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同比涨价85.7%!“吃不起”的猪肉回来了?
财经
财经 > 财经资讯 > 正文

7月份同比涨价85.7%!“吃不起”的猪肉回来了?

一段时间以来呈高位回落态势的猪肉价格,近期又现回升。

国家统计局10日公布数据,7月份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7%,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同比涨幅结束连续收窄的势头,重新扩大至85.7%;环比价格则实现两连涨,涨幅达到10.3%。

“吃不起”的猪肉,又回来了?

猪肉成7月物价上涨“推手”

想必大家都还记得,年初时CPI同比涨幅曾一度攀上5%的罕见高位。彼时,猪肉便是背后最明显的“推手”。

官方数据显示,上半年,食品价格上涨16.2%,涨幅比去年同期扩大11.5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3.27个百分点,占CPI总涨幅的八成多。其中,猪肉价格上涨104.3%,涨幅比去年同期扩大96.6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2.52个百分点,占CPI总涨幅的六成多。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主要负责人王有捐分析称,今年初,在新冠肺炎疫情、春节、非洲猪瘟疫情与“猪周期”等因素共同作用下,猪肉价格快速上涨,带动食品价格同比涨幅达到阶段性高点21.9%。

不过,在中央出台保供稳价政策后,各地区各部门迅速贯彻落实,猪肉储备投放供应改善,生猪产能逐步恢复,产销秩序逐渐正常,3月份起,猪肉价格连续下降,5月份带动食品价格同比涨幅也回落至10.6%;6月份,受生猪出栏减缓、进口量减少和团体消费需求回升等因素影响,猪肉价格环比略有上涨。

具体到7月份,从结构上看,食品价格上涨仍是CPI同比涨幅回升的主因。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指出,本月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3.2%,涨幅较上月和去年同期分别扩大2.1和4.1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2.68个百分点。食品价格上涨主要由于天气不利、暴雨洪涝灾害导致供给减少、运输等环节受阻,部分地区、部分食品价格出现结构性上涨。

其中,猪肉价格上涨依然是拉动食品上涨的主要因素。随着餐饮业经营逐渐恢复,猪肉消费需求增加,但供给仍偏紧,叠加水害引起调运受到阻滞,导致猪肉价格同比涨幅结束了此前连续四个月的回落,本月同比上涨85.7%,涨幅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分别回升4.1和58.7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2.32个百分点。

从更能体现近期变化趋势的环比数据看,7月份,食品价格上涨2.8%,涨幅比上月扩大2.6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62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上涨10.3%,涨幅比上月扩大6.7个百分点。

猪价难以持续大幅上涨

除了洪涝灾害等突发情况以外,此番猪肉价格再度上涨是否还有其他原因?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局长杨振海坦言,每年6到9月猪肉价格都会周期性上涨,今年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控制以来,全国餐饮业持续恢复,带动猪肉消费保持增加势头。受此前北京疫情影响,一些居民对冻猪肉消费产生顾虑,冻猪肉储备市场调节作用受到影响。此外,近期南方持续出现的强降雨天气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猪及猪肉调运,推升了部分地区的活猪价格。

谈及后期猪肉价格会否进一步攀升,海清FICC频道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认为,当前猪肉价格上涨主要还是因为供需求口持续存在,导致猪肉价格淡季居高不下。就短期而言,今年8-10月的猪肉价格难以继续大幅攀升。

邓海清给出了三点原因:其一,从猪肉行业研究报告看,今年与去年三季度供需缺口基本相当,对应猪肉价格基本相当;其二,从国家对猪肉价格关注程度看,当前宏观调控措施难以允许猪肉价格显著高于去年;其三,从8月上旬猪肉价格来看,整体呈现稳中略降走势,与去年8月上旬启动上涨加速有较大不同。

综上所述,邓海清认为,随着8月开始进入猪肉高基数阶段,猪肉价格难以继续暴涨,同时核心和非食品CPI大概率保持相对低位,蔬菜价格上涨从来没有趋势性,8月开始CPI同比将趋势性下行,9月CPI同比大概率回落至2%以下。

杨振海则表示,生产是影响猪肉价格上涨的源头,目前生猪存栏和仔猪供给量已连续5个月恢复性增长,预示7月后可出栏的商品肥猪将会逐步增加,猪肉市场供应将持续改善。今年三季度之后猪肉供应紧张的局面将逐步缓解,下半年猪肉价格持续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

针对南方洪涝灾害造成的猪价上涨,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二级巡视员辛国昌表示,当前地方政府正积极采取猪肉保供措施,农业农村部也将协助进行猪肉产品调度,确保灾区民众的猪肉供给不断档。

无须担忧物价掣肘宏观政策

物价对宏观政策的影响亦是市场关注焦点。7月份CPI同比涨幅略有扩大,会否给货币政策带来掣肘?

分析人士指出,7月份CPI同比涨幅虽然略超预期回升,但主要受食品价格及翘尾因素影响,整体来看通胀水平仍温和。当月,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5%,涨幅比上月还回落0.4个百分点。

在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副总经理、首席研究员唐建伟看来,下半年物价水平将低于上半年,全年CPI同比涨幅也将在3%以内。低物价不会对宏观政策形成制约,反而为宏观调控提供了较好空间。光大证券宏观团队亦认为,当前CPI上冲预计只是短期现象,不会因此带动货币政策收紧。

温彬则表示,随着经济社会加快恢复发展,各项保供稳价措施落地实施,市场供求有望保持平衡,物价水平将在结构性波动中保持整体平稳。

基于这一判断,他预计,下阶段货币政策仍然具有较大空间。随着疫情防控趋势向好,经济社会发展逐渐恢复,货币政策的重心从总量宽松偏向精准导向,着力保市场主体、保就业。

具体而言,一方面,保持金融总量适度、合理增长,M2和社融增速明显高于去年。另一方面,把控节奏、优化结构,进一步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加大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的中长期信贷支持力度。此外,要严防资金空转套利,做好金融风险的防控和处置,为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