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银行第一股来了!渤海银行IPO长跑结束,零分红“铁公鸡”坑累股东

万亿银行第一股来了!渤海银行IPO长跑结束,零分红“铁公鸡”坑累股东

握万亿资产的渤海银行,即将踢开港交所大门,银行IPO的寒冬里,渤海银行在此节点上市,显得尤为特殊。

继去年银行上市大年后,今年显得格外艰难。

金融界《银行天眼》不完全统计,目前A股排队IPO的银行已达19家。在新冠肺炎袭击、银行让利1.5万亿的时代背景下,靠上市补充资本并没那么容易。而渤海银行一上市,就要输血百亿,确实不是一个小数目。

上市难又因信托?

天眼查数据显示,渤海银行是全国12家股份制银行之一,总部设在天津。从其股东来看,由天津泰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渣打银行(香港)有限公司、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宝钢集团有限公司、天津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和天津商汇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等7家注资,2006年2月正式对外营业,是股份制银行中相对较年轻的银行,也是12家股份制银行中规模最小的一家。

历经10余年,不少股份制银行早已活跃在A股和港股两地,但渤海银行上市却迟迟没有下文。

早在2017年,渤海银行董事长李伏安就曾透露,“正在筹备上市事宜,争取在2017年下半年启动上市”,但时隔3年,渤海银行上市波折不断。

主要难点就在于其最初的信托持股根源,据业内人士回顾,渤海银行成立之时,时任天津市市长戴相龙推动天津金融改革,除了为渤海银行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渣打银行外,还通过天津信托的“渤海银行股权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参股10%,正是这一曾经的“创新之举”,却为日后上市平添许多波折。

一是,信托使得背后的200个自然人间接成为了渤海银行股东,而上市决议需要全体股东审议,涉及上百位自然人股东的沟通又异常难以协调,很容易就出现拉锯状态;另一方面,根据规定,信托类股东被要求清除后才能上市。

2017年,天津信托持有的股权转让给泛海实业等公司,2018年末终于彻底清出,渤海银行上市之旅才再度提上日程。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常年不达标

如果说天津信托是上市的第一道拦路虎,那么资本充足率不足则是渤海银行的第二大头痛点。

数据显示,渤海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在2015年出现了大幅下降,后连续两年未能达到监管8.1%的红线要求,增资扩股需求一直旺盛。

此前由于信托股权划转难,导致二次增资拖了六年才完成;2019年11月,渤海银行第三次增资终于获得监管审核,实缴注册资本由85亿元增至144.5亿元。

至此,资本才得到一定补充。

2019年年报中显示,渤海银行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达到13.07%、10.63%、8.06%。其中,该行资本充足率更是达到了2009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不过,压力仍然存在。

联合资信在今年1月份出具的关于渤海银行2020年第二期金融债券的信用评级报告中提到,该行业务的快速发展导致一级资本面临补充压力,而净利差持续收窄,监管压力下投资资产规模持续收缩,叠加信贷资产质量面临一定下行压力,未来盈利承压。

分红“打水漂”

资本补足尚难,对于股东而言,分红更是遥不可及。

《银行天眼》查询数据统计,自2006年成立以来,渤海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220亿元,但分红却从未发放,堪称银行界的“铁公鸡”。要知道,每年商业银行都是分红大户,根据近12个月上市银行的股息率来分析,大型商业银行每年分红收益率在3%~5%之间,对于机构投资者而言,非常具备配置价值。

而渤海银行这一现象却十分反常。

一位银行人士称,一般而言,银行不分红就是保有资本金来令资本充足率达标,这也侧面印证了渤海银行资本金的紧俏。

好在如今离上市只有一步之遥。

据港交所信息,渤海银行的上市代码为9668,招股价为4.75港元~4.98港元,发售股份28.8亿股,募资规模在136.8亿港元~143.42亿港元,百亿规模对于渤海银行资本充足率是很好的补充。

渤海的不良“虑”

解决了资本充足,摆在渤海面前的第三道杠便是渤海的不良率。

过去五年数据显示,渤海银行不良率已连续多年攀升,其中2015年至2018年分别为1.35%、1.69%、1.75%、1.84%。该数值在2019年出现轻微下降,为1.78%,相比股份制银行招商银行、浙商银行、兴业银行、光大银行、广发银行等仍然较高。

业内人士解析,渤海银行近些年将资产投放重点从“公司贷款”转向“零售金融”,打造交易银行、零售银行,以至公司贷占比从73%左右下降至65%;零售业务加大投放后虽带来了较为乐观的收益,但不可忽视的是,个人贷款的不良贷款率近几年正逐渐上升。

从总量来看,渤海银行截至2019年末的不良贷款高达125.91亿元。

其中,公司贷款业务中,占比前五的行业分别为租赁及商务服务、房地产、制造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批发零售等,分别占比29.5%、23.5%、13%、10.9%、8%。制造业不良贷款最为突出,高达11.08%。

而具体到零售业务,截至2019年末,渤海银行零售贷款总额2334.2亿元,增速达到39.07%,高于各项贷款25.27%的增速,狂奔是以不良增加为代价的。

2019年,渤海银行的个人不良贷款金额由6.37亿元上升至12.67亿元,呈翻倍增长。同时,个人贷款不良率由0.38%上升至0.54%。

因此如何在转型途中管控风险,仍是渤海银行需要面临的大考。

偏爱“吃息差”老路

从总体来看,尽管隐忧犹存,但渤海银行的实力仍相对可观。

截至2019年年末,渤海银行资产总额1.11万亿,较上年末增长7.6%;营业收入283.78亿元,同比增长22.26%;净利润81.92亿元,同比增速达15.7%;拨备覆盖率187.73%,高于监管机构150%的标准。

收入结构上,渤海银行主要以净利息收入为主。

2019年其净利息收入为229.10亿元,在总营收中的占比由65.61%提升至80.73%,强劲增长主要由于发放贷款和垫款的规模及平均收益率增加所致。

分析来看,过去的一年央行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资金市场利率下行并维持低位,渤海银行利息支出减少;同时贷款规模占比和整体贷款定价水平提升,利息收入增加。

另一方面,渤海银行非利息收入则相对占比小且同比增速为负,该行整体非息收入已由2018年的34.39%降至19.27%,仅为42.26亿元。

业内人士称,银行中间业务占比高意味着银行收入与业务的多元化程度高,而渤海中间业务占比愈降愈低或也侧面反映了其尚未探索到除吃息差之外的新路子。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