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银行在华分行基金托管资格“开闸” 市场格局影响几何

外国银行在华分行基金托管资格“开闸” 市场格局影响几何

北京商报讯(记者 孟凡霞 实习记者 李海媛)继2018年渣打银行作为首家外资银行拿下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基金”)托管牌照之后,新一波外资托管行终于即将来临。7月10日,证监会和银保监会发布《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托管办法》)指出,允许外国银行在华分行申请基金托管业务资格,这意味着我国基金托管市场正式对外资银行开放。有业内人士指出,外资银行的进入无疑会带来托管业务的竞争,但目前国内基金托管业务中资银行仍是主力,外资银行由于网点较少等限制,或难以冲击其现有格局。

7月10日,证监会和银保监会联合修订发布了《托管办法》,自当日起施行。《托管办法》表示,按照国家金融业对外开放的统一安排,允许外国银行在华分行申请基金托管业务资格。同时,结合监管实践完善监管要求,适当调整基金托管人净资产准入标准,强化基金托管业务集中统一管理,完善基金托管人持续合规要求。此外,持续推进简政放权,简化申请材料,优化审批程序,实行“先批后筹”。

《托管办法》还提出了外国银行分行申请基金托管资格,净资产等财务指标可按境外总行计算;其境外总行应当具有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具备良好的国际声誉和经营业绩,近3年基金托管业务规模、收入、利润、市场占有率等指标居于国际前列,近3年长期信用均保持在高水平等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在《托管办法》正式发布之前,已有外资银行的在华分行提交了基金托管资格申请。证监会官网数据显示,截至7月10日,今年以来,已有汇丰银行、花旗银行、德意志银行三家外国银行在华分行申报了基金托管资格。从申报进度看,三家分行均在今年4月递交材料,并于当月对申报材料进行补正,但受理结果尚未公布。不过,随着国内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力度加大,其受理速度可能加快,同时更多外资银行的在华分行有望申请基金托管资格,这意味着基金托管队伍将继续壮大。

那么,外资银行的涌入,又会对国内基金托管业务造成怎样的影响呢?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在国内基金的托管业务上,托管机构与基金代销业务紧密联系,国内基金公司寻找托管机构时也更为看重其代销能力,更多地延续“谁销售谁托管”的思路。前海开源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认为,“在代销方面,由于外资银行在国内的网点较少,在基金代销能力上目前难以和中资机构相比,所以在拓展业务方面存在劣势。”

确如杨德龙所说,从当前国内公募基金托管业务格局看,中资银行仍占据市场较大份额。根据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末,今年共有40家托管机构开展基金托管业务,其中包括27家中资银行。

就同期中资银行托管基金总份额变动(开放式+封闭式)而言,工商银行调整后期末托管总份额达2.04万亿份,占比13.07%,居当前基金托管机构首位;建设银行、中信银行则以1.99万亿份、1.94万亿份的托管份额位列第二、第三,占比12.78%、12.41%;另外,交通银行、兴业银行以及中国银行的托管基金份额均超过1万亿份。

谈到未来外资银行对国内基金托管业务可能切入的方面,杨德龙指出,“外资银行在业务方面有国际经验,可能更多会对投资海外股票的QDII基金或是对于有外资股东背景的基金公司旗下产品进行托管代销,据其经验而言,相对更好对接。”

此外,杨德龙坦言,外资托管的入场对当前的托管格局会造成一定的冲击并分走一部分的“蛋糕”,但是由于外资银行代销能力较中资银行相对而言有限,所以冲击不会太大。由于当前国内的基金托管业务主要是由中资商业银行进行,当外资银行进入,会形成一定的业务竞争。但是就国内银行创造的利润而言,托管业务占比较小,所以影响并不会太大。但随着越来越多外资金融机构进入国内市场,它们的商业模式、投资理念和风险控制等可能给国内的机构带来启发并促进其提升综合竞争力。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