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县重残多元托养模式探析:“以残助残  以残养残”

邵阳县重残多元托养模式探析:“以残助残 以残养残”

邵阳县重残多元托养模式探析:“以残助残  以残养残”

华夏时报(chinatimes.net.cn)记者王晓慧 邵阳报道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无劳动能力、无生活自理能力、无专职照护人员的“三无”残疾人员是脱贫攻坚最难啃的骨头之一,他们面临有水喝不上、有钱花不出、有米吃不上饭的困境,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是打赢残疾人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之举。

10月13日,由中国残联、中国残疾人事业新闻宣传促进会组织的“中央媒体走基层”采访组走进了湖南省邵阳市邵阳县,这里的重度残疾人依托现有的敬老院和社会托养机构进行集中照护服务,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残疾人托养的服务体系。

据记者了解,截至2020年9月23日,邵阳县共有各类持证残疾人37354人,其中重度残疾人(一、二级)20463人,非重度残疾人(三、四级)16891人。重度残疾人的托养工作任重道远。

打造“以残助残、以残养残”托养模式

邵阳县位于湘中偏西南,是典型的丘陵地区,属于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经过历年努力,该县于2019年顺利实现脱贫摘帽目标,其中,重度残疾人的托养工作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残疾人脱贫攻坚实践中,邵阳县委、县政府发现残疾人的照服是脱贫攻坚的一大障碍因素,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拖累家庭。残疾人家庭因照护残疾人而不能放手就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增收脱贫致富。二是残疾人本身基本生活在不良氛围的阴影下,生活质量差,难以走进小康生活。三是制约了和谐家庭,和谐乡村,和谐社会建设。为此,县委、县政府将残疾人托养服务做为残疾人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推手,强力推进该项事业,对有需求的残疾人入托养康复机构,政府为入托者每人每月提供650元的食宿补助。

其中,邵阳县主张践行以轻度残疾人为重度残疾人服务的以残助残、以残养残行动,不仅让轻度残疾人活出了自己的价值,更让重度残疾人受益,让他们不再孤独。

邵阳县九公桥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中心于2020年5月依托邵阳县九公桥区域性敬老院建立。该敬老院系浏阳市对口扶贫援建邵阳县惠民工程项目之一,于2019年9月28日正式开院运行。今年6月开始,中心陆续入住贫困残疾人,如今已达40人。

50岁的刘伟,便是第一批入住的残疾人之一。20岁时,刘伟因病致残,此后的生活一直由父母照顾,如今,父母已80多岁,身体也都越来越差,再照顾他有些力不从心。为此,刘伟也很自责自卑,别人养儿望养老,他不但不能养老,反而成了家庭的拖累,整天生活在痛苦中。入托后,刘伟不但解决了本人的食宿问题,他还自愿申请照护其他的重度残疾人,每月有2000元的收入,而就是这2000块钱,让刘伟有了一种重生的感觉。

“我每月会把这些钱分成两部分:一半存起来,一半给我父母。这是我人生中赚到的第一笔钱,第一次让父母花上我亲手赚到的钱。”虽已年过半百,提及这些,刘伟依然激动的有些哽咽。

据记者了解,凡入托贫困残疾人,食宿全部免费,政府按照每人每月650元的标准给予照护机构补助。

记者采访间隙,一阵悠扬的葫芦丝声传来,声音轻柔细腻、圆润质朴,寻着声音,记者看到坐在轮椅上的孙中武,同处一室的还有他同样坐在轮椅上的哥哥孙中文。37岁的孙中文和31岁的孙中武,看上去阳光帅气、乐观善谈,如果不是因为坐在轮椅上,很难看出他们有别于其他人。据记者了解,两兄弟均是在13岁的时候出现了腿部无力的症状,最终因肌肉萎缩而无法行走。多年来,一直由父母照顾,2014年,父亲去世,所有的重担都压在了年迈的母亲身上,两兄弟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今年6月份,兄弟俩顺利入住了托养中心,并且,哥哥通过网络找到了一份助教的工作,弟弟则通过网络卖起了葫芦丝,二人每月因此都有千余元的收入。

记者临走时,孙中武用葫芦丝演奏了一曲《走进新时代》,而入住托养中心,同样是他们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一个新时代。

医养结合发挥康复、托养双重效应

不过,据记者了解,中国目前的残疾人托养机构数量依然较少,为此,各地也在加大对民营残疾人托养中心的扶持力度。

3.jpg

2017年2月,邵阳县阳光家园残疾人托养中心成立,这是当地唯一一家经县残联审批、县民政局登记备案医养结合的民营残疾人托养中心,目前受托的60名重度残疾人中,精神残疾接近七成,其余为肢体残疾人和智力残疾人。中心依托邵阳瑞康医院,为各位托养对象提供及时、精准的医疗服务,让他们在这里残有所养、残有所乐、病有所医、生活得有尊严、有快乐,同时,中心还特地为残疾人朋友开辟了就业平台,与深圳联昌电子和湖南省呈兴纸品厂等几家企业合作,让入托残疾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手机数据线加工,USB接口和红包装袋等工作,并能获得1000-2500元的月收入(最高可达3000元)。

在中心的就业扶贫车间里,记者看到了正在进行红包装袋的银红叶。48岁的银红叶为塘渡口镇良山村,家有4口人,本人肢体残二级,丈夫为听力障碍者。入托之前,银红叶与丈夫以房屋装修技能为生。然而,5年前,已身为残疾的银红叶又患上了尿毒症,每月需要往返医院13次进行透析,每月520元的往返车费成了家里无法承受之重。

看到这种情况,为银红叶进行透析的医生推荐她进入了阳光家园残疾人托养中心。今年5月份,银红叶顺利入住,不但省去了车费和生活费,银红叶的丈夫也能放手从事家庭养殖,值得一提的是,阳光家园残疾人托养中心的食堂还以不低于市场的价格从银红叶家采购相关养殖产品。此外,银红叶在透析之余,还会做一些红包装袋的工作,月收入1200余元。

“我在托养中心免费吃住,透析也是免费的,还能拿到一份工资,真是赶上了好时候。”银红叶激动的告诉记者,在这里不到半年的时间,感觉身体好多了,说话也特别有底气,全年家庭共增加了近4万元,日子越过越有劲头。

2.jpg

托养中心的向善堂,一家四口都是残病患者,女儿是精神病患者,儿子患青光眼,妻子患肝病,在入托前,因家庭人人员非残即病,其本人不但得不到照护,反而心理压力很大,不敢直面生活,面对这种境况,彻底丧失了生活的勇气。入托后,生活起居有人悉心照料,心理有医护人员疏导,还能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每月的收入都在1500元左右。如今,他逢人便说: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

一个家庭往往会因为有一个精神病患者而受到极大的束缚,一家人无法正常工作。如今,这部分人群进行集中托养后,受到了很好的照料,控制了他们的病情,稳定了他们的情绪,真正实现了对患者家庭的解放,缓解了诸多邻里、乡里和社会矛盾,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很好的贡献。

责任编辑:方凤娇 主编:文梅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