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的估值体系会向银行靠拢吗?
财经
财经 > 财经资讯 > 正文

蚂蚁的估值体系会向银行靠拢吗?

龚奕洁/文

按照计划,蚂蚁集团将于11月5日同步登陆A股科创板和港股(上市代码分别为688688.SH、1417.HK)。但在上市前期,蚂蚁集团三巨头马云、井贤栋、胡晓明被四金融监管部门约谈。

“蚂蚁集团最大的风险就是政策风险。”多位资深投资人士表示,“蚂蚁集团的估值体系或将发生变化。”

科技公司的估值看PE,金融机构由于发展规模与风险都受资本金影响,因而估值看PB。此前蚂蚁集团一直强调其科技属性,淡化其金融属性;在市场估值与类比中,也是与科技公司类比。

目前来看,国内外不少投行都是用的PE估值法进行约对估值与相对估值法,类比阿里、腾讯、京东、美团、PayPal等公司。

瑞信认为,蚂蚁集团应该在1.2x-1.4x的PEG附近交易,并且假设2020-2022年收入的复合增长率为32%,目标市盈率就将在38x-45x之间,估值在3800亿至4610亿美元;大摩给出的估值也差不多,是3330亿至4570亿美元。

国信证券估值预期是PE40-60倍。华金证券用“分部估值法”,即将业务拆分为四大板块并分别进行估值,预计2021年PE在33-44X。

但是央行旗下《金融时报》周六发表署名张非鱼的文章称,有些BigTech公司设立之初不需要接受审慎监管,但后来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比如蚂蚁集团,拿到了很多的金融业务牌照,可以进行与银行类似的存贷款业务,就需要进行审慎监管。”

署名资深学者周矍铄的《大型互联网企业进入金融领域的潜在风险与监管》一文称,若大型互联网企业大量开展金融业务,但却宣称自己是科技公司,不仅是逃避监管,更容易无序扩张,造成风险隐患,不利于公平竞争,也不利于消费者保护。

结合监管发言与《网络小贷办法》,一些业内认为对蚂蚁的监管可能也将“银行化”,那么蚂蚁的估值体系很可能也将有所变化。

而尽管蚂蚁高管在路演和公开演讲中多次提及“蚂蚁的核心竞争力是技术,未来将主要投向技术”,但从招股书来看,目前蚂蚁反映在财务数据上的,更多是金融业务,而非科技业务——2019年蚂蚁“创新业务及其他”收入9.3亿,占比0.77%;2020年上半年为5.4亿,占比0.75%。

“希望蚂蚁链、人工智能、Oceanbase等科技成果能尽快反应在报表上吧。”有投资者表示。

蚂蚁集团是今年A+H市场上最具吸引力的明星股,也具有很高的标杆意义。监管信号背后,是此前争抢战略配售和网上网下火爆申购。

周一蚂蚁港股的暗盘交易录得三宗成交,成交价格分别为108港元、115港元及120港元,较招股价高出35%-50%。

蚂蚁打新情况也火爆。在A股,蚂蚁集团打新有效申购户数为515.56万户,网上投资者初步有效申购倍数达872.31倍。在港股,截止10月30日截止认购,蚂蚁集团IPO最终获155万人认购,相当于每4个香港人中就有一人参与认购。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