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内规模合计超5500亿元 银行借发债加速“补血”

年内规模合计超5500亿元 银行借发债加速“补血”

北京商报讯(记者 孟凡霞 吴限)受自身业务发展需要和监管要求商业银行加大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商业银行资本补充需求提升。中信银行8月7日在中国货币网上披露发行预告,该行将于8月12日至14日发行400亿元二级资本债券,用于补充该行二级资本。宁波银行同日发布公告称,成功发行100亿元二级资本债券,票面利率为4.1%。分析人士指出,在单靠内源性补充难以提升资本实力的情况下,预计未来会有更多银行加入发债阵营。

除了上述两家银行,还有不少银行近日也开启了发债补血之路。例如,贵州修文农商行在8月3日发行了1.5亿元二级资本债,票面利率为6.5%;相隔两日,苏州银行也成功发行了45亿元二级资本债,票面利率为4.62%。

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截至8月9日,年内已有26家银行成功发行了二级资本债,发行规模合计2104.8亿元,已成为银行“补血”的主要方式之一。从发行金额来看,大中型银行占主体,农业银行、交通银行、民生银行和浦发银行共发行了1700亿元二级资本债,已占到总发行量的80.77%。

除二级资本债券外,永续债也成为商业银行的“补血利器”。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今年以来共有19单银行永续债落地,发行规模达到3396亿元,发行银行数量达到18家。除了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招商银行和平安银行外,其他13家均为中小银行,包括泸州银行、重庆三峡银行、深圳农商行、浙江网商银行等。

还有不少银行在准备发行中,比如,兴业银行已在7月下旬获得银保监会批准发行不超300亿元永续债;东营银行、泰安银行、廊坊银行等已获当地银保监局核准发行永续债;嘉兴银行近日获得浙江银保监局批准发行不超过15亿元的二级资本债券等。

密集发债的背后,是银行业资本充足率正面临着下行压力。银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4.53%,较上季末下降0.12个百分点。同时,受经济下行叠加疫情冲击等影响,银行的不良资产上升压力加大,我国银行业6月末的不良贷款率为2.1%,比年初上升0.08个百分点,而不良资产的处置也将消耗资本,商业银行面临更大的资本补充压力。

对此,民银智库民营企业研究团队负责人徐继峰表示,在宏观经济环境以及疫情影响下,信用风险加大,银行贷款、债券等违约风险上升,银行不良资产增多,不良率上升。另一方面,随着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加大,按照监管要求,需要有更多的资本支撑。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需要“补血”抵御风险。在内源性资本补充困难的情况下,外源性资本补充方式就成为银行缓解“资本饥渴”的重要渠道,比如发行永续债、二级资本债等。

事实上,监管层也多次提及银行补充资本的问题,并不断探索“补血”新途径。7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今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限额中安排一定额度,允许地方政府依法依规通过认购可转换债券等方式,探索合理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的新途径。央行8月3日召开的2020年下半年工作电视会议指出,将不断深化金融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其中一项重点工作就是推动中小银行资本补充,重点加大中小银行发行资本补充债券支持力度。

徐继峰认为,由于经济压力加大,再加上监管机构要求银行降低融资成本,对企业进行让利,贷款利率下降,带动净息差下行,银行盈利能力可能也会开始下行,预计未来会有更多银行发行永续债和二级资本债。此外,银行还要综合运用多种资本补充工具,比如通过发行优先股等方式补充资本。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