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涨中夹杂急跌:8月A股牛市号角再起,还是行情将近尾声?
财经
财经 > 财经资讯 > 正文

猛涨中夹杂急跌:8月A股牛市号角再起,还是行情将近尾声?

7月A股真的“翻身”了!

A股在7月的第一个交易日就展开了快速而猛烈的上涨,之后继续急拉,在2周之内沪指就接连突破3000点、3100点、3200点、3300点、3400点五道大关,创出了2年多新高。截至7月31日,整个7月沪指累计上涨10.90%,深成指上涨13.72%,创业板指上涨更是达到14.65%,造就了A股1年多以来罕见的快速且强势的行情。

尽管“牛市”之声不绝于耳,但是近期大盘的两次快速回调也让人心生担忧。在即将来到的8月,悬在所有投资者心中的疑问就是:A股能够延续7月的强势继续走牛吗?行情有没有可能来得快也去得快,就此接近尾声?

市场涨跌由资金推动,在资金数据背后透露出重要的交易信息!为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通过月度北向资金、重要股东增减持、大宗交易、融资融券、主力资金流向、机构调研等六大维度来深度复盘,为投资者奉献最新的操盘秘籍!

关键要点梳理:

1、北向资金:7月中旬一度创出了连续16周净流入A股的历史记录,但之后又以历史罕见的速度流出A股。

2、重要股东增减持:一些金融股的大股东、董监高因各种原因不得不继续出手进行增持,3只银行股成为了增持榜上的明星。

3、大宗交易:溢价率较高的大宗交易中,两只保险股非常引人瞩目,不但金额巨大,且买卖席位都一样,可能有资金对估值较低的保险板块产生兴趣。

4、融资融券:7月两融余额一举突破1.4万亿元,创5年来新高。四大行业最受融资客青睐,净买入额均在100亿元以上。

5、主力资金流向:7月获利了结券商板块,在所有227个申万三级行业中,证券行业的净流出规模位居所有行业首位。

6、机构调研:除了备受关注的医药、科技之外,多只二线蓝筹股受到机构投资者关注。

北向资金上演"过山车",2大价值“洼地”被深挖

相比北向资金在6月上演的“激情一刻”,在刚刚过去的7月,北向资金的表现可谓“过山车”,先是在7月初刷新了陆股通建立以来连续5日增持记录,并还在7月中旬一度创出了连续16周净流入A股的历史记录。但在此之后,北向资金又以历史罕见的速度流出A股。

据国盛证券统计,今年7月2日~8日的5个交易日内,北向通道净增持规模逾500亿元,刷新了陆股通建立以来连续5日增持记录。与此同时,截至7月中旬,北向资金还创出了连续16周净流入A股的历史记录,上一个记录是在2019年10月至2020年1月的连续15周净流入A股。

不过就在投资者以为北向资金仍然会在“牛市”中驰骋时,随后的两周,北向资金持续大幅净流出,单周的净流出规模可以排进历史前5名。

据国盛证券策略团队统计观察,7月北向资金的大进大出与交易型外资占比一度快速提升有关。该团队认为,可以根据陆股通资金的托管机构类型来大致对应资金属性。其中,海外长线配置型资金,多数托管在外资银行席位;而对冲基金、量化基金等“洋游资”出于交易便利性的要求,多数通过外资投行的PB系统托管;而托管于中资券商机构的资金,则可能“假外资”的概率较大。传统意义上的“真外资”,基本属于上述第一类,也即长线配置型资金;而后两者则更多属于交易型短线资金,与我们普遍理解的“真外资”存在较大区别。

从7月的数据来看,北向资金并没有继续追涨医药、电子这两大热门行业,而是转而选择了一些新的热点行业和此前相对滞涨的潜力股。

据Choice数据统计,截至7月30日,北向资金在7月内共现身于238只A股的龙虎榜,环比6月多出100多只,显示7月北向资金的活跃度明显提升。其中7月,北向资金龙虎榜累计净买入的有118只A股,累计净卖出的有120只A股。

7月北向资金龙虎榜席位净买入排名前30位个股(数据来源:Choice)

7月在牛市情绪的带动下,券商板块的人气被市场激活。据Choice数据显示,7月北向资金现身多只券商股的龙虎榜席位中,不过就买卖情况来看,北向资金对券商板块的态度明显分化。

其中此前股价处于相对低位的券商股如国金证券、国海证券、财通证券等位居7月北向资金龙虎榜净买入金额的前列,而估值偏高或者此前已有较大涨幅的券商股如第一创业、中信建投、光大证券则在7月遭遇北向资金的净卖出。

此外,7月北向资金还加大了对安防、血制品行业部分龙头企业的净流入。

北向资金近期对A股价值“洼地”的这种轮流挖掘,在开源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牟一凌看来,其实是北向资金新参与者的一种特征:“我们当前能够观察到的这类投资者的行为是:他们更为偏好交易结构更为良好同时估值低的顺周期板块,这也许预示着‘热钱’正在涌入全球权益资产的估值‘洼地’。我们认为,基本面将是影响市场全体参与者的长期因素。因此,A股专业的机构投资者应该从配置上为迎接‘远方来客’做好准备:衡量当下所有资产的风险与收益比。”

破净金融股成增持明星,暴涨个股遭巨量减持

东方财富Choice金融终端数据统计显示,7月A股市场一共公告发生了2188笔减持和289笔增持(按照公告日期,已剔除发生在7月之前但公告日在7月1日之后的增减持,但未剔除起始日期在7月之前、而最后增持日期在7月之后的区间增减持行为)。

6月,A股市场一共公告发生了2031笔减持和303笔增持。上证指数7月创出年内高点,而减持笔数小幅上升、增持笔数小幅下降,说明在市场走高的同时,产业资本、财务投资者等都会较为谨慎,且有落袋为安的冲动。

成长股依然是7月行情的主力之一,传统板块走势相对较弱。因此延续6月的状况,一些金融股的大股东、董监高因各种原因不得不继续出手进行增持,例如成都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等都成为了增持榜上的明星。

成都银行近期日K线图

7月23日晚间,成都银行发布公告称,稳定股价措施实施完成。12名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以自有资金增持该行股份31.56万股,成交价格区间为每股人民币7.76元至9.35元,合计增持金额261.31万元。

本次成都银行的稳定股价方案要追溯到6月11日。当天成都银行发布公告称,董事长王晖、副董事长何维忠等在内参与了增持。本次增持措施实施后,上述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合计持有公司股份117.30万股。

截至7月31日,成都银行股价回落至每股8.3元附近,而最新每股净资产达到10.27元,市净率仅为0.8倍。

浦发银行、招商银行等也出现了董监高增持的身影。如7月16日晚间,浦发银行公告称,公司五位高管于7月15日至7月16日期间,以自有资金从二级市场买入公司普通股股票,成交价格区间为每股人民币11.26元至11.40元。7月以来,浦发银行董监高累计集体增持达到31.49万股,金额超过350万元。

招商银行高管刘辉也在7月23日以每股35.35元的价格增持自家股票4700股。虽然数量不多,但根据有关数据统计,今年以来,招商银行11名高管陆续合计增持近60万股,累计增持达到19次,增持合计1873万元。

银行股董监高、大股东们陆续增持并未改变该板块的估值困境。根据东北证券7月27日发布的最新周报,银行(申万)指数当前PB估值已经跌至了0.70倍,处于历史底部位置。

减持方面,随着部分个股股价不断上扬,重要股东、董监高的套现冲动也随之而来。

王府井是今年上半年不折不扣的大牛股,免税牌照的金字招牌让其股价出现暴涨,从年初的12元/股附近到7月9日最高突破70元/股大关,区间涨幅超过5倍。

但随着股价暴涨,减持公告也随之而来。7月13日晚间,王府井发布公告称,持股7.5%的公司股东北京京国瑞国企改革发展基金(简称“京国瑞基金”)拟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总股本的2%。北京京国瑞国企改革发展基金最初在2016年9月举牌王府井,三年来持股比例一直未发生变化。以发布公告当天7月13日最新收盘价73.31元/股计算,京国瑞基金此次的减持市值高达11.38亿元。

王府井近期日K线图

7月10日,东方财富也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的一致行动人沈友根计划减持不超过1.61亿股,即不超过总股本的2%。按照发布公告当日收盘价25.63元/股估算,沈友根完成减持计划将套现超过40亿元。东方财富作为券商板块龙头,今年以来股价涨幅高达103%,并创出历史新高。

而一些个股即使有明星老板加持,也难逃被逢高减持的命运。7月9日,格力电器发布公告称,7月1日~7月9日间,公司第三大股东河北京海担保投资有限公司累计通过大宗交易的方式减持公司股份约428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71%,合计减持市值约25亿元。

在五花八门的减持中,还有一家公司的减持不得不提。

7月30日,奇正藏药公告称,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李军于2020年7月29日通过深交所集中竞价交易减持其持有的公司股份29200股,交易价格为30.61元/股,交易金额为89.38万元。

由于奇正藏药2020年半年度报告预约披露日为2020年8月28日,李军本次减持行为发生在2020年7月29日,为进入半年报窗口期后第一日,构成违规减持。

奇正藏药在公告中表示,李军本人已认识到本次减持违反了有关规定,并对本次减持行为给公司及全体股东造成的影响,致以诚恳的歉意,恳请各位股东及投资者谅解。李军将于一个月内将本次交易金额的10%(即89381.20元)上缴给公司,并承诺自公告之日起6个月内不减持公司股份。

7月27日以来,奇正藏药已经连续五个涨停板,李军的减持发生在第三个涨停。目前正值半年报披露期间,对任何上市公司重要股东、董监高而言,严格遵守交易所规则都是第一重要的。

2大保险股大宗交易溢价成交,机构独爱科技大牛

7月大宗交易相较6月大幅增长,但溢价成交比例却出现下降。大宗交易市场上,7月共发生3108笔大宗交易,成交股数为57.72亿股,成交金额895.71亿元。其中247笔溢价成交,320笔平价成交,2541笔折价成交。溢价成交占比为7.95%。

7月出现溢价交易的个股中,有48笔交易溢价率超过10%。溢价率最高的是7月16日的科力远,当天科力远发生了2笔大宗交易,总成交889万股,成交金额4818.38万元,成交均价都是5.42元。当日科力远收盘报4.52元,跌幅8.32%,大宗交易溢价达到19.91%。两笔买入的席位均是申港证券浙江分公司,卖出席位一笔是广发证券宁波丽园北路证券营业部,一笔是申港证券浙江分公司。

科力远近期日K线图

科力远没有就此两笔大宗交易发布公告,但科力远近期一直没有优异表现, 7月31日,科力远收于每股4.48元,两个接盘方被套达17.34%。

其他溢价率较高的大宗交易中,中国平安、中国太保非常引人瞩目。7月22日,中国平安大宗交易平台出现一笔成交达 526.19万股,成交金额高达4.67亿元,成交价每股88.83元,溢价率为11.13%。买方席位为申万宏源上海浦东新区陆家嘴环路证券营业部,卖方席位为华泰证券上海西藏南路证券营业部。

中国平安近期日K线图

中国平安这笔巨额大宗交易的接盘方同样被套。7月31日,中国平安收于每股75.9元,接盘方被套达14.64%。

而7月17日中国太保也在大宗交易平台出现一笔成交,成交量400万股,成交金额1.33亿元,成交价为33.23元,溢价率11.58%。该笔交易的买方也是申万宏源证券上海浦东新区陆家嘴环路证券营业部,卖方均为华泰证券上海西藏南路证券营业部。

上述两笔中国太保、中国平安的溢价大宗交易,不但金额巨大,且买卖席位都一样。这说明在经过前期震荡后,可能已有部分资金对估值较低的保险板块产生兴趣。

机构专用席位对大宗交易的参与度往往比营业部席位更吸引市场关注。7月机构席位参与了811笔大宗交易的接盘,即7月26%的大宗交易由机构接盘。而6月,机构席位接盘比例为30.1%。这意味着随着市场走高,机构在参与大宗交易时更加谨慎。而从参与品种来看,科技股仍然是最为青睐的品种。

如7月29日,科创板明星股——中微公司单日在大宗交易平台发生29笔成交,合计成交570.22万股,成交金额10.15亿元。成交价格均为178.00元,折价率达到11.08%。其中,机构专用席位接盘了24笔,合计成交金额为7.41亿元。

中微公司近期日K线图

7月30日,鹏鼎控股也出现了机构抱团买入的情况。当天鹏鼎控股大宗交易平台共发生29笔成交,合计成交量1692.11万股,成交金额7.75亿元。成交价格均为45.80元,折价率为6.28%。其中机构专用席位接盘28笔,合计成交金额为7.71亿元。卖出席位均为中金公司北京建国门外大街营业部。

鹏鼎控股近期日K线图

鹏鼎控股未就该笔大宗交易发布公告,但6月29日晚间公司曾经公告,股东兼善鹏诚及其一致行动人兼善投资,计划以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的方式分别减持公司1.24亿股(占总股本的5.35%)、2403.18万股(占总股本的 1.04%)。因此不排除是兼善鹏诚、兼善投资所为。

两融余额创5年多新高,24股融资净买入超10亿元

Wind数据统计显示,截至7月30日,沪深两融余额达14169.87亿元,与6月30日相比,增长了约2532.2亿元,增幅达21.76%。其中,融资余额达13653.11亿元,融券余额达516.76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以月度数据来看,自去年12月沪深两融余额突破1万亿元后,一直保持在1万亿元至1.1万亿元之间。然而,7月两融余额却一举突破1.4万亿元,创5年来新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上一次两融余额突破1.4万亿元还是在2015年3月。

2015年1月以来月度两融余额变化(数据来源:Wind)

以行业来看,截至7月30日,沪深两融余额超过500亿元的有8大行业,其中非银金融、电子和医药生物更是超过1000亿元,分别达1542.14亿元、1352.19亿元和1260.78亿元。

两融交易情况上,由于7月A股市场整体交投活跃,因此申万一级28个行业均在7月实现净买入(融资净买入-融券净卖出,下同),合计达2011.07亿元,相比6月大增188.65%。

具体而言,非银金融、电子、医药生物、计算机这四大行业在7月最受融资客青睐,净买入额均在100亿元以上,分别达381.40亿元、221.22亿元、238.30亿元和167.07亿元。此外,国防军工、银行、有色金属、农林牧渔、化工、电气设备、食品饮料、机械设备八大行业在7月的净买入额也超50亿元。

7月各大行业融资净买入金额排名(数据来源:Wind)

但就7月最后一周(截至7月30日)来看,医药生物行业占据首位,净买入额达45.76亿元;其次是电子和非银金融,分别净买入37.90亿元和31.16亿元。而食品饮料、建筑材料和银行三大行业净卖出额居前,分别净卖出3.23亿元、2.99亿元和2.07亿元。

那么从个股角度,融资客爆买了哪些两融标的呢?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30日,有24只个股在7月净买入额超10亿元,其中中信证券的净买入额达41.67亿元、东方财富净买入额高达48.62亿元。此外,贵州茅台、招商银行和中国平安的净买入额都超过20亿元。相反,有11只两融标的在7月净卖出额超过2亿元,其中省广集团净卖出额居首,达4.82亿元;潍柴动力、泸州老窖和航天电器的净卖出额超过3亿元。

7月融资净买入额超10亿元两融个股(数据来源:Wind)

另外,就7月最后一周(截至7月30日)而言,有7只两融标的融资余额上升显著,增幅均超100%,包括豫光金铅、创意信息、爱康科技、铂力特、震有科技、君正集团、山煤国际,其中豫光金铅增幅近269%。

主力资金“潜伏”后获利了结,两大细分子行业获追捧

Choice数据显示,整个7月,在227个申万三级行业中获得主力资金净流入的行业有6个。相比之下,整个6月有多达16个行业获得主力资金净流入。

7月,获得主力资金净流入规模排名前三的申万三级行业包括乳品、商用载客车、钾肥行业,其中乳品以7.54亿元的主力资金净流入规模高居所有行业首位。

7月主力资金净流入规模居前的申万三级行业(数据来源:Choice)

安信证券食品饮料团队日前指出,乳制品是今年一季度疫情影响直接的细分行业,但恢复已经明确。无论是常温奶为主的乳企,还是低温奶比重大的乳企,二季度均恢复明显,甚至超预期。

而在概念股方面,据Choice数据统计,今年7月,食品饮料行业的又一细分领域“代糖”概念成为7月最获主力资金青睐的概念板块。

另一方面,继6月之后,7月主力资金又从国产芯片、华为概念、区块链等概念板块中大幅净流出。不过正所谓物极必反,在持续调整后,最近几个交易日,华为概念股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反弹。

7月主力资金净流入规模前30位个股(数据来源:Choice)

回顾7月行情,主力资金成功地靠“潜伏”赚了一把。今年6月,主力资金净流入规模排名前30名的个股中有多只券商股,这一情形在今年来还是第一次出现。在随后的7月,沪指在券商板块的强势带动下终于突破了3000点,而券商板块也自然成为7月这轮“小牛市”的领头羊。

不过从7月主力资金的表现来看,对券商板块做了获利了结。主力资金在7月从东方财富、光大证券、中信证券、广发证券、第一创业等多只券商股中大幅净流出。

另据Choice数据统计,整个7月,在所有227个申万三级行业中,证券行业的净流出规模位居所有行业首位,净流出规模排名第二的为银行业。此外,以IT服务、集成电路、电子零部件制造、软件开发等为代表的TMT行业在7月也是主力资金集中流出的行业。

另外,从7月主力资金其他流向情况来看,7月主力资金主要净流入的个股和行业比较散乱,鲜有哪个具体的行业在7月获得主力资金的集中加持。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中芯国际、奇安信、爱博医疗等近期上市的新股仍然在7月获得主力资金的特别关照外,包括海康威视、伊利股份、洋河股份、美的集团等在内的一些低估值“老白马”在7月又获得了主力资金的集中净流入。

机构调研次数环比再降,二线蓝筹“真香”

据东方财富数据显示,近一月来,机构调研合计6828次,较上月下降了3199次,环比下降达到了31.9%。从板块来看,调研主板公司1335次,较上月增加了144次;创业板公司1536次,较上月减少了1393次;中小板公司3715次,较上月减少了783次。而从机构调研上市公司家数来看,近一月共302家上市公司接受了机构调研,较上月减少122家。其中,主板公司59家,创业板公司86家,中小板公司141家。

从机构调研的行业来看,汽车板块位居调研公司数量第一,其次是化学制药板块,第三是计算机硬件,第四是计算机软件。再之后的是生物医药、医疗服务等板块。从调研数量第一的汽车板块来看,德赛西威近一月接待了230家机构的调研,较上月增加了141家;华阳集团接待了123家机构的调研;第三的是奥特佳近一月接待了28家机构的调研。

从上市公司接待机构调研的情况来看,海康威视位居调研机构总数量第一,近一月接待了356家机构的调研,公司在当月首次被机构调研后的10日内涨幅超7.19%。丽珠集团近一月接待了208家机构的调研,公司当月在被机构首次调研后的10日内涨幅超12.27%。另外德赛西威在当月接待了机构首次调研后的10日内涨幅为9.79%。

此外,还有多家上市公司7月在被机构首次调研后出现了股价较大涨幅,如聚飞光电近一月接待了112家机构的调研,在当月被首次调研后公司股价在10日内涨幅超16.67%;国际医学近一月接待了124家机构的调研,公司股价当月首次调研10日内涨幅为15.15%;另外,珠江啤酒近一月接待了142家机构的调研,在当月首次调研后公司股价10日内涨幅为15.6%。

图片来源:摄图网

从月度调研情况来看,除了备受关注的医药、科技之外,家装、化工、啤酒等二线蓝筹股受到机构投资者关注,尤其是百亿级明星私募调研的标的,更是受到市场的高度关注。

7月以来,医药生物依然是明星私募们最关注的板块,如美年健康同时被淡水泉、星石投资、高毅资产集中调研;千合资本调研了中关村和一心堂等。而今年医药板块业绩爆发是意料之中的,如中期业绩大幅增长的理邦仪器得到了众多私募机构的关注。

尚品宅配近日获得了高毅资产、景林资产、星石投资和淡水泉等百亿级私募机构的关注。据公司透露,随着地产红利消失,市场增量将会逐步向存量市场转换,二手房和在住房改造的需求占比将会提升,这两类客户大部分都是有装修需求的客户,市场体量和潜力都很大。

而近期的牛股海鸥住工在7月份获得了星石投资、东方港湾、明达资产、拾贝投资等知名私募机构的调研,海鸥住工在2016年起加速布局整装卫浴及内装工业化相关产业链,包括收购四维卫浴、定增收购苏州有巢氏并扩建整装卫浴产能、收购福润达、雅科波罗、科筑集成、冠军瓷砖、越南大同奈等,进一步完善整装卫浴产品与渠道布局。未来整装卫浴将成为公司明星产品,为未来收入和利润的主要驱动力。

另外,啤酒股也得到私募机构的关注,其中珠江啤酒在7月份得到了淡水泉、神农投资、宁波幻方量化、煜德投资等知名私募机构的调研。

A股8月行情即将到来,那么哪些板块或会更受机构认可呢?

星石投资首席研究官方磊表示,长期来看,国内经济结构转型成果初现,一个以国内循环为主、国际国内互促的双循环发展新格局正在形成。特别是在“后疫情时代”,当前国内经济已逐步恢复到正常状态,海外主要经济体也有望在下半年修复至准常态水平,从而带动内外部需求回升,上市公司盈利整体有望得到修复,叠加逆周期调节政策仍然会发力,各个类别的成长股都有不错的投资机会。一方面,科技、医药等领域的成长股代表长期发展方向,具备较大的长期成长空间,虽然前期的结构性行情对于部分企业成长性有一定的透支,但是仍然有很多质地不错的企业处于相对较低的位置,具备较强的投资价值。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加快复苏,消费、周期类别里同样有相当一部分优质企业通过规模扩张、优秀的管理、或者独特的经营模式获取更大的成长空间,在现阶段的市场里性价比凸显。

甄投资产也指出,打造“内循环”已经成为当前最顶层的政策共识,一方面着力打通国内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各个环节,完善国内需求体系、供应链体系,充分发挥国内需求潜力,同时以满足国内需求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另一方面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使得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地联通、促进。在国内大循环政策,一些领域将因此受益,分别是:新基建领域——技术与数据要素的底层建设;国产替代领域——严重依赖进口的行业;消费领域——疫情原因无法出国,消费留在国内。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