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低估的凯赛生物:公司业绩持续向好、主导产品领先同行
财经
财经 > 商讯 > 正文

被低估的凯赛生物:公司业绩持续向好、主导产品领先同行

事实上,自科创板IPO上市后,凯赛生物一直备受争议。原因无他,凯赛生物为科创板开市以来第一家上市四天跌破发行价的企业。因此,市场上为凯赛生物"尴尬"的言论此起彼伏。

可是凯赛生物真的尴尬吗?梳理凯赛生物相关资料发现,可能事实并非如此。市场人士分析认为对于凯赛生物的破发,跟最近的A股市场情绪脱不开关系。

被低估的凯赛生物

凯赛生物运气"不太好",上市第一日就遇上了A股市场的暴跌行情。据悉,凯赛生物于8月12日上市,上市当日以150.86元/股的价格开盘,开盘价较发行价133.45元/股溢价13.05%。盘中股价一度高至198元/股,市值冲破800亿元。

然当日(8月12日)A股早盘低开低走,创业板指跌破2600点,跌幅最大时超4%,刷新7月8日以来新低。截至午盘,上证指数跌1.99%,深证成指跌2.94%,创业板指跌3.73%。

受杀跌情绪影响,市场资金大幅回撤,当日北向资金合计净流出16.38亿元。自8月12日之后,A股市场则一直处于震荡行情,大盘跌多涨少。8月24日,注册制下的创业板首批新股上市,对市场造成吸血效应,资金大幅流入创业板,对主板、科创板造成冲击。

这一情况从科创50指数也可得到验证,从8月12日至今(8月25日),科创板50指数整体呈现走低趋势。与科创板50指数最高1628.14点相比,目前该指数已经跌至1427.70点。

在这种大背景下,作为全球具有代表性的、能够实现生物法制造系列长链二元酸并大规模产业化龙头企业——凯赛生物,目前实际处于低估区。

业绩持续向好

凯赛生物是一家以合成生物学等学科为基础,利用生物制造技术,从事新型生物基材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经过20年在生物制造领域的研发和产业化实践,公司形成了利用合成生物学手段开发微生物代谢途径和构建高效工程菌、微生物代谢调控和微生物高效转化、生物转化体系的分离纯化以及聚合工艺及其下游应用开发四大核心技术,共同构成公司的技术壁垒。

该公司目前实现商业化生产的产品主要聚焦聚酰胺产业链,为生物基聚酰胺以及可用于生物基聚酰胺生产的原料,包括DC12(月桂二酸)、DC13(巴西酸)等生物法长链二元酸系列产品和生物基戊二胺,是全球领先的利用生物制造规模化生产新型材料的企业之一。

凯赛生物业绩持续向好,财务数据显示,2017年至2019年,凯赛生物分别实现营业收入分别是13.63亿元、17.57亿元、19.16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3.33亿元、4.66亿元、4.79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母净利润3.12亿元、4.34亿、4.61亿元)。

除了业绩增长外,凯赛生物的综合毛利率也逐年上升。2017年至2019年,该公司主营业务综合毛利率分别为45.09%、47.11%和48.01%,主导产品生物法长链二元酸产品综合毛利率分别为44.88%、46.95%和47.78%。

凯赛生物称,其主导产品毛利率上涨主要系随着从事化学法生产的主要竞争对手退出市场及环保监管要求日益提高,公司在该产品的市场地位和议价能力进一步得到巩固,上游成本的增加能够有效反映在销售价格中,同时随着公司研发的不断投入,公司生产效率提高,部分抵消了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产品单位成本基本保持稳定,因此毛利率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国内公司中暂无与凯赛生物在业务模式、产品种类上均完全可比的竞争对手。

(凯赛生物历年毛利率与净利率情况)

另外,凯赛生物的应收账款也在逐年下降。2017年至2019年,该公司应收账款分别为16,253.21万元、18,598.71万元和15,375.66万元,占流动资产比重为18.08%、10.24%和5.68%,占当期营收比重分别为11.93%、10.58%、8.02%。

(凯赛生物历年应收账款占收入比重情况)

在上述业绩指标的影响下,凯赛生物的现金流十分充裕。2017年至2019年,该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5,344.61万元、-1,028.67万元、3.60亿元;货币资金分别为1.35亿元、2.43亿元、3.66亿元。

关于其2018年现金流流出的情况,凯赛生物称主要系:①随着公司部分新增产能的投建以及玉米采购的季节性因素,当期购入大量玉米和烷烃导致存货增加较多;②经营性应收项目增加:香港凯赛生物支付给CIB拆借款及乌苏材料公司代垫的管廊工程款分别增加8,570.53万元和6,050.00万元;乌苏技术及乌苏材料工程建设产生的待抵扣进项税增加;此外,随着公司经营规模扩大,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有一定增加。

此外, 业绩向好、现金流充裕,凯赛生物对投资者"毫不吝啬"。2018年1月,凯赛生物决议分红2.8亿元人民币,截至2019年9月30日,上述股利支付完毕。

主营产品领先同行

持续向好的业绩和现金流为凯赛生物提供了超强研发资本。

2017年至2019年,凯赛生物研发费用分别为6456.02万元、8639.38万元和9015.95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4.74%、4.92%和4.71%。该公司研发投入金额逐年走高,且占比稳定。

凯赛生物在合成生物学、细胞工程、生物制造、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学科积累了大量研发成果,公司核心技术均应用于公司主营业务,技术先进性直接反映在公司产品的质量、性能、客户认可度及经济性上,并且在产业化试错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可有效降低后续研发成本。

该公司拥有的先进性技术主要包括:1)利用合成生物学手段,开发微生物代谢途径和构建高效工程菌;2)微生物代谢调控和微生物高效转化技术;3)生物转化/发酵体系的分离纯化技术;4)聚合工艺及其下游应用开发技术。

目前凯赛生物已成为全球生物法长链二元酸的主导供应商,获得了国际知名企业的认可,主要客户包括杜邦、艾曼斯、贏创、诺和诺德等全球著名化工、医药企业,已经占据全球80%的市场份额。

相比市场其他技术,凯赛生物自主研发的生物法合成长链二元酸更具优势。业内人士称,由化学法和生物法制取的化合物本身没有区别。但由于使用不同的生产工艺,凯赛生物生物发酵技术能够在常温常压下一步转化、不使用有害的催化剂,加上该公司发明的高效分离纯化技术,使产品质量和成本都具有显著优势。

在该技术下,凯赛生物所生产的生物法长链二元酸各项参数指标均领先同行。以DC12为例,凯赛生物产品的纯度达到99.8%,市场可参考同类产品纯度则为97%至98%之间;凯赛生物产品透光率达99.5%,市场可参考同类产品透光率在80%~98%之间波动。热稳来看,凯赛生物产品该指标达到95.5%,市场同类产品该指标则在70%~90%之间波动。

无论哪个维度,凯赛生物DC12产品的各项指标都远超市场同类产业。此外,凯赛生物的生物法长链二元酸系列产品通过不断研发改进工艺,为市场日益增加的新材料需求提供更多可能,如十三碳二元酸的推出使得麝香T生产成本有效降低,使香料市场规模有效扩张,带动该行业发展。

该公司结合自有的生物基戊二胺,具备通过不同单体组合得到更多高性能聚酰胺的基础,如聚酰胺56产品性能接近通用型聚酰胺66,戊二胺与长链二元酸(十六碳以上)聚合得到的长链聚酰胺产品具有接近聚酰胺11.聚酰胺12的低温柔韧性能,可以拥有完整的平台生产一系列生物基聚酰胺产品。

(凯赛生物的生物基聚酰胺战略)

凯赛生物曾表示,公司将持续关注生物基产品应用开发升级,积极拓展生物法长链二元酸系列新产品种类,开发其新应用领域,并结合生物基戊二胺产品开发高性能生物基聚酰胺产品,进一步聚焦其材料改性、纺织等应用开发领域。

这一点在公司的实际布局中得到验证。招股书显示,凯赛生物本次募集资金将全部用于与公司主营业务相关的投资项目,包括:凯赛(金乡)生物材料有限公司4万吨/年生物法癸二酸项目、生物基聚酰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凯赛(乌苏)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年产3万吨长链二元酸和2万吨长链聚酰胺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有机构预测,待上述募投项目全部投产后,粗略估算凯赛生物营收可达约88亿元,若按照20%的净利率计算,该公司净利润可达20亿元。

以长链二元酸潜在的市场空间来看,目前DC11~DC14二元酸市场规模7万吨左右,其中以DC12为主;目前DC12主要用于长链聚酰胺、长链聚酯、高档热熔胶等,DC13主要做麝香-T、热熔胶等用途,凯赛生物还有混合长链二元酸产品,主要用于防锈领域。

凯赛生物募投项目包含4万吨/年的生物法癸二酸。传统上癸二酸以蓖麻油为原料通过化学法生产,国内化学法癸二酸产能超过10万吨。凯赛生物经过多年研发,产业化技术已经通过中试和较大规模生产装置验证,产品质量优于市场上的化学法产品。

癸二酸的应用领域包括聚酰胺、防锈、增塑剂等,部分客户与凯赛生物DC12的客户重合。此外,长链二元酸生产长链聚酰胺,该部分市场规模预计可达13万吨左右。

来源 中国产经新闻网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