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科技应用迎发展新节点 中国太平科技创新全面提速

保险科技应用迎发展新节点 中国太平科技创新全面提速

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疫情打乱了原有社会的生活节奏和经济秩序,让各行各业发展受到影响。向来有开门红业务的保险业,在今年一季度业绩不增反降,疫情对于保险业冲击显而易见。

疫情的发生,颠覆了各行各业的传统管理模式和交流方式,也倒逼企业在短时间内必须进行调整和改变。中国太平在科技的加持下,加速了产品研发、营销渠道、流程管理以及客户运营等各环节的数字化进程,进一步深化保险科技应用,在后疫情时代扬帆起航。

疫情冲击下保险线下业务受阻

疫情之下,全球经济遭遇下行压力,国内复工复产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保险业发展也不例外。

银保监会副主席黄洪日前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2020年一季度,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是1.67万亿元,同比仅增长2.3%,增幅同比下降13.6个百分点。其中,人身险增幅同比下降15.22个百分点。

长久以来,寿险业依赖“人海战术”,即主要靠代理人线下展业。然而疫情隔离政策大幅减少了人群社交接触,也让保险业线下渠道拓展受抑制,传统寿险代理人模式在获客、展业方面的优势无法体现,这给保险业传统的代理人销售模式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事实上,在疫情爆发前,保险业已经开始思考放弃“人海战术”这一粗放的发展模式。在代理人超过800万之际,业内就一直反思粗放式增长的弊端,不再单纯追求以往“数量”取胜的代理人业务路径,传统保险机构开始寻求高质量发展。

传统线下业务全线受阻,银保渠道也势必难逃一劫。银行网点春节期间延迟开门、节后网点轮换开门,再加上网点客流量大减,甚至在不少银行网点在疫情严重地区暂时关闭网点。

科技驱动保险业务转型

行在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疫情的影响导致保险业务短期内增长承压,线下管理、经营活动受到制约。疫情对保险业在传统业务模式、人才技术储备、客户开发维护等方面都带来了新的课题,引起业界反思。但疫情危机之中又蕴含着新的机遇。

疫情倒逼企业在短时间内迅速调整和改变,成为保险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契机。疫情期间,中国太平旗下太平人寿、太平财险、太平养老等专业子公司针对线下业务、管理经营活动变化所推出的“云服务”“云办公”等,开辟了新的业务发展模式。

中国太平统一客服平台“太平通”,针对疫情期间无接触服务需求激增,进行持续升级,为集团寿、财、养老险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智能化线上保全、理赔服务和健康、车养、教育等增值服务。太平人寿的“云投保”让客户在疫情期间一样想保就保。据悉,“云投保”此前就已经实现了电子投保、电子签名、电子保单、电子回执及回访全流程在线操作。太平人寿在疫情期间进一步优化流程,通过简化“空中签名”、开发“智能双录”功能、支持反洗钱信息在线上传等流程变革,极大便捷了客户服务,让客户在疫情期间完全不用出门,顺畅投保。

除了针对用户的“云服务”外,中国太平还积极通过“云办公”弥补线下团队管理、业务支持受阻的困难。疫情期间,中国太平各专业子公司通过提升线上作业流程的流畅度、系统承载能力、智能化程度等,全方位恢复经营管理和后台支持流程。同时,通过高频率的“云课堂”培训、科学系统的线上管理、产品开发和运营科技方面的全面支持,提升队伍活力,促进一线提升线上展业的成效。在线下,公司也通过各种服务举措,积极向一线队伍、客户传递关爱及支持,为迅速提升产能奠定基础。

此外,不少险企尝试了通过直播模式带动业务销售。业务渠道积极尝试新的互联网经营模式、整合打通各方面资源渠道,联合各分公司多元经代渠道开展了各种形式及多种内容的线上培训,取得积极成效。

“中国太平已经在直播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比如太平金服的直播涉及健康管理、教育、保险理念等客户关心的多个话题。近期最引人注目的是太平人寿在全国发起的“全力以‘复’,为爱公益直播”活动,为各地复工复产的企业公益直播带货。”中国太平相关人士介绍,目前太平人寿已经在全国各地发起了50场直播,累计观看人次达898万,实打实地为扶持当地中小企业,推动各地复工复产做出了贡献。

通过保险业务数字化转型,努力应对疫情期间线下服务触点阻断的挑战,在全面重视和强化线上服务能力建设的同时,中国太平也抓住“后疫情”时代“线上经济”的巨大机遇,全力推动线下线上融合发展。

后疫情时代保险科技机遇开启

过去几十年,中国人口红利为保险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保险企业大多通过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快速抢占市场实现规模扩张。随着近几年“跑马圈地”发展模式走到尽头,保险各业务环节优化正在逐步实现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目标转型。7月11日,中国太平首届“吉象节-太平客户节”在上海开幕,集中推广大众安全健康的服务理念,以及“共享太平”的发展理念,着力打造线上线下融合、境内境外融通、体现太平特色、拥有自主品牌的家庭健康管理服务体系,为保险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全方位、极致体验的安全健康服务。

2020年是中国太平的“创新年”。在不久前举行的创新研讨会上,集团董事长罗熹强调通过创新驱动发展战略。7月16日,中国太平召开科技工作会议,开启中国太平科技建设和创新驱动的新征程。

“国内保险业20年来满足大众保障需求,主要还是传统的理赔支付、保值增值,在服务大众健康管理等新兴需求方面,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罗熹指出,随着互联网等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我们的客户变了,与客户的交互方式也发生了巨变,创新意义更在于适应服务过程中交流方式、服务方式的变化。

正如罗熹所见,当前中国保险行业面临着供需不匹配等问题。

亿欧智库指出,需求侧,在消费升级大环境下,客户对保险的需求正在由单一保障向综合需求转变。尤其随着中国中等收入群体兴起、社会财富积累,大众对于保险价值和内涵也有了更深认知,市场对防范化解风险的保障需求将进一步释放,同时客观上也刺激着客户对服务体验的要求。在供给侧,传统保险业务模式面临着从产品设计同质化严重,到承保盈利能力弱,再到客户服务体系不完善等多重问题,难以与客户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保障需求相匹配,保险业亟需实现业务转型和突破。

谈及如何创新,首要的是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罗熹表示,通过产品、人力、渠道、运营和产业,不是单纯通过一张保单。他指出,中国太平在以客户为中心的创新中,应当是全方位、全流程的,包括产品、功能、技术、流程、业态、标准,都要创新。

太平人寿相关负责人也表示,本次疫情改变了消费者的习惯,但并没有减少客户的保险需求。因此,公司将贯彻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推进保险服务与关爱,进一步推动业务模式创新,在客户服务、产品开发、销售支持等方面积极推动创新变革,依托线上、线下优势互补的模式体系,为客户带去更好的产品与服务。一方面,整合太平集团和公司资源,依托中国太平首届客户节,集中推广太平优质服务项目,更快触达客户;另一方面,推动产品创新,尝试月缴型产品,给客户更多选择,增强客户体验。

有了创新的思路,也要配置科技创新的硬件。近几年,中国保险企业纷纷加大保险科技投入,其中头部保险企业和互联网保险公司的布局更加迅捷,以中国太平为代表的大型保险机构纷纷将“保险+科技”提到战略高度。根据艾瑞测算,2019年中国保险机构的科技投入达319亿元,预计2022年将增长到534亿元。

科技将为保险各业务环节的优化提供全新手段,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区块链五项关键技术正推动着保险公司实现面向客户售前、售中、售后的业务流程优化,从整体上重塑保险服务。

近期,中国太平旗下金融科技企业——太平金科发布的《科技创新2020年Q1报告》显示,创新工作方面,重点开展了“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集团移动门户易享太平、集团统一数据平台、集团易行销”等重大项目建设,各项工作均按关键节点有序推进;创新前沿方面,累计已有17项新技术在集团内39个场景下进行了正式应用,其中一季度新增19个场景,覆盖销售支持、客户服务、运营支持、办公支持、风险控制5个领域,持续在降本增效、优化体验、控制风险等方面发挥效用。

有了创新的意识与力量,罗熹认为创新的核心原则,即围绕保险主业。同时他指出,体制的激活、配置的优化、效益的追求、客户渠道的打通都是接下来推动创新变革的主要工作。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可以预见的是,当疫情重塑保险行业生态,险企重新站在新的跑道,只有像中国太平这样勇于创新、变革、转型的险企,才有望在新生态下华丽蜕变。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