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姚东:未来银行理财在权益市场有所作为,培养投研体系是关键
财经
财经 > 宏观 > 正文

吴姚东:未来银行理财在权益市场有所作为,培养投研体系是关键

自动播放

12月5日—7日,凤凰网财经峰会在北京举行,据悉本次峰会以“破局与新生”为主题,梁振英、尚福林、殷勇、李扬、宋志平等多位政商学界嘉宾出席。

吴姚东:未来银行理财在权益市场有所作为,培养投研体系是关键

在“2020凤凰网财经峰会”线上论坛上,中邮理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吴姚东表示,银行理财将成为机构投资者以及资本市场的重要力量。

吴姚东表示,2019年末,银行非保本理财共持有债券资产占比约60%,权益类资产不足8%。目前,银行理财契合客户收益的追求,正在逐步拓宽自己的投资边界,布局权益资产。

但吴姚东认为,相较于银行理财长期深耕的债券市场而言,银行权益资产的投研体系正处于成长期,股票市场的研究正有待开发,尚未形成像国外市场上成熟的整体配置框架和经过市场检验的稳定投资逻辑。未来银行理财要在权益市场有所作为,需要下大力气培养投研体系。中短期来看,加强与基金等成熟机构的合作来实现共赢是必然趋势。

以下为吴姚东演讲实录:

吴姚东:非常荣幸受邀参加今年的凤凰网财经峰会。

2020年对于全球和中国经济而言极不寻常,对资本市场也是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一年里,中国经济不仅经受住了疫情的考验,同时科创板创设、创业板注册制推进、新三板改革和再融资松绑等政策措施昭示着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进程翻开了新篇章。

日前,易纲行长再次撰文指出,过去十多年,中国宏观杠杆率上升,金融资产风险向银行集中。只有发展好直接融资尤其是股权融资,才能在稳住杠杆率的同时,保持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不减。

年初疫情下,受市场预期和流动性影响,A股短时深跌,美股几次熔断,金融市场波动率很高。各国开启宏观政策应对后,全球资产价格反转,发达国家接连的宽松政策,推动资产价格不断走高,美联储负债表在短短半年之内,从4万亿美元扩张到7.2万亿美元。

截至11月中旬,中国由于抗疫成功和经济基本面的恢复,深成指上涨超过30%,上证综指上涨超10%,股票市场表现靓丽。随着中央十九届五中全会的召开和“十四五”规划建议等框架性文件陆续出台,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将会成为“十四五”贯穿其中的主线和指导思想。

从政策着力点来看,双循环政策需要重点关注三个方面:

一是如何发挥国内市场规模优势,提升国内消费水平,扩大消费规模。

二是如何持续推进产业升级,聚焦科技创新尤其是基础科学突破,实现中国制造业“全产业链”竞争力提升。

三是如何打通内外循环的需求对接、标准衔接、平台支撑,构建适配内外循环,涵盖数据、技术、创新、制度、人才、资本平台的创新生态体系,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

这一政策理念指明了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方向,极大地提振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的信心,在这样的政策指引和时代背景下,伴随着中国市场大刀阔斧的改革进程,使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将拥抱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下面与大家分享我们的几点看法:

第一个是,发展资本市场是当下经济金融格局变迁的必然需要。

在新形势下推进双循环战略,金融无疑应该发挥重要作用。在新发展格局下,找准金融的准确定位,即金融结构性变革必须致力于解决双循环的难点和痛点问题,必须致力于解决实体经济的创新发展。

当下,我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鼓励战略新兴产业、数字经济为推动力的新产业模式和新商业模式是必然趋势。这些趋势下的经济主体,在金融形态上都与资本市场和直接融资密切相关。我国经济结构在变,产业结构在变,新的产业行业也在孵化、传统行业在变革,金融结构也必定要随之而变,让经济和产业结构中这部分代表未来趋势和前进动力的鲜活主体全方位得到资本市场的认可和金融资源的支持。

第二个是,在发展资本市场的进程中,专业机构投资者责无旁贷。

从欧美直接融资体系的经验来看,专业机构投资者在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上世纪70年代,美国养老金在税收优惠政策后大举入市,形成对资本市场源源不断的流动性供给。几十年来,专业机构投资者作为最重要的纽带,实现了金融的跨期配置,实现了三赢格局——机构投资者主导的具有良好机制的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主导的金融体系+消费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近二十年来,美国GDP增速有所下降,但资本市场表现不俗,机构投资者在金融市场的价值发掘过程,既为投资者带来了扎实的回报,也为资本市场的弹性、深度做出了重要贡献。

从我国股票市场的持有者结构格局来看,机构投资者占比一直处于上升态势,但未来仍有很大增长空间。从持有者结构比例来看,我国股市的二八结构仍十分明显。截至2020年上半年,包括了公募基金、私募基金、证券、保险、社保基金、信托在内的境内机构投资合计持有A股流通市值约八万亿元,占流通市值比重为15%。机构投资者以外,流通市值口径下的A股投资者结构仍然以法人持股和个人投资者为主,一般法人持股市值占比约 50%, 个人投资者占比约 30%,两者合计约 80%,机构投资者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同时,今年以来,多因素助力资本市场再度启航背景下,机构化趋势日益明朗。

首先在政策层面,监管变革提供高效制度保障,政策鼓励保险、养老金、社保等中长期资金入市。

日前,郭树清主席强调,要不断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引导理财、信托、保险等为资本市场增加长期稳定资金,加快养老保险第二和第三支柱建设,推动养老基金在资本市场的占比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可见,政策信号不可谓不强烈。

其次,从国际化角度,金融开放进一步加快。外管局进一步简化了资金汇入汇出机制,结合当下境内外经济基本面和宏观政策的巨大差异、中国金融市场的重要地位、中国利率环境和资本市场估值水平等,将进一步推动外资机构正视“中国机遇”、“中国收益”。

再次,公募基金与私募基金提速扩容,境内两大主力机构投资者愈加成熟。

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公募基金股票类资产总额从上半年末的3.4万亿提升至4.9万亿;股票资产占基金资产总值的26.79%,自2013年以来首次超过20%,私募基金二季度规模也突破了15万亿。这样的“赚钱效应”,很大程度地吸引了投资者入市,而机构投资者也有效地将资金配置在具有良好增长回报预期的行业领域。

总体而言,各层面因素汇聚,机构化主导的资本市场结构有望在未来逐渐形成,这有助于优化市场有效定价和资源配置,增强市场的弹性、稳健性,机构化和机构主导的价值投资将是中国资本市场走向成熟的鲜明特征。

第三个是,机构投资者助力资本市场发展,应互补发展、合作共赢,完善机构投资的体系,形成有机生态体系。

首先,扩大机构投资者规模是要务。而这需要多方加力,增强对资本市场增量资金的支持。

上世纪40年代,美国股市90%以上为散户拥有。1978年明确了不同类型养老金计划的税收优惠之后,养老金等机构投资者入市,美股的机构投资者主导进程才真正拉开大幕。养老金入市不仅增强了资本市场的机构投资者的规模,同样也为持有人提供了丰厚的回报,使得机构客户占据资管行业的半壁江山。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推动养老金入市,为更多的专业机构投资者提供资金来源,将极大影响资本市场的未来格局。

其次,机构投资者应错位互补发展,不同类型的机构需要发挥不同的功能和作用,才能满足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的要求,以及多元化客户体系不同风险偏好维度和风险承担能力的需要。

从客户角度来看,机构投资的差异化发展是必然趋势。目前,居民家庭资产配置已经由传统的不动产配置为主导,向增加金融资产配置方向转变,这对于专业机构投资者,特别是资管机构是有利的基本面。同时,源自不同的资产配置和风险偏好,机构投资的差异化发展也由此而生,养老金、保险资金等具备长期资金属性的机构投资者,更能够做到跨越周期的资产配置;基金等风格特征明显的高流动性工具,更能成为成熟投资者获取权益回报的渠道;而银行理财本身的稳健属性、客户信赖等优势更可以实现多元配置,开发以固收资产打底+不同风险属性资产的多元产品,满足客户多维度的投资回报诉求。

最后,银行理财未来将成为机构投资者以及资本市场的重要力量。

2019年末,银行非保本理财共持有债券资产占比约60%,权益类资产不足8%。目前,银行理财契合客户对收益的追求,正在逐步拓宽自己的投资边界,布局权益资产。但相较于银行理财长期深耕的债券市场而言,银行权益资产投研体系正处于成长期,股票投资市场研究较为薄弱,尚未形成像国外市场上成熟的整体配置框架和经过市场检验的稳定投资逻辑。未来银行理财要在权益市场有所作为,则需要下大力气培养投研体系。中短期来看,加强与基金等成熟机构的合作来实现共赢是必然趋势。

而我要分享的第二个看法是,机构银行理财发展潜力巨大。

伴随着资管新规、理财新规的落地,银行理财面临客户结构的再平衡。根据国际理财业务发展经验来看,机构客户占比为60%,而国内只有40%。投资者机构化是国内银行理财发展的重要趋势。

一方面,机构客户具有资金稳定,追求中长期业绩的特点,利于银行理财资金积极参与资本市场投资;另一方面,随着养老领域的快速发展,机构理财通过客户服务、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等综合投资体系,推动机构客户理财规模进一步增长。

未来,理财子公司将与公募基金等资管机构错位竞争、合作发展,构建市场化的客户营销和服务体系,为不同机构客户群体提供端对端的差异化产品解决方案,进一步丰富机构客户的投资选择,助力理财与资本市场的良性循环。

最后,我们认为,要把握双循环格局下资本市场发展趋势,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0年即将收官,从境内外对比来看,我们对中国经济和中国资本市场的未来抱有十足的信心。展望2021年以及未来五年,我们应该看到,我国人均GDP突破一万亿美元大关后持续提升,巨大的内需市场和双循环背景将为经济增长和转型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这个背景下,银行理财作为体量最大的资产管理子行业,将充分立足内循环,拓展直接融资,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拥抱国家金融开放政策,牵手外资金融机构,激活金融市场助力双循环。同时稳妥有序完成过渡转型,在公平竞争、融合发展的行业新阶段,协同金融科技与同业力量,营造资管新生态,巩固金融供给侧改革成果,构建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大资管生态圈,撬动资管行业发展新动能,助力打造双循环发展新引擎!

专题:全球经济如何破局?梁振英15分钟重磅演讲、多位省部级领导建言献策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