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内生动力 助力产业可持续 ——大凉山脱贫路上的“农行答卷”

激发内生动力 助力产业可持续 ——大凉山脱贫路上的“农行答卷”

经过8年持续奋斗,我国现已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在这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中,每一个脱贫故事、每一种精准方案,都是构成这段伟大历史的重要篇章。

11月17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宣布省内最后7个贫困县实现脱贫摘帽。他们是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普格县、布拖县、金阳县、昭觉县、喜德县、越西县、美姑县。大凉山一直是举国关注的深度贫困地区,1956年才彻底废除奴隶制,直接进入社会主义,而“一步跨千年”的故事也从未停止。在全国扶贫单位的共同努力下,这座自然环境恶劣、经济基础薄弱的大山彻底脱贫。

近日,记者在越西县走访发现,驻扎在大凉山扶贫一线的金融机构并不局限于金融扶贫,以中国农业银行为例,作为全省唯一一家在所有县均设立经营机构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他们以精准、全面、可持续的扶贫方案,交出了精彩答卷。

激发内生动力 物质精神“双脱贫”

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实质上就是扶志、扶智。

越西县是典型的农业县,烤烟占全县收入的50%,传统农作物以花椒、荞麦为主,作物品种匮乏、自然条件恶劣。农行在越西县推出“惠农e贷”创新产品,针对发展支柱型产业提供更高效的金融解决方案。农行四川越西县支行行长安勇介绍,截至10月末,农行通过“惠农e贷”向贫困户累计发放农户贷款2.04亿元。

农行越西县支行特别聘用会讲彝语的员工,帮助彝族群众办理业务。

农行越西县支行特别聘用会讲彝语的员工,帮助彝族群众办理业务。

以试点产品“烟农贷”为例,此前纸质贷款申请审批最快也要一周以上,现在农行对烟农进行线上统一集中授信后,烟农下载农行掌上银行,一两分钟就能办好。此外,针对部分彝族群众不会使用汉字签名的难题,农行在网点创新采用指纹代替签名,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了极大便利。

越西现代农业(苹果)产业园区

越西现代农业(苹果)产业园区

为了促进产业扶贫,农行积极参与到当地特色产业发展中。记者在越西现代农业(苹果)产业园区了解到,截至10月末,农行四川越西县支行累计为园区投放流动资金贷款1800万元用于生产经营周转。园区一、二期建设总面积3200亩,包括新建矮化密植苹果园3000亩,休闲旅游项目建设200亩。园区还建立了完善的联农带农机制,收益部分50%用于项目滚动发展,50%作为园区土地流转农户的二次分红。果园会在收获和维护环节临时雇佣周边村民,让村民能在农闲时有额外的工作机会和收入。

当地苦荞生产企业入驻农行扶贫商城,工作人员在后台进行日常维护。

当地苦荞生产企业入驻农行扶贫商城,工作人员在后台进行日常维护。

今年疫情期间,当地甜樱桃产业园的车厘子、蜂蜜等产品全面滞销。农行四川越西县支行主动与其对接,帮助企业入驻农行掌上银行的扶贫商城,拓宽线上销售渠道,累计实现线上销售45.95万元。同样受疫情影响,“州级重点龙头企业”凉山州福银苦荞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沈福银倍感庆幸,农行发放的2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在疫情期间解了燃眉之急。农行工作人员还帮助该公司成立了电商部,入驻农行扶贫商城,更在线下向其他的银行客户推荐他们的苦荞产品。不但将其从亏损边缘拉回,还拓宽了今后的销售渠道。疫情期间仅线上销售额就达到二三十万,线下采购达到了五六十万元。

彝族脱贫群众住进彝家新寨

彝族脱贫群众住进彝家新寨

在凉山州的人口构成中,彝族群众占53.62%。以前由于深度贫困以及传统居住方式,彝家的村屋通常散落在山里的大小坝子间,生活条件恶劣。为了他们住上安全住房,农行四川凉山州分行从2016年开始,就创新开展了彝家新寨“农民购建房”贷款模式,实施贫困户“购建房、兴产业”帮扶工程。记者在越西县大花乡斯觉村彝家新寨看到,联排住房整齐结实,白色墙体还点缀着彝族图腾纹饰。村民海来拉铁一家七口人,四个儿女全部外出务工,家庭年收入能达到95000元。彝家新寨的崭新住房造价大约12.5万元,其中政府补贴4万元,贴息贷款4万元,其余自筹。政府还发放家居五件套,达到拎包入住的程度。海来拉铁和老伴表示,由于子女务工收入和政府贴息贷款,自家可以毫无压力地住进温暖新居。

彝家新寨

彝家新寨

斯觉村第一书记王朋告诉记者。农行2018年来到村里上门贷款,帮助村民们用一年时间建成彝家新寨,还成立了风控小组,由村委会推荐、农行审核发放贷款。半年一还款,可以根据自身能力将还款期拉长到10年,每半年仅需还款2500多块钱,减轻还款压力。曾在越西县扶贫一线工作的农行四川省分行工作人员廖雨告诉记者,农行四川越西支行发放的扶贫贷款连续数年从未发生一笔逾期欠息。这背后是农行一线扶贫工作的精准施策,从贷前调查到贷中贷后管理,都逐户探访,宣传金融政策,确保每一户都能够把扶贫贷款与扶贫救济区分开来,每一户都能认识自己的客户经理。海量摸排、包户对接,县、乡(镇)、村三级联动风控机制,为当地构建了良好的金融信誉基础。截至10月末,农行在越西县累计投放购建房贷款8166.4万元,帮助2106户贫困户实现了“住上安全房”。越西县委副书记叶成勇说:“出钱、出力、出人,扶贫也扶志,农行扶贫,是真正的授人以渔。”

“扶上马、送一程”

12月16日至18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现象。要做好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帮扶政策保持总体稳定,分类调整优化,留足政策过渡期。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农行也提前布局,留足了产业发展的空间。

对于农行四川凉山州分行副行长、凉山州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闵云忠来说,“扶上马,送一程”这件事,就是他在大凉山的使命。

59岁的闵云忠来自浙江湖州分行,在距离退休只有一年多的时候,接到了去大凉山扶贫的艰巨任务。他毫不犹豫地投入了这场脱贫攻坚战中。引入浙企,为大凉山打通了核桃、茭白产业链,创立了被列为创新样板的“核桃贷”。彝族同事还为他取了一个象征勇猛和吉祥的名字——海来拉惹。

茭农正在察看基地里刚种下去的茭白苗。(资料图)

茭农正在察看基地里刚种下去的茭白苗。(资料图)

闵云忠的家乡浙江湖州德清是茭白之乡,而大凉山的茭白口味清甜,收获时间早于浙江,刚好形成上市的时间差。但由于大凉山的病虫防害技术落后,极大影响了质量和产量。此外,销路也是个难题。闵云忠来到这里以后,立即联系家乡茭白企业负责人、农业专家来大凉山考察,承诺对当地的茭白包销,还建立了“植物医院”,解决了病虫害,效益还提升了50%。两年来,浙企对口助销茭白8000多吨,为当地种植户带来收入近4000万元。其中通过农行兑付资金近2000万元,涉及贫困户茭农17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00余人,带动就业万余人次。

核桃是凉山州最大的农林产业,全州种植面积近1200万亩,丰产期约50万吨。但产品销路却并不乐观,丰产期价格还会跳水,辛辛苦苦种植两三年,一斤也只能卖两三块钱。去年5月,农行浙江分行受命解决凉山核桃的销路问题。闵云忠立即带队走村入户了解情况,到当地林业局、核桃产业协会调研,仅20天后,11家浙企就组团来到凉山调研考察。除了雷厉风行,闵云忠也不怕在细节上花心思。他频频往返浙江和大凉山两地,做深加工企业的工作。光是土地协调会就开了十几次。

11月8日,大凉山的核桃油深加工正式开工,为核桃产业的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地基。闵云忠对当地的核桃产业规划还远不止于此,明年他计划将核桃的清洗、烘干等环节全部落地,纳入产业链。这样既可以解决一部分就业,又能提高深加工生产效率。闵云忠说:“扶贫绝不是送点钱、送点物就完事了,最根本、最持久的还是要把产业扶起来,让大家在家门口就能把钱赚了。”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