没有成为卓越的管理者。

这其中最大的问题是,我们把有限的意志力用在了目标的达成上,而没有把意志力用在习惯的养成上。

假如我们能重新定义自己,把意志力用在良好习惯养成上,结果会完全不同。

我们可以尝试把英语考试考多少分的目标改为:我是一名英语爱好者;把半年减肥多少斤的目标,改为我是一名健康饮食者;把对KPI的追求改为:我是一名卓越的领导者。把意志力用在“习惯养成上”,而不是短期目标达成上。

学会的英语会忘记,减掉的体重会长回来,完成的KPI会过期。不会退化的是我们的习惯,和我们是什么样的人。

“经常有人问我,你读那么多书,工作那么勤奋,特别辛苦吧?而我的答案是,如果不读书,不辛苦工作,才是最辛苦的事。”沈东军说道。

因为沈东军就是“那样的人”,一切已经成为习惯,不让习惯发生,才是辛苦。

那些英语没有学好的人,是因为英语习惯没有养成。减肥没有成功的人,是健康饮食习惯没有养成。为KPI焦虑的员工,是良好的工作习惯还没有养成。

取得成就的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他们取得成就的领域,一定是他们的爱好。很难想象姚明不爱篮球运动,莫言不爱文学,张艺谋不爱电影。

如果我们在事业上还没有取得一点成就,可以问问自己,我们对它的爱有几分?

如何养成习惯

要在生活和工作中养成一种习惯:

首先,要“提炼”出这件事的意义。

比如说我们在获得短期绩效成绩,和成为一名卓越领导者面前选择,显然成为一名卓越领导者更有意义。健康饮食习惯比减些体重更有意义。当我们明白了意义,就愿意投入意志力去培养这样的习惯,最终让自己成为“那样的人”。

第二,是要发现事物的本质。

比如我们考试是为了检验学习成绩。学习分数虽然很高,而实际知识在不断下降,那些成绩是“浪得虚名”。如果自己能成为卓越的领导者,就会带来不断的业绩提升。发现本质,就是找到事物的因果关系,在“因”上发力。

第三,是要让自己做这件事时,有结构化的安排。

比如学习一种工作技能,可以在一定周期里安排固定时间学习实践。直到这项工作变成自己的习惯,甚至自己的爱好再做调整。听说高明的健身教练,在给新学员安排训练时,都是安排非常轻的运动量,即使学员有更大运动量训练要求,教练也制止。教练的目的是培养学员的运动兴趣和运动节奏,而不让学员一次练的太多,丧失了之后的运动兴趣。

第四,从微小习惯开始。

要培养学习习惯,可以从每天看两页书开始。培养健身习惯,可以从每天做一个俯卧撑开始。培养良好的领导力习惯,可以从每天和一名员工真诚的沟通开始。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习惯坚持久了,就会成为自己真正的习惯,习惯一旦养成,就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微小习惯改变人生命运

18世纪法国有个哲学家叫丹尼斯·狄德罗。有一天,朋友送他一件质地精良、做工考究的睡袍,狄德罗非常喜欢。可他穿着华贵的睡袍在书房走来走去时,总觉得家具不是破旧不堪,就是风格不对,地毯的针脚也粗得吓人。于是,为了与睡袍配套,旧的东西先后更新,书房终于跟上了睡袍的档次,可他却觉得很不舒服,因为“自己居然被一件睡袍胁迫了”,就把这种感觉写成一篇文章叫《与旧睡袍别离之后的烦恼》。

200年后,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家朱丽叶·施罗尔在《过度消费的美国人》一书中,提出了一个新概念——“狄德罗效应”,或“配套效应”,专指人们在拥有了一件新的物品后,不断配置与其相适应的物品,以达到心理上平衡的现象。

任何事物都是进化和发展出来的。狄德罗效应在工作和生活中正向效应也很普遍。

我们很可能因为培养了自己爱阅读这么一个小习惯,但是后来读普通书已经不满足,不断让自己向知识海洋的深处迈进,成为了科学家或者某个方面的专家。

一名客户顾问,在励志把自己培养成一名优秀店经理的同时,不断对管理新知和管理实践进行探索,很可能把自己带进更高的管理层次。

微小习惯不仅可以改善生活、改善工作,一定可以改变人生。微小的习惯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会产生复合效应,带来人生高度指数级增长。

企业关注KPI,更要关注习惯的养成

过去,沈东军的管理理念是“以结果为导向”。现在看来这样的想法是幼稚可笑的。员工和管理人员如果没有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所谓结果都是虚幻的,不扎实的,随时会随风飘散。而整个团队如果练就了扎实的本领,把优良的工作能力内化进组织习惯、团队思维习惯和团队行为习惯中,企业希望的结果自然就能达成。

在莱绅通灵,KPI考核仍然还有,但是组织更关注员工的“习惯力”,KPI决定员工能拿多少钱,而员工的工作习惯,(在莱绅通灵是使命力、破局力、人才裂变力、模型力、行动力)决定他能不能在公司做下去,能不能升职。

公司的意志力和个人的意志力一样,都是珍贵的资源,这个资源投向什么,就收获什么。沈东军作为公司管理者,更愿意把有限的资源,投资进公司良好习惯的养成。

作为管理者,沈东军希望员工在KPI上有突破,但是更希望他们能在“良好工作习惯养成”上有突破,因为KPI会过期,而良好习惯的养成,会让他们不断突破新的KPI高峰。

努力永远比不过习惯,厉害的人是把努力培养成了习惯。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