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扩张大战硝烟再起 银行动作频频忙“补血”

资本扩张大战硝烟再起 银行动作频频忙“补血”

北京商报讯(记者 孟凡霞 宋亦桐)在疫情对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产生较大冲击的背景下,商业银行补充资本动作频频。8月23日,北京商报记者根据Wind数据统计发现,开年至今,银行通过二级资本债券和永续债“补血”的规模已超过6200亿元,另有数千亿元资本补充债券正在等待发行。在疫情影响下,银行的资本补充压力不断攀升,在分析人士看来,未来商业银行应一方面拓宽补充资本金渠道,创新资本工具;更重要的是补齐内部治理短板,提升经营效率。

通常情况下,银行资本补充主要有两大路径,一部分源自于自身积累,另一部分则是外部补充。外部补充资本方式主要为发行二级资本债券、永续债等方式。

二级资本债券方面,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经有28家商业银行成功发行了30只二级资本债券,发行规模合计达到2534.8亿元。其中,民生银行发行规模达到500亿元,农业银行、交通银行、浦发银行和中信银行发行规模均为400亿元。城商行中,宁波银行和南京银行发行规模分别在100亿元左右,其他银行发行规模主要分布在0.7亿元-80亿元不等。发行利率方面,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大多在3%-4.2%左右,城、农商行稍高一些,例如东营银行、禾城农商行、长春农商行等银行发行利率均为5%,目前发行利率最高的是修文农商行,票面利率为6.5%。

资本金既是银行抗风险的重要保障,又是银行经营的基础,除了二级资本债券外,补充资本的另一个手段,永续债也成为“宠儿”,截至目前,有19家银行共发行了21只永续债,发行总额达到3766亿元。规模在百亿元以上的有农业银行、邮储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和江苏银行。农业银行共发行两笔永续债,单笔规模分别为350亿元、850亿元,共计1200亿元,位居榜首。

银行“补血”忙也多是出于资本充足率下行的压力。根据银保监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47%,较上季末下降0.41个百分点;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61%,较上季末下降0.34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为14.21%,较上季末下降0.31个百分点。

“国内银行受突发疫情与周期性因素影响,面临盈利放缓、潜在坏账率上升等风险。”在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看来,“银行通过外源性补充资本金,提升抵御风险能力,夯实稳健经营基础。另外,国内金融防风险、监管常态化,影子银行治理非标转标,表外融资回标等消耗资本金,也需要银行补充资本金。”

从近期的政策动向来看,监管也欲联合地方为中小银行补充资本金探索新渠道。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近日在答记者问时表示,支持地方政府继续通过多种市场化途径引进投资,增强中小银行资本实力。同时,通过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认购中小银行可转换债券等合格资本工具,帮助中小银行补充资本金,夯实发展基础。

仅从拟发债银行队伍来看,Wind数据显示,仍在等待排队发行的二级资本债券规模达到了5240.84亿元,仅8月以来,工商银行、威海市商业银行、徽商银行、花溪农商行共计不超过1535亿元的二级资本债券发行计划也获得监管批准。永续债方面,兴业银行拟发行不超过300亿元永续债已经获得央行批准;另外,成都银行拟发行不超过60亿元永续债也获四川银保监局核准。

不过市场分析人士多认为,我国商业银行新型资本工具发行处于起步初期,如何加快补充银行资本、推动银行资本工具创新也成为当务之急。对此,周茂华进一步指出,当前由于全球疫情防控与宏观经济形势拖累银行盈利,国内外源性资本工具融资处于起步阶段,这导致银行补充资本金与商业银行资本扩张存在一定矛盾,尤其是对中小银行。未来商业银行一方面拓宽补充资本金渠道,创新资本工具;更重要的是中小银行补齐内部治理短板,提升经营效率,顺应经济社会发展推动银行经营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