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两年后,小米股价重返发行价,年轻人准备解套了吗?
财经
财经 > 财经资讯 > 正文

上市两年后,小米股价重返发行价,年轻人准备解套了吗?

“我们这两天正在关注这个事情呢,在纠结是要解套还是继续持有。”小米前员工、同时也是小米股票持有者的大童(化名)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7月10日上午,在过去连续7个交易日有6天都在上涨的小米股票,终于一度站上了17港元大关——这正是两年前的几乎同一天(2018年7月9日)小米上市时的发行价。

当时,刚刚入职小米三个月的UI设计师大童,花了5万多港元,买了小米3000股股票。然而上市当天,股价就告破发。上市一周年时,股价已接近“腰斩”,大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呼“连看都不敢看”。从“年轻人的第一只股票”到“年轻人的第一次套牢”,小米股价长期疲软,让不少投资者叫苦不迭,而现在,他们又要面临新的抉择:是要解套离场,还是继续持有?

“想解套,是因为对小米确实没有信心,但毕竟持有了这么长时间,马上解套心里多少还是有些不甘吧,还是想看看是不是能多少带来一些收益。”大童表示,她决定下周再看看走势。

“赚一倍”梦想破灭

小米股价走过一条“深U”曲线

“要让在上市首日买入小米公司股票的投资人赚一倍。”2018年7月9日上市首日盘后的庆功宴上,小米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军放出豪言。如果说上市首日的破发还只是一个不好的兆头的话, 那接下来的“跌跌不休”则是结结实实地上演了一场“惨剧”。在7月18日摸到22港元的历史顶点后,小米的股价便一路下行,并在2019年9月2日下探到8.28港元的谷底。

小米股价的疲软,并非没有预兆。随着上市的脚步越发临近,各方透露出的小米估值依次滑落:从风传的2000亿美元,到投行预测的1000亿美元,再到承销商给出的750亿-850亿美元,直到最终上市时锁定为539亿美元,不仅低于此前550亿美元的估值底线,距离其四年前融资时的450亿美元也没有高出太多。

作为同股不同权企业香港上市第一股,小米开了同类企业赴港上市的风气之先。不过,有不少业内人士表示,小米在2018年7月登陆港股,并没有赶上好时候。全球和国内手机市场在2016年达到顶峰后进入持续下滑周期,这些拖累了小米在上市前的估值和上市后的股价表现。

外部环境不理想的同时,小米自身的业绩表现也难以令投资者满意。在国内市场,根据IDC的调研数据,小米手机2018年的全年出货量为5200万台,下滑了5.6%。2019年,小米的全年出货量则骤降至4000万台,录得21.2%的巨幅下滑,份额下滑到10.9%。小米长期以来主打性价比和低价机型的战术,让它的硬件利润始终保持在很低的水平;而作为主要利润来源的互联网业务,其比重也长期没有超过整体的10%。

业绩不够,回购来凑。面对低迷的股价,小米在两年多的时间里进行了超过40次股票回购,累计金额超过30亿港元。在内外部环境没有根本改善的情况下,回购股票带来的股价上涨显然是不可持续的。

300亿港元回购计划刺激股价

疫情下手机销量逆势增长

6月23日晚间,小米集团公告称,经股东大会同意,授权董事回购不超过本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10%的股份。以小米当时的市值计算,回购金额的上限或可高达300亿港元。次日,小米股价一度大涨超过9%,创五个月以来新高。随后,小米持续走高,7月10日一度摸高至17.5港元,市值也逼近4400亿港元。

“小米的股票回购计划提升了投资者信心,对股价的上涨起到了比较大的推动作用。”Strategy Analytics高级分析师吴怡雯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不过,她同时也指出,从手机业务的角度看,5G为小米手机的出货量带来了新的增长动能,而小米在西欧的表现也值得期待。

信达证券电子行业首席分析师方竞也向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表示,小米今年的销量表现远优于大盘,一方面是产品竞争力提升,另一方面是承接了华为在海外的市场。

5月20日盘后,小米集团在港交所发布的今年一季度业绩显示,今年前三月总收入为人民币497亿元,同比增长13.6%,经调整净利润达到23亿元,同比增长10.6%,二者均实现两位数增长。而境外收入也达到248亿元,同比增长47.8%,并首次占据总收入的一半。市场调研机构Canalys的统计也指出,虽然第一季度全球手机市场受到疫情影响整体下滑,但小米逆势增长,且出货量在全球五大厂商中同比增速最快。

其实,自从2019年四季度开始,受益于超预期增长的三、四季度业绩,以及5G普及红利预期的出现,小米股价就开始进入上涨通道。股价由2019年9月低位8.28港元,上涨至疫情前第一季度的高位13港元。涨幅超过60%。

2019年经历转型阵痛

调整架构招兵买马再战高端

今年2月14日,在小米10系列发布会上,小米第一次,也是行业第一次采用直播的形式发布旗舰产品。

“小米10是我们过去十年积累的集大成的作品,同时也开启了小米未来新的十年,是小米里程碑式的作品,是承载着小米冲击高端手机市场目标的第一款作品。”从雷军这一系列的陈述里不难看出,小米10系列身上,寄托了小米摆脱低价标签、进军高端市场的决心。自从2019年初开始采取小米与Redmi“双品牌战略”以来,小米在高端市场上并无太大斩获,手机ASP(平均售价)也未见显著提升。没有一款特别能打的量产机型,成为小米被诟病的焦点。

2019年小米经历了漫长的阵痛。在这背后,小米有一些新举措。小米CC9 Pro成为首款一亿像素的量产手机,其尊享版的相机获得权威机构DXOMARK评出的121分的高分,首次与华为旗舰机型打平。国际语音识别和 AI 领域专家、语音识别开源工具Kaldi之父Daniel Povey加入小米,出任集团语音首席科学家。2019年全年,小米的研发投入也达到75亿,预计2020年将超过100亿元。

去年底开始,小米集团正式启动管理干部轮岗机制,最先带头轮岗的是原分管国际业务的集团高级副总裁王翔轮岗出任集团总裁,原集团CFO周受资轮岗管理国际部,2019年初加入小米负责Redmi品牌的卢伟冰看起来适应得相当不错,也在本次轮岗中兼任了中国区总裁。

除了卢伟冰外,原联想手机业务负责人常程也在今年年初来到雷军麾下,负责手机产品规划等职责;前努比亚联合创始人兼副总裁雷苗,现在是小米相机部总监;小辣椒创始人王晓雁现在是小米集团中国区副总裁;原暴风TV CEO刘耀平现在是小米电视部总经理。

今年6月初,小米宣布前华为BG副总裁、魅族科技高级副总裁杨柘正式加入小米,出任小米公司中国区 CMO,负责中国区市场营销战略制定、品牌建设等工作。外界认为,杨柘此番加入小米,显然是要服务于小米品牌进军高端市场的计划。

高业绩低市值受到南下资金追捧

接近17港元之后股价走向仍不明朗

到今年3月19日,小米在疫情影响下股价下跌达到谷底,并横盘至5月份。2020年一季报的发布,显示出了小米业绩在疫情冲击之下的韧性。财报显示,一季度手机业务收入为人民币303亿元,同比增长12.3%。销量达到2920万部,同比增长4.7%。受益于小米10系列等高端型号的热销,小米手机的平均售价(ASP)也同比上升7.2%。互联网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8.6%,达到人民币59亿元,占总收入比也创下新高,达到11.9%。

从5月份开始,小米股票在10港元股价水平上开启第二轮增长期。在7月3日到7月8日一周之内,股价相继突破14港元、15港元和16港元关口。

资金纷纷通过港股通南下买入港股低估股票,这也对小米的股价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进入7月,南向资金多日连续超过10日买入小米股票,累计买入金额超过50亿港元。

近期,恒生指数有限公司董事兼研究及分析主管黄伟雄还透露,恒指公司正在考虑及筹备类似“港版”的纳斯达克指数,如果能够被纳入该指数,小米的股价或将迎来进一步利好。市场大盘的乐观预期和小米本身的业务表现两重因素叠加,让机构对小米的业绩预期也水涨船高。自2018年上市之后,一直坚持给小米“跑输大盘”评级的美银美林,在小米宣布产能恢复后的4月份,上调评级,由“跑输大市”上调至“买入”,对应目标价由9.4港元调高至14港元。

7月3日,国元证券发布研报表示,强调小米的5G红利预期不变,给出买入评级,目标价16.58港元。国元证券认为,小米凭借率先推出千元5G手机,有望拔得中低端5G手机市场先机,同时在AIoT领域的固有优势不变,高效的销售和独特的生态链商业模式可支撑业务继续成长。

“在乐观的背后,我们对其在印度的表现有顾虑。印度是小米最重要的海外市场,疫情和中印摩擦对小米当地的发展带来了不确定性。”Strategy Analytics高级分析师吴怡雯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长期以来,小米都是印度市场占有率第一的手机品牌。

经过一整个交易日的交易,小米股价最终报收于16.9港元,离17港元的心理关口失之毫厘。徘徊在17港币大门口,小米又到了证明自己的时候:是继续挑战22港币的历史高价,还是转身掉头向下?

“身边看好和不看好小米的朋友都挺多。”被套两年的大童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就先持有着吧,万一能有收益当然更好不是吗?”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许诺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