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龙头甘李药业风波不断:上市未满月高层换血  单一模式面临降价风险

胰岛素龙头甘李药业风波不断:上市未满月高层换血 单一模式面临降价风险

胰岛素龙头甘李药业风波不断:上市未满月高层换血  单一模式面临降价风险

华夏时报(chinatimes.net.cn)记者于娜 北京报道

作为国产三代胰岛素龙头企业,甘李药业于6月29日上市后,股价飙升带来市值一举超1000亿。而基于超90%的毛利率,甘李药业也被投资者称为“胰岛素中茅台”。但与此同时,风波不断。

先是7月16日甘李药业发布公告,由公司创始人发明的一项专利已在2018年3月31日失效,公告称:“尽管该专利涉及的技术需经过多年生产、调试和优化方能得到较好的应用效果,但该专利的失效仍有可能造成竞争对手应用该专利提升与公司的竞争力度,对公司的经营造成一定不利影响。”

上市不足一月时,甘李药业还进行了公司核心管理层的“新老替换”。7月20日,甘李药业公告称,公司总经理甘忠如、副总经理王大梅、财务负责人宁军军,均因个人原因辞职。而新聘任的几位高管却被外界质疑为“娃娃高管”。

对此,7月27日晚,甘李药业专门发布澄清公告称,上述甘忠如等3位高管虽辞职,但仍在公司任职,其中实控人甘忠如将继续担任公司董事长等职务,只是更专注于“战略布局”和“技术研发”。

更为紧迫的问题是,国家医保局于7月17日发布消息称,已就生物制品(含胰岛素)和中成药集中采购工作听取专家意见和建议,推进采购方式改革。意味着胰岛素全面降价已提上日程。

年报显示,过去三年,胰岛素制剂销售收入在甘李药业总营收中的占比均保持95%以上。虽然8月24日甘李药业发布的半年报显示,营收和净利润依然实现同比增长,但是产品模式过于单一,以及药品集采带来的降价风险,是甘李医药不可回避的问题。

“胰岛素肯定是要降价的。”北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中心创始人史立臣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预计胰岛素进入国家集中采购应该是在半年之内的事情,届时对于生产企业而言将产生三种后果,一个是没有中标的风险;一个是中标以后产品价格下降了,但是销量也提升了;还有一个后果是产品价格下降但销量未能达到预期。

启用“娃娃高管”遭质疑

作为甘李药业创始人,甘忠如在业界被称为“中国胰岛素之父”,公开资料显示,他于1998年成功研究出(第二代)基因重组人胰岛素技术,包括前述“含有分子内伴侣样序列的嵌合蛋白及其在胰岛素生产中的应用”专利也为甘忠如发明。

这样的灵魂级人物出现在甘李药业的高层人事变动公告名单中,难免会引发行业和媒体关注。甘忠如和王大梅、宁军军分别申请辞去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财务负责人职务。

对此,甘李药业随后在澄清公告中表示,该情况系三位高级管理人员职位优化调整。上述三位高级管理人员辞任后,并未离开公司,甘忠如仍然担任公司董事长、战略委员会主任委员、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委员,将更加专注于公司的战略布局。作为公司重组胰岛素类产品研发及生产的核心技术人员,此次职务优化调整后,甘忠如和王大梅将更加专注于带领研发团队全身心投入公司的新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工作。宁军军仍然负责公司财务部门的管理工作,工作内容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

甘李药业表示,上述高级管理人员的辞职不会对公司日常管理、生产经营产生影响。

据了解,甘李药业新聘任的一位总经理和五位副总经理中,除总经理都凯拥有20年海外商务经验外,其他几位副总经理和财务总监在甘李药业的工作年限并不长。其中,新上任的财务负责人孙程进入公司刚满1年。

对于外界认为新任高管层过于年轻化的说法,甘李药业表示,本次新聘任的高级管理人员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任职资格符合《公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及《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也符合公司内部对于人才培养、人才选拔的战略性考虑。

“医药上市公司高管年轻化正在成为一种趋势,是企业在战略升级过程中的必然选择。”甘李药业公告中称,本着“国际化”的理念,着重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富有活力、有效配置、能打硬仗的管理层,本次的高级管理团队符合公司长期以来的人才战略和国际化发展目标。

医改促使了药企管理营销模式变革。史立臣表示,年龄大的管理者在以往的市场营销模式下取得过成功经验,可能会吃老本,不过年轻管理者的经营思想也有可能惯性化。他认为老少结合的管理模式才是稳妥的,既防止激进,又不能吃老本。但如果是企业的产品结构问题,换什么管理者都不起作用。

单一产品模式是最大问题

近年来,国内糖尿病患病率呈逐渐攀升趋势。胰岛素作为控制糖尿病最重要的手段,2019 年,我国胰岛素市场规模约为 200 亿人民币。但据 IDF 统计,国内仅有 2%的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类药物控制血糖,而这一比例在美国约为 30%。

公开资料显示,胰岛素经历了三次迭代:一代动物源胰岛素现已被淘汰;二代重组人胰岛素,由于夜间低血糖风险高,已经逐渐被三胰岛素类似物如甘精胰岛素、门冬胰岛素、地特胰岛素、赖脯胰岛素等取代市场主流地位。

甘李药业招股书显示,目前,甘李药业核心产品为三代胰岛素的开发与销售,主要产品覆盖长效、速效、中效三个胰岛素功能细分市场。此外,2020年5月14日,甘李药业发布公告,门冬胰岛素注射液获批,为首个国产门冬胰岛素仿制药。

根据诺和诺德公司公开材料,2019年,重组胰岛素类似物产品销售额在全球胰岛素市场中占比达到约 80%。

国内的重组胰岛素类似物市场基本被进口产品垄断,甘李药业作为国内首个取得重组胰岛素类似物生产批文并实现产业化生产企业,无疑是具备取得进口替代的市场先机。但是独家优势背后也有着主导产品结构单一风险。

据甘李药业2017 年-2019 年报告显示,其胰岛素制剂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 96.45%、98.35%及 95.10%。一旦由于替代产品的出现导致市场对胰岛素制剂的需求大幅减少,或者由于竞争对手类似产品或新一代产品的推出导致公司现有主要产品竞争优势丧失,或者由于发生医疗责任事故,导致公司主要产品销售受限,都将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可能导致公司业绩大幅波动。

另一个更加迫在眉睫的是药品降价风险。随着药品集中采购、医保控费等政策推进,胰岛素产品销售价格将在较长周期内面临下调风险。虽然刚刚公布的第三批国采名单中没有胰岛素,但是胰岛素纳入国家药品集采已是必然趋势,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依赖单品模式下,竞争对手也在崛起。2019年12月,二代胰岛素代表企业通化东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获批上市,首批产品已于今年2月4日投放市场,正式入局三代胰岛素市场。同时,辽宁博鳌生物、万邦生化、海正药业等企业研制的三代胰岛素产品也已进入III期临床以后阶段。

甘李药业在半年报中提示,公司间接控股子公司源荷根泽与本公司和通化东宝签署《关于专利实施许可及专有技术授权使用的协议》约定的限制期限已到期,还称:“通化东宝将可能生产和销售重组胰岛素类似物的中间体、原料及制剂,可能会对本公司的现有产品的销售市场造成冲击并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重大影响。”

甘李药业在应对措施中提出,将一方面加强学术营销,另一方面,使公司主力品种通过欧美主流国家认证,并优化海外销售网络,开拓公司利润新增长点。

另据甘李药业官网消息,7月30日,甘李药业抗肿瘤新药GLR2007外启动I期临床研究首例患者入组。公司将积极投入到肿瘤病、化学药、真核及原核蛋白质工程、心血管及代谢病等研究领域,

“抗肿瘤新药周期太长了。”史立臣表示,甘李药业的渠道、市场、团队营销倾向,以及医生资源都倾向于胰岛素产品,原有的资源很难用得上。他认为靠自身研发不能解决单品模式问题的话,通过收购优化产品结构应该是最快的方式。

针对上述问题,《华夏时报》记者致电甘李药业方面,截至发稿时,公布的联系电话一直无人接听。记者看到在公司的投资者互动中,有投资者询问董秘有关胰岛素国采的相关问题。

责任编辑:方凤娇 主编:陈岩鹏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