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财经讯 2020年12月13日第六届“上海金融论坛”正式举行。本次论坛以“改革与开放:双循环下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为主题,凤凰网财经全程报道。
浦发银行副行长谢伟出席第六届上海金融论坛并就“开放与创新:重塑资管新格局”这一主题发表演讲。谢伟表示,在过去十多年的时间里,我国的资产管理行业取得迅猛的发展,形成包括银行、信托、券商资管、保险资管、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基金子公司、期货资管等在内的大的资管格局。在技术驱动下,竞争也在加剧,互联网的公司成为了行业的新进者,其中不乏一些互联网巨头。在开放政策的驱动下,来自境外的资管巨头也开始加入赛道,整个大资管行业愈发多元。
谢伟指出,上周银保监会发布了中国影子银行报告,这也是监管部门首次对影子银行的概念、影响等发布一个全面的分析报告。报告最后提出我国影子银行积累时间长、存量风险较大,各类隐性担保和刚兑没有真正打破,部分高风险影子银行借不当创新卷土重来。在过去五年里监管部门的主要目标就是打破刚兑,2014年中国金融稳定报告当中有明确的指出,要在风险可控情况下有序打破刚性兑付,顺应基础资产的风险释放,让一些违法事件在市场自发作用下自然发生。从那之后,从2015年开始,国内的每一年都有典型性的债券出现违约,无论是中钢集团、东北特钢,包括今年的永煤。
谢伟认为,刚兑信仰就是对风险的忽视,而刚兑信仰的崩塌也是对应了风险意识的回归。除信用风险以及市场风险外,资管面临着产品风险、客户风险、合规风险、声誉风险等。在数字化渗透程度加深的新场景下,信息技术的风险,数据风险,系统风险也必须关注和警惕。本周二,郭主席在新加坡金融科技节上提出要关注新型“大而不能倒”风险,这都是给我们做一些提示,要求我们要注意审慎的金融创新。尤其要注意到金融创新是双刃剑,既能够提高市场效率,也会酿成巨大风险。所以要把握金融创新的边界,避免以创新之名套监管之利。
以下为演讲全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参加今天2020上海金融论坛和今天下午的资管峰会。不平凡的2020年即将接近尾声,大家都知道今年我们的实体经济面临很大的困难,但是资产管理业务在国内发展得还不差。伴随着国内证券市场的活跃,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和优秀的资管机构把握市场机会,实现了非常好的发展。这其中一些头部的公募基金收益屡创新高、爆款产品层出不穷。作为国内资产管理最大群体中的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或者资产管理部门,2020年是什么样的感受呢?作为一个从业者,我的心理感受是面临了更大的挑战。
虽然说国内股票市场发展非常好,商业银行理财通过委外也适度介入了这个市场,并取得了较好的经营业绩。但是整体看体量是非常小的。债券市场给我们带来的更多是一种压力,比如五六月份债市的波动,银行理财在净值化转型过程中出现跌破净值产品,备受媒体关注、备受投资者质疑。下半年陆续出现了一些市场的违约事件,给银行的理财固收产品带来很大挑战。
展望2021年,我相信与我们今天资管峰会的主题所表达的一样,面临着新的机遇、新的格局、新的发展。相信站在这个新的征程起点,各类资管机构都有业绩长虹、基业常青的梦想,也希望通过创新开放,来描绘它的宏伟蓝图,实现一个长远的发展。今天,我想以一个银行理财从业人的心态,不是多谈开放和创新,而是强调另外一个概念。前面讲到了今年面临的压力,这个压力的背后就是我们的能力需要全面提升,这个能力包括多种能力,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风险管理能力。
上周五,媒体已经公开报道了,临近年底国内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最大的工作安排是什么?是存量整改。我们知道,7月份,监管部门颁布了资管过渡期方案,考虑到今年疫情的影响,过渡期延长到2021年,其中还隐晦表达了一层意思,对体量比较大的资管机构可以一行一策。上周五公开媒体报道里面,比较清晰地把背后的政策安排给大家做了介绍。存量规模比较大的银行可以适度一行一策、或者具体项目逐个分析,过渡期延续到2025年。现在一些大型银行理财子在做什么呢?做存量整改,做存量风险压价,补过去风险管理的短板。
回顾过去十年,有个说法,是国内商业银行理财发展的黄金十年。但是现在回顾总结一下,一路狂奔,因为风险管理能力的缺失,造成当前一定困难、带来很大隐患,给我们当前转型带来很大的压力。很难这样定义为黄金十年。
我今天交流的就是风险管理。首先我想谈谈风险管理的价值和意义,风险就像海上的风云,不仅时刻提醒航海者危险的存在,也能够作为顺风远扬的助推器。工商银行原董事长姜建清先生去年出了一本书,叫《世界金融百年沧桑记忆》,通过把视野放宽,看金融世界的产生、发展、强盛和衰落。他得出的结论,金融业是马拉松的行业,沧海桑田,兴衰沉浮,胜者为王。前段时间我们跟中信证券有一个业务交流,在这个交流座谈当中,中信证券董事长归纳中信证券长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就是风险管理。当时他说的这个观点给我很大的触动,我们都知道证券公司作为资本市场的主要参与者,是最市场化、最敏锐的金融服务者,张董事长强调中信证券的核心竞争力不是创新能力、营销水平,而归纳其25年的经营是风险管理。事后我仔细想了这个概念,这也准备将这次主题发言聚焦这个话题。中信证券是1995年成立的,在此之前国内成立了很多券商,到现在已经没有名字了,江湖中已经没有他们的名号,甚至在之后成立的很多券商经过重组、整合发展到一家公司有两三家原有公司的名字。中信证券则一路发展壮大,它的很多业务条线也处于行业的头部位置,综合实力稳坐券商的头把交椅,不仅成为剩下的剩者,更是成为胜利的胜者。我们也注意到像公募基金行业,也是如此。经过二十多年的洗礼,马太效应越发明显。回忆这发展二十年,现在习以为常,天天挂在嘴上的投资策略、观点,我们就想在他们那个时代,能够有这样一个结论,坚持这种做法,实属不易。就像我们现在,我们现在面临这个市场环境,我们应该坚持怎样的一个策略,回头经过五年、十年、二十年,回头看证明是对的,能不能做到这一点,这是很困难的。
我们要注意到马太效应带来的公募基金头部增长很快,尾部不增或者负增长,今年市场表现就是如此。虽然整个公募基金行业增速很快,但是基本上集中在前十位、前十五位的公募基金机构。相应的风控做的好的公募基金的业绩稳定,规模越做越大,获得的资源越多,吸引人才集聚,形成良性循环。这些都是风险管理重要性的力证。
对于风险管理这个单词,这个名词,在我们商业银行也是天天在讲。但是它跟资产管理有很大的不同。我们传统的商业银行的业务主要是依靠存贷款、息差获得净利息收入。基金的特征是重资产、重资本,我们知道资产管理业务没有抵押手段,主要的特征是跨界经营和组合管理,突破了传统金融机构分业经营的管理限制。这种业务模式的区别使得风险管理侧重点有所不同,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的风险以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为主,而资产管理业务由于其业务范畴的广泛性和复杂性,面临的风险也是多市场、多类别、多风险因子混合的风险。比如说在理财业务中,需要根据不同客户的风险偏好,以及期限、收益等进行资产收益的匹配,其投资的资产组合当中包括货币市场的工具、债券、非标债权,可能包括未上市股权等。风险管理的边界和外延需要与大类资产配置范畴进行同步的扩展。
接下来聚焦资管行业的风险管理,在过去十多年的时间里,我国的资产管理行业取得迅猛的发展,形成包括银行、信托、券商资管、保险资管、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基金子公司、期货资管等在内的大的资管格局。在技术驱动下,竞争也在加剧,也就是互联网的公司成为了行业的新进者,其中不乏一些互联网巨头。在开放政策的驱动下,来自境外的资管巨头也开始加入赛道,整个大资管行业愈发多元。就在上周,银保监会发布中国影子银行报告,这也是监管部门首次对影子银行的概念、影响等发布一个全面的分析报告。报告最后提出我国影子银行积累时间长、存量风险较大,各类隐性担保和刚兑没有真正打破,部分高风险影子银行借不当创新卷土重来。在过去五年里监管部门的主要目标就是打破刚兑,2014年中国金融稳定报告当中有明确的产出,要在风险可控情况下有序打破刚性兑付,顺应基础资产的风险释放,让一些违法事件在市场自发作用下自然发生。从那之后,从2015年开始,国内的每一年都有典型性的债券出现违约,无论是中钢集团、东北特钢,包括今年的永煤。实际上刚兑信仰就是对风险的忽视,而刚兑信仰的崩塌也是对应了风险意识的回归。除信用风险以及市场风险外,资管面临着产品风险、客户风险、合规风险、声誉风险等。在数字化渗透程度加深的新场景下,信息技术的风险,数据风险,系统风险也必须关注和警惕。本周二,郭主席在新加坡金融科技节上提出要关注新型“大而不倒”的风险,这都是给我们做出提示,要求我们要注意审慎的金融创新。尤其要注意到金融创新是双刃剑,既能够提高市场效率,也会酿成巨大风险。所以要把握金融创新的边界,避免以创新之名套监管之利。
下面简单讲讲银行理财的风险管理。商业银行的理财从2004年理财产品出现,历经业务探索、业务粗放、扩张以及与监管艰难的博弈多个发展阶段,业务规模从2012年快速增长,成为目前国内资管行业的第一大群体。然而这种在监管空隙中生存的假资管、真刚兑的模式并不可持续。2016年开始,在金融去杠杆强监管的背景下,监管政策逐步出台,高速增长开始放缓。理财业务的竞争也从粗放式的规模竞争,进入了投研能力和销售能力的综合比拼,推动市场风险更分散、定价更为有效。在转型的阵痛期缺乏严格的风险管控,而过去高速发展带来的后遗症体现在三个领域,一个是风险资产的处置和化解,二是存量资产的整改,三是产品的市场表现等等。这些不仅仅影响了我们的业务正常发展,也占用了我们团队和人员的较大精力。
最后,回归到今天的主题,资管峰会的主题,结合全球资管中心建设谈一下银行理财子公司应当做好风险管理方面的布局。我们相信每一个资管机构都希望把握上海全球资管中心建设这么一个巨大机遇,有所作为,并且在头部享有一席之地。我认为要实现这个目标靠的不是规模,不是产品的数量,而是能否健康、长远、可持续发展。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聚焦六大中心建设,除了排名第一的全球资管中心之外,还有金融风险管理与压力测试中心。资管新规要求商业银行理财回归受人之托,代客理财的本源。业务模式的转变对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提出更高更严的要求。我认为理财子公司必须建立健全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完善风险管理治理架构,丰富科技手段和风险管理工具,确保持续有效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理财业务各类风险。一是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第二,加强系统建设,为风险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撑。第三,探索创新更为有力、丰富的风险对冲工具。
今年也是防范化解风险攻坚战的收官之年,三年攻坚战目前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但是十四五期间我国的金融安全形势更加复杂,当今世界也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经济、金融运行环境正发生深刻变化,我们的风险管理理念也应当符合国际标准,与时俱进,并及时把握政策精神要义。开放创新与风险管理并不矛盾,高质量的风险管理才能够有力保证我们的创新步伐。站在新征程的起点,我们的资管机构应该秉持高质量发展理念,不越监管的底线,不踩规章的红线,不碰违法违规的高压线,以合规专业、审慎的精神和态度在业务创新发展和风险管理工作中全力以赴,善始善终,善做善成,慎始敬终,方能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