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药业ipo:销售数据前后矛盾 与溢多利销售额相差1700万

共同药业ipo:销售数据前后矛盾 与溢多利销售额相差1700万

近日,深交所向共同药业发放问询函,针对其研发能力以及技术专利提出质疑。据了解,自2017年起发行人陆续展开新的发明专利申请,但尚未有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请发行人结合在研项目情况、相关专利取得情况,说明并披露发行人是否具备持续研发支持及业务可持续性。

据悉,湖北共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共同药业”)主要从事甾体药物原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由于甾体药物在化学药物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仅次于抗生素的第二大类药物。据披露,共同药业本次拟公开发行不超过2,900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不低于25%。

不过,通过翻阅招股书发现,共同药业存在不少问题。虽然共同药业声明客户与其供应商高度重合有其合理性,但其招股书披露的信息仍引起多方质疑。此外,虽然报告期内营业收入有所增长,但其应收账款与短期借款数额却大幅增加,2019年末应收账款余额较2018年末增加73.62%。

营收业绩靠财政补贴强撑?

据企查查显示,共同药业成立于2006年5月,注册地址位于湖北省宜城市。自然人系祖斌控制共同药业42.38%的股份,为该公司控股股东;系祖斌及其配偶陈文静通过直接及间接方式控制共同药业48.76%的股份,为该公司实际控制人。

由于甾体药物具有很强的抗感染、抗过敏、抗病毒和抗休克的药理作用,可改善蛋白质代谢、恢复和增强体力以及利尿降压。甾体药物的产业链较长,根据生产厂商所处的生产环节不同,可将它们划分为起始物料、中间体、原料药及制剂厂商。

自设立以来,共同药业一直从事甾体药物起始物料雄烯二酮、双降醇以及中间体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据悉,目前,在甾体药物起始物料领域,共同药业是国内最大的供应商之一,2019年产量达505.79吨;在甾体药物中间体领域,公司产品线丰富,可以生产皮质激素、性激素、孕激素和其他类四大类中间体,已发展成为国内甾体药物中间体的重要研发和生产基地,2019年产量达176.62吨。

据招股书显示,2017-2019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33,369.22万元、43,730.17万元、46,480.19 万元,净利润分别为4,743.87万元、7,067.79万元、7,299.64万元,呈持续增长趋势;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4,899.00万元、6,692.20万元和5,817.76万元,2019年度较上年同期存在下滑,主要系2019年生产人员增加、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增加、利息费用增加所致。

虽然2019年共同药业实现营业收入4.65亿元,净利润0.73亿元,不过,扣非净利润只有0.58亿元,报告期内净利润处于下行态势。此外,报告期内,产品结构已经发生变化,虽然2017年和2018年起始物料雄烯二酮和双降醇仍为共同药业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占比仍达60%。

然而,直到2019年,共同医药进行产品结构调整,从而使得中间体的收入比重有所上升,收入比重接近于50%。与此同时,报告期内,共同药业非自产产品销售收入也逐年增长,2019年销售收入占比在15.81%。此次IPO共同药业拟融资6.5亿元,其中6亿元用于黄体酮及中间体BA生产建设项目,剩余0.5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此外,共同药业近三年净利润分别为4743.87万元、7067.79万元和7299.64万元,虽然近年来净利润呈现增长趋势,不过,共同药业2017年-2019年非经常性损益占净利润比例分别为-3.27%、5.37%、20.3%。其中2019年非经常性损益占了其净利润的五分之一。而2019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低于2018的净利润。

从上表可以看出,共同药业2018年非经常性损益375.59万元,但2019年非经常性损益大幅增加,占当期净利润的比例高达20.3%,明显高于以前年度。如果扣除这部分收益,其当年的净利润实际是同比下降的。某投行人士表示,这进一步说明公司在上市之前已经出现了增收不增利的现象,其盈利能力已经出现明显下滑。

共同药业对此表示,2019 年度因公司收到较多的政府补贴收入,非经常性损益占净利润比例较高。从上表也可以看出,公司的非经常性损益主要是政府补贴,2017年至2019年,计入当期非经常性损益的政府补贴分别为234.36万元、433.55万元、1743.46万元。

从未来增长潜力来讲,共同药业之所以在2019年能保持净利润微增长,主要得益于当期获得了大额政府补贴。那么,未来上市后,一旦政府补贴收入减少,其业绩能否具备可持续性呢?与此同时,虽然近年来共同药业营收小幅增长,但报告期内存货账面价值也在持续增长。

据招股书显示,由于公司产品种类繁多,存货主要由原材料、在产品和产成品组成,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10,253.25万元、19,415.12万元、24,349.06万元和21,046.88万元,占各期末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 34.24%、45.16%、41.43%和 37.54%。

虽然招股书一味强调,公司期末存货金额较高,主要受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产品结构向产业链下游渗透和生产工艺逐步优化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公司原材料储备及新增产品库存增加较多,且可能会随着公司经营规模的扩大而增加。不过,从上表可以看出,自2018年开始,存货构成中的产成品一直占比达60%以上,报告期内并未出现有所缩减的态势,这是否意味着产品不具备竞争力,处于滞销状态呢?是否会出现类似于康得新一样的造假事件?

另外,通过翻阅招股书发现,报告期内,共同药业的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30.92%、29.95%、28.34%和22.00%,逐年略有下降。某投行人士表示,共同药业毛利率呈现大下滑态势,一般分为三种情况,要么是因为该企业在这一年中业绩不好,经营不善,同行竞争日趋激烈,未来盈利持续性不强。要么是因原材料价格的非理性暴涨而导致了营业收入的成长未能追上成本增加的速度。要么说明该企业报告期内毛利率数据本身就存在掺水等猫腻现象。

针对综合毛利率有所下降,共同药业给出的解释是主要受原材料植物甾醇价格波动和产品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2017-2019 年度,植物甾醇的平均采购价格逐年上升。2019年下半年开始,植物甾醇价格逐渐出现下降趋势,2020年上半年的采购价格较2019年度降幅较大。如果未来因宏观环境政策发生变化、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和直接人工上涨、产品议价能力降低,可能导致公司的主营业务毛利率继续下滑,将影响公司整体盈利水平。

销售数据前后矛盾 与溢多利销售额相差1700万

近年来,国内主要生产要素价格上涨加重了甾体药物生产企业的生产成本, 导致行业内的中小企业生存压力增加,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天津市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天津医药”)、浙江仙居君业药业有限公司(下称“仙居药业”)、广东溢多利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溢多利”)、赛托生物等是行业头部企业。

共同药业的大客户和供应商多是头部企业。在上游起始物料领域,共同药业、赛托生物和湖南新合新已占据国内大部分市场份额;在下游原料药及制剂领域,天药股份、仙琚制药、仙居君业等企业已占据了国内大部分的市场份额,这些行业内具备竞争优势的企业拥有较强的定价能力。

未来,甾体药物行业具备产业链扩张的趋势,即上游厂商向中下游延伸,拓展高附加值产品提升自身盈利水平;下游厂商向上中游扩张,降低生产成本。据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共同药业前五大客户合计销售额占当年公司营业收入的比例较高,分别为51.32%、63.78%和46.16%。

通过翻阅招股书发现,共同药业存在向同一对象既采购又销售同一产品的现象。报告期内,在共同药业的前五大客户中,天药集团两次居为首位,溢多利、仙居君业、华津制药、湖北丹澳也均与共同药业有过交易。而与之相较的是同时期的前五大供应商名单中,溢多利、仙居君业、华津制药以及湖北丹澳也均榜上有名。

我们以2017年为例,共同药业向天药集团销售雄烯二酮、9-羟基-雄烯二酮等产品,销售额为9021.79万元,占营收的27.04%。然而,2018年,共同药业又向其采购产品植物甾醇、9-羟基-雄烯二酮,采购金额为2319.67万元,占营收的6.41%。

而2018年,共同药业向天药集团的销售金额为19805.78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提升至45.29%,天药集团成为共同药业的第一大客户。不过,到了2019年,两家公司的交易金额却急转直下,销售金额迅速降至4094.7万元,占比不足10%。

与此同时,共同药业向天药集团销售的产品也由雄烯二酮、普氏物全部更换为螺内酯中间体、泼尼松龙中间体。此外,共同药业于2017年还向湖北丹澳销售的产品包括3吨17α-羟基黄体酮,同时2018年和2019年,共同药业向湖北丹澳采购的产品主要就是17α-羟基黄体酮,累计采购了34吨。然而,到了2019年,共同药业生产的大量雄烯二酮产品转而销售给溢多利和湖北丹澳。

某医药企业销售人士表示,9-羟基-雄烯二酮属于共同药业的非自产的产品,这在行业内有点像通过转手倒卖非自产产品,存在赚差价的嫌疑。报告期内,公司的营业收入由自产产品与上述非自产产品构成,其中,非自产产品2017年-2019年的收入占比呈现上升趋势。

对于客户和供应商重合,共同药业表示,主要是三大原因导致,其一,主要与共同药业所处的甾体药物行业产业链较长,专业化分工有关,具有行业普遍性;其二,利用自身渠道资源进行部分非自产产品的销售业务所导;其三,集团型客户或供应商的各交易主体实际处于产业链不同环节,但因同一控制下合并披露口径所导致。

与此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在对前五大客户与供应商重合的合理性分析中,溢多利也引起了市场人士关注。据企查查显示,溢多利成立于1991年,位于广东省珠海市。目前主要在生物医药和生物农牧领域从事生物酶制剂、甾体激素原料药、功能性饲料添加剂等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并向客户提供整体生物技术解决方案。

据共同药业招股书显示,其2017年向溢多利销售产品的金额为3055.66万元。然而,在溢多利2017年年报中尴尬的发现,其当年向共同药业旗下全资子公司共同生物采购金额高达4769.08万元,这双方披露的数据居然相差1713.42万元,如此巨大的差异,到底是共同药业数据不实?还是溢多利信批失误?

此外,共同药业招股书显示,其2019年向溢多利销售金额为6657.65万元,而溢多利2019年财报披露的前五大供应商里找不到6657.65万元这个数额,不过,第四大供应商的采购金额6190.45万元,与之较为接近,其数据差异至少在467.2万以上。

同年,共同药业向溢多利采购金额7,562.83万元,而溢多利前五大客户中无此金额,比较接近的是第二大客户,金额为6990.67万元,所以双方数据差异至少在572.16万元以上。面对上述前后矛盾的数据,让笔者感到异常无奈,数据相差如此之大,作为市场投资者,又该相信谁呢?

对于上述种种问题,希望监管层能予以关注。对于多数企业而言,登陆资本市场是梦寐以求之事。不同企业虽选择不同板块,但价值逻辑是一样的。聚光灯下,问题无法遮掩,只能无限放大。放眼A股市场,近来涨势如虹。流动性充裕的背后,是市场对经济修复、资本市场改革加速的多维认可。

简言之,价值导向、规则优化、良币效应坚定了投资者信心,这更凸显了企业硬核实力的重要性。与其怀揣种种“硬伤”,不如塌下心来,苦练内功、精进内力、与投资者相互成就,实现良性循环。然而,从共同药业披露的招股书来看,共同药业仍然存在大客户与供应商重合、未落袋的应收账款等诸多隐忧。凡此种种,都值得监管机构和投资者格外警惕,未来也将成为公司能否顺利通过发审会考验的关键。

内容来源:企观资本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