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给穷人挖了深坑,但被国家给制止了
财经
财经 > 财经资讯 > 正文

蚂蚁给穷人挖了深坑,但被国家给制止了

1

很多使用「支付宝」的用户,在使用借呗、花呗,提前透支消费的时候,从来没有想过,他们的钱来自于哪里。

在透支消费的穷人、年轻人的心里,或许会把掌控支付宝的「蚂蚁集团」,当做是一家掌握了硬核互联网科技的大型银行:只要有人愿意借款消费、创业,「蚂蚁集团」账面上的自有资金,就如同有源之水,永不枯竭,哪怕供13亿人借款,也不在话下。

现在,对于蚂蚁集团的迷思,被彻底打破了。

从马云在上海外滩金融峰会上,炮轰央行、银保监会开始算起,在短短的几天之内:

第一,「蚂蚁集团」实际控制人马云、董事长井贤栋、总裁胡晓明,被央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监管约谈;

第二,银保监会和央行共同发布《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

第三,上海证券交易所、香港联合交易所,星夜叫停估值高达2.1万亿元的「蚂蚁集团」上市IPO计划;

第四,打着文艺和消费主义旗号的借呗、花呗的广告,被连夜从地铁站、公交站、机场、LED广告牌上,集体消失;

……

一连串的变局,世人才明白过来,「蚂蚁集团」在利益抱团资本的裹挟、资本市场大开绿灯,火速上市之际,马云自以为成功上岸、逃出生天,于是大放厥词。

也只有当马云公开炮轰国家金融体系,触动了国家最高决策层出手制止,「蚂蚁集团」的真实面纱,才暴露在我们面前。

在此之前,它一直隐藏在科技、大数据、普惠金融的旗号下,号称为得不到传统银行支持的中小企业、穷人、年轻人们,提供金融资助。

实际上,「蚂蚁集团」只通过1-2%的自有资金,撬动了50-100倍的资金杠杆,放贷超过了2.15万亿元的贷款,将穷人、年轻人、中小型企业和创业者,拖入隐形的次级贷款金融危机的黑洞之中。

2

首先我们来看,在2018年之前,借呗、花呗平台上,能够贷出去的钱,是从哪里来的。

第一眼大家都会觉得,借款人是在向「蚂蚁集团」借贷,而不是在向银行借贷,对前者有还款义务。

但是仔细一想,更不对,暂且不说「蚂蚁集团」的资产负债表上,货币现金根本不可能有万亿之多,哪怕是阿里巴巴集团旗下所有公司账上的现金累加起来,也不可能达到万亿之巨。

所以,这种想法,对了一半,错了一半。

对的一半是,只对「蚂蚁集团」有还款义务。

错的一半是,「蚂蚁集团」的钱,几乎全部来自于银行。

原来,在2018年之前,借呗、花呗的经营主体公司,账上只有38亿元现金。

但是,以这38亿元为抵押,1:2的贷款比例,从银行贷出来76亿元,形成了114亿元的原始资金池。

114亿元的借贷额度,一在借呗、花呗上线,在营销广告的刺激下,瞬间被销售一空。

于是,所有借款人对蚂蚁集团形成了114元的债权。

蚂蚁身上养着互联网、金融的双料精英员工,当然不会傻到等到114亿元债务偿还之后,才开始第二轮贷款的资金,发放出去。

他们将114亿元的债权,进行了资产证券化。这个名词(ABS),虽然听起来很深奥,但是做法却很简单。

无非是将债权,打包成为一种可以公开发行的证券(比如:债券、理财产品、抵押品),然后通过银行、证券、哪怕是支付宝平台自己的渠道,进行二次销售。

购买了此类证券的投资者,将现金让渡给了蚂蚁,手中持有的无非是包装成证券产品的债权。在证券产品没有到期前,投资者的现金在蚂蚁手中,可以自由使用。

于是,蚂蚁身上又被注入了114亿元的现金,所付出的代价,无非是第一轮放贷的债权被包装成了证券产品而已。

于是,第二轮114亿元的放贷资金,又完美地被哄抢一空,蚂蚁手中又有了第二轮的债权。

紧接着,第二轮资产证券化,又融到了第三轮的114亿元,形成了第三轮的债权……

如此循环往复,无限膨胀……

当然,在实践操作中,114亿元的债权,不可能在资产证券化后再融资到等额的114亿元的,而是会打折,比如9折、8折;甚至会将证券化产品分层拆分,不同层次的融资折扣不同。但是大致原理是类似的。

由于借呗、花呗的注册主体公司,都是在重庆。

根据原主政重庆的黄奇帆的回忆,「蚂蚁集团」对38亿元的自有资金,一共形成了40轮的资产证券化,放贷额度接近了4000亿元。

杠杆率超过了100倍!

只要稍微具有金融管理和风险意识的人,很容易判断出来:

这不就是2008年引发全球金融海啸的「美国住房次级贷款」的翻版吗?

在2008年之前,美国的房地美、房利美2家地产贷款公司,趁着美国房地产的大牛市,以极少的自有资金,反复从银行贷款,发放给完全不具备购房能力的穷人、黑人、社会边缘人群,然后将买房者的贷款债权,进行资产证券化,包装成理财产品,再在金融市场出售,二度融资……循环往复。

泡沫最终被鼓吹到无限大,直到崩盘,几乎摧毁了美国的金融系统和股票市场,间接引发了中国出台4万亿元的基建的经济刺激计划……

余威犹存,人人谈之色变。

自那以后,国际上对于放贷业务的监管,强化了统一的、权威的、联合行动的巴塞尔协议

什么是巴塞尔资本管理体系?简单点说,就是银行的信用,需要用真金白银的自有资金来支撑。

比如,国内银行对企业发放10亿元贷款,就意味着拥有了10亿元的风险加权资产,协议要求资本充足率要求为11%,这笔贷款产生的净资本消耗为1.1亿元。

银行发放一笔10亿元的贷款,如果要维持资本充足率不变,至少要用1.1亿的资本金去匹配,剩下的8.9亿才可以额外通过外部的负债来满足。

这是过去近40年,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重创全球金融体系后,全球整个银行体系运行中得出的基本结论。银行放贷需要约束,否则根本无法遏制其过度扩张的冲动。银行一旦经营失败,具有很强的负外部性,一旦倒闭,国家可能不得不动用纳税人资金来救助,从而引发道德风险。

一针见血地说,放贷企业,会在经济好的时候风控扩张拼命赚钱分红;一遇到大型经济危机,则被动躺倒,高喊着「大而不倒」,逼着国家出钱注入来买单。

蚂蚁集团,本质上干的也是通过高杠杆,撬动100倍的银行资金,放贷给社会边缘的弱势群体,赚取利差的生意。

举例来说,假如因为蚂蚁集团打着科技的旗号,而不是传统金融的实体,而不加以监管,那么放贷出去的利率是18%的年化收益,而资产证券化融资的成本只有年化4-6%的利率,那么一来一去的利差,就几乎是无本万利的12-14%的年化收益率。

再加上100倍的杠杆,那么年化绝对收益就能达到12-14倍。

以38亿元自有资金来计算,一年之内就能净赚456-532亿元。

再将第一年的净利润,转化为第二年的自有资金,再次进行40轮的资产证券化,循环往复地放贷,第二年再赚多少?你自己算。

然而,潜在的风险,都遗留给了借款消费者、在资本市场购买了资产证券化理财产品的投资者。

一旦经济波动,或者放贷不精准,引发了坏账,会形成连锁、放大的雪崩效应,从而给我们国家的社会稳定、金融系统,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

如果马云以为不可能,那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就是最好的教育材料。毕竟,当年的美国购房者,还有房产作为抵押,那蚂蚁集团除了号称拥有虚拟的征信记录外,掌握了借款者的任何抵押资产吗?

放任蚂蚁集团在银行体系外野蛮生长、无限膨胀,带毒瘤的肌体扩大到一定程度,给我们社会带来的冲击,一定会高过2008年住房贷款次贷危机给美国的重创程度。

3

于是,主政重庆的黄奇帆,在2018年,初步对干着比传统银行更狂飙突进的放贷业务,却完全不受监管的网络放贷,进行了小试牛刀的监管。

限制ABS循环周转次数不超过4次;贷款资本金放大不能超过2.5倍不变;两个环节叠加杠杆比在10倍左右;

借呗、花呗的小额贷款公司主体资本金分三年增加至300亿元。

在初步监管之下,蚂蚁集团调整了资产证券化的循环次数,约束在4次之内,然而,刚刚把一个魔鬼关进了瓶子,又有一个魔鬼被释放了出来。

蚂蚁们找到了一家又一家银行,将自我放贷的模式,更改为和银行联合放贷的模式,或者把自我角色调整为所谓的:助贷。

根据蚂蚁的说法,平台充当的角色是征信、风险控制、消费场景,等,为银行提供服务,产生实际放贷的主体是银行。

也就是说,绝大部分资金不是自有资金,更不是基于自有资金循环放大的证券化融资资金,而是来自于银行的资金。

假如花呗、借呗的年化利率是18%,那么银行放贷出了资金,为资金成本和违约风险,得到的收益是4%-6%,剩下的无风险利率12-14%,全部由蚂蚁来吃下。

在新的合作模式中,蚂蚁通过轻资产、大数据的模式,几乎没有任何风险,完全是利润,而银行出具了海量的资金,只获得了可怜的4-6%的收益,承担的却是经济波动、借款违约的系统性风险。

放贷规模达到了万亿元级别,那么违约率的突然攀升,绝对不是借款人个体的因素,而是社会经济的整体性波动。

这种模式将再次放大金融风险,并且将这种风险,全部转嫁给国有银行和金融体系,危险程度不亚于100倍的杠杆。

根据最新的招股说明书,「蚂蚁集团」的2.15万亿元的信贷余额规模中,只有2%的资金是自有资金,98%的资金来自于4次循环的证券化产品融资、合作的放贷银行。

以蚂蚁平台10亿+的个人用户、8000万+的商家用户,在网络宣传、移动互联的病毒式裂变模式下,信贷规模还会爆炸式增长,会将所有银行卷入这套体系中去。

央行、外汇监管局、银保监会、证监会,早就注意到了蚂蚁集团的狂飙突进之举,正在事实上地绑架我国的金融系统和社会运行秩序,酝酿全方位的、系统性地监管措施。

然而,蚂蚁集团也有备而来,毕竟马云见过了大风大浪,才成为了今天的中国首富。

他一方面赶在监管新规处于征求意见阶段,尚未落地之时,全社会对蚂蚁的商业模式一知半解之时,火速在上海交易所的科创板、香港联合交易所,寻求IPO上市,圈钱到账,顺带让各路权贵资本变现,赚得盆满钵满;

另一方面,在上海外滩金融峰会上,面对着央行、财政部的多位主政官员,炮轰了监管体系,一哭二闹三上吊,要挟监管层对蚂蚁科技集团特事特办,甚至废除国际通行的监管协议:巴塞尔协议。

这才是马云演讲的真实目的。刀光剑影、指桑骂槐、表面是哭闹、实质是要挟。

加油门上杠杆后,在悬崖边奔驰,高速的无风险收益,全归企业所有;

坠崖的系统性崩盘风险,要借款穷人、银行金融系统、全体社会承担。

4

在本次外滩演讲,以及蚂蚁集团的IPO之前,花呗、借呗的广告,早就铺天盖地,在地铁、公交站、机场、人流密集的LED广场,循环播放,不断洗脑。

引发舆论强烈不满的是下面这则广告文案。

一个37岁的施工队队长,一家三口的日子,过得精打细算,捉襟见肘。

虽然凑不出几百块钱,但是为了女儿的生日,也要在花呗平台上贷款。

从表面上看,这则文案,以爱心为幌子,戳中了中年男人心中的软肋,再穷也要过一个仪式感的生日。

然而,广告传达出来的消费主义、道德绑架,却让人心生厌恶。

如果一个父亲,穷得连几百元钱都拿不出来,心里想的不是跟女儿坦白生活的不易,富有富的过法,穷有穷的方式,却要通过消费主义洗脑之后,借款而来的生日晚宴,才能表达出爱心,这不是爱心绑架,是什么呢?

一个高利贷的平台,不谈利率,不谈风险,却专门给你讲情怀,讲责任,讲关爱,讲体面,这本身就是赤裸裸的道德绑架。

他们弄出来各种消费的仪式感、促销节,已经赚的够多了,而现在,甚至想把一个穷人家庭未来的收入全部赚入囊中。

放贷就是放贷,和亲情不会有任何联系。

它只是想吸干穷人的最后一滴血,同时还让穷人感觉愧疚。

中国上一个,借钱给女儿过节日的父亲,杨白劳。这是旧中国著名的《白毛女》的故事。

我们新中国之所以要提及它,是因为新中国可以把「鬼」变成人,父亲不需要借高利贷给女儿过节日了。

然而,现在有科技公司不停地讲述这个故事。难道是要将自己化身成为新时代的黄世仁?

和此类似的借贷广告,还包括:

鼓励年轻人,借贷消费,游历到4个城市不断搬家;

连创业的九死一生都不谈,鼓励年轻人借贷创业;

鼓励尚未自食其力、养活自己的毕业生,借款环球旅游……

你在用花呗,给女儿过个生日;

我在用借呗,裸辞后旅行流浪;

他在支付宝,买了蚂蚁上市的战略配售基金;

我们都没有光明的未来。

但是,蚂蚁有,马云有。

5

本来,如果不是马云志得意满,得意忘形,蚂蚁集团的上市计划,就功德圆满了。

他的炮轰,终于让央行、银保监会,抛出了酝酿许久的《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

因为,已经到了忍无可忍,必须要强力监管的时候了。

国家重拳出击,将网络小贷业务纳入国家层面的监管,而不再纵容割据一方、水泼不进的野蛮生长态势。

A、原则上禁跨省展业;

B、个人单户网络小贷余额原则上不得超过30万元,不得超过其最近3年年均收入的三分之一;对法人或其他单户网络小贷余额原则上不得超过100万元;

C、在单笔联合贷款中,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的出资比例不得低于30%;

D、网络小贷注册资本不低于10亿,跨省经营网络小贷不低于50亿;

E、网络小额贷款通过银行借款、股东借款等融入资金的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1倍;通过发行债券、资产证券化产品融入资金的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4倍。

一夕之间,「蚂蚁科技」,终于要退化为「蚂蚁银行」,全面接受放贷业务的监管。

但是细细想来,让人后怕的是,蚂蚁集团和马云,作为业内人士,早就收到了《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的初稿,明明知道监管的重锤即将落地,他们却依然火速推动蚂蚁集团的上市。

如果市场不知情,在他们的宣传下,IPO上市之时,融资和定价的标准,就是高速成长的科技公司,市盈率可以达到50-70倍区间;

如果在监管新规落地之后,杠杆被打掉,放贷的规模被严格约束掉,就算市盈率不能降低到和传统银行一样的个位数,在原有的基础上,腰斩也不为过。

到时候,蜂拥而入的投资者,一旦买入「蚂蚁集团」的股票,就将迎来万劫不复的亏损境地。

所以,在马云被国家约谈、监管意见稿落地之后,蚂蚁的上市被再次暂停,股民们逃过了一劫。

然而,在蚂蚁财富平台上,被5只蚂蚁战略配售基金的广告砸晕了头的投资者,就没那么幸运了。

他们被蚂蚁集团的名头给忽悠晕了,不知道在战略配售基金中,只有10%比例仓位是可能配售在蚂蚁集团上,90%以上的资金是配置在A股其他股票上的。一旦买入,还至少锁定18个月,不得赎回。

蚂蚁的上市被否定了,几百亿的资金已经申购出去了,现在只能等待1年半的时间,在A股的泥潭里,买了个锤子,买了个寂寞。

6

长久以来,无论我们身处哪行哪业,总是对监管层,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情。

在人们的印象中,监管层总是给行业的发展,制定一条又一条的红线,画地为牢地约束着企业的扩张、市场自发的生机。

然而,最近这些年来,随着地产巨擘、科技巨头、金融大鳄,开始掌控着人们的衣食住行、社交娱乐沟通,他们渐渐露出了垄断者的獠牙。

他们开始推翻原有的市场规则,游走在创新和破坏的边缘,裹挟着产业链上下游的社会主体,绑架着上亿的用户。

屠龙少年,终成恶龙。

依靠市场自发调节的力量、行业的自律精神,根本无法制约他们。

能够制约他们的,除了国家的监管层外,别无他法。

在蚂蚁集团突破监管无限放贷的业务上,在否决蚂蚁集团突击上市的决策上,监管层展现了专业的能力、果决的魄力、前瞻的眼光。

现在的大多数人,体会不出来,重拳出击的监管层,为何要小题大做;

只有岁月的风云逐渐远去,未来以回顾历史的眼光审视今天,我们才能明白,当时的一诺,就是日后的千金。

最后,明哥强烈建议你,关掉你手机上所有的网贷功能,包括且不限于:借呗、花呗、360借条、XX白条……

如果你已经身为父母,请检查你子女的手机,在他尚未自食其力的年龄段,关掉所有的网贷功能。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