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放松警惕,中国人还没完全摆脱饿肚子风险
财经
财经 > 正文

别放松警惕,中国人还没完全摆脱饿肚子风险

文 | 万喆 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研究员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遭遇百年疫情,让全球粮食安全问题进一步突出,全球饥饿贫困人口不减反增,粮食安全问题成为摆在世界人民面前的一大难题。

面对国内外复杂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粮食安全,把解决好14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来抓,特别是2020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再次把粮食安全的重要性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个人认为,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必须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引,处理好发展和安全、开放和安全、创新和安全、维护和塑造这四组关系。

全球粮食安全赤字有增无减

对于现在的中国人民而言,饥饿似乎离我们很远,但粮食安全却是个离我们很近的问题。

说离我们近,所谓“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就是人类生存的底线问题,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底板问题,是社会维持稳定的底线问题,谁都不能、不会去否认。

与此同时,粮食问题似乎又离我们很远。上世纪80年代,我国已经基本解决了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饿肚子”问题似乎早已离我们远去。

而2020年,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我们愈加觉得,所谓“粮食安全”,仿佛已然是一个离大家生活相当遥远的概念。

但2021年刚刚开始,当我们把眼光放到遭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的外部世界,会惊奇地发现,原来粮食安全问题离人类那么近。

▲2020年4月3日,重庆市民在一家超市的粮食销售区域内选购大米。图/新华社发

从国际层面看,全球粮食安全赤字有增无减。全球濒临50年以来最严重的粮食危机。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国际粮食市场出现较大波动,加之蝗虫灾害、极端天气等因素影响,全球粮食安全形势愈发严峻。

《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提到,2019年,全球近6.9亿人处于饥饿状态,与2018年相比增加1000万,与5年前相比增加近6000万。2020年,全球预计将至少新增8300万饥饿人口,甚至可能新增超过1.3亿。

联合国粮食计划署与粮农组织发布的《严重粮食不安全热点地区早期预警分析》显示,至少25个国家将面临严重饥荒风险。保护主义抬头则进一步引发粮食供应链安全。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当前全球粮食供给较为充足,2019至2020年度世界粮食(不包含大豆)供给量为34.7亿吨,总需求量为26.7亿吨,期末库存近8亿吨,供给原本足以保证需求。

但是新冠肺炎疫情以来,俄罗斯、越南、埃及、印度等多个国家限制甚至停止粮食出口,全球粮食供应链受到较大冲击,加之一些发达国家因封城措施导致民众恐慌囤积食品粮食,那些严重依赖粮食进口的国家更是陷入了极大的被动。

中国粮食安全稳中有“忧”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让中国人民彻底告别饥饿。

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粮食安全。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考察农业,强调要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并一再要求厉行勤俭节俭,反对餐饮浪费。

2020年在遭遇新冠肺炎疫情的情况下,我国夏粮再获丰收,产量达到2856亿斤,创历史新高,比上年增加24.2亿斤;早稻种植面积比上年增加470万亩,扭转了连续7年下滑态势。

▲2020年7月8日,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虹星桥镇谭家村,村民进行水稻秧苗补种和单季稻抢播。图/视觉中国

粮食连年丰收,为我国应对风险挑战、稳定经济社会大局发挥了“压舱石”“稳定器”作用。特别是2020年,中国决胜脱贫攻坚,彻底告别“绝对贫困”,贫困县全部摘帽,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也是在2020年,在中国粮食安全形势良好的情况下,在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再次把粮食安全摆在突出重要位置,种子和耕地问题被列为2021年经济工作的八大重点之一,充分体现了党中央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和强烈的底线思维。

成绩面前,也要清醒看到,总体而言,中国粮食安全形势是稳中有“忧”。这里的忧到底是什么?个人归纳认为,主要体现在“三低一高”,即规模化程度低、人均耕地面积低、人才储备数量低和种子对外依存度高。

一是规模化程度低。我国小农户数量占农业经营主体的98%以上,粮农的户均规模仅7亩。规模化低使得农业生产难以实现大型机械化,这让我国亩产成本、农业人工价格和粮食价格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

二是人均耕地面积低。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土地用于支持城镇化和工业化,而务农效益差也导致大量农业人员进城务工,撂荒面积逐年增加,耕地流失严重。已耕种土地的复种指数减少,2019年全国复种指数为122%,比历史最高值下降了23个百分点,保持种粮面积压力大,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

▲2017年12月22日,四川华蓥市组织人员对华蓥街道的5个村的撂荒地和荒坡地进行整理,建设高标准农田。图/IC photo

三是农业人才和从业人员储备数量低。我国农业劳动强度大、工资低,缺少城市“五险一金”保障,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体育与娱乐等生活设施严重滞后,难以吸引年轻人口务农,农业劳动力人口日益萎缩。

农业真正的现代化需要优质人才储备,但目前社会中金融、计算机等学科的吸引力强于传统学科,农业大学吸引优质生源的能力不足,农业大学的学生缺乏实践知识,很少把去农村工作作为职业目标,农民也缺少应用技术的专业知识,农业科技人才后备乏力。

四是种子对外依存度高。种子对农业的重要性好比种子就像农业的“芯片”。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对种子的重要性作出如下表述:“关键时候,一粒小小的种子能够绊倒一个巨大的国家;种业的安全关系到粮食的安全,也关系到国家的安全。”

中国是粮食生产大国,也是种子需求大国,但中国种子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却不强。我国种业起步较晚,发展时间较短,直到上世纪90年代后期,才进行了实质性的商业化、市场化改革。世界绝大多数种子供应已被美、法、德等西方国家种业公司垄断,跨国种业巨头对中国市场的控制力也在逐渐增加。

保障粮食安全的四组关系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我国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2021年世界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复苏不稳定不平衡,疫情冲击导致的各类衍生风险不容忽视。”

粮食安全就是疫情冲击重大衍生性风险之一,从总体国家安全观角度看,经济安全是基础,粮食安全则是经济安全的底线。要保障中国的粮食安全,必须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处理好发展和安全、开放和安全、创新和安全、维护和塑造这四组关系。

一是处理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统筹发展和安全纳入经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的指导思想,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2021年是中国开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发展尤为重要,我们要认识到发展是第一要务,是经济安全的根本保障,没有发展,就没有经济安全,更谈不上国家的总体安全。

但同时,在当前全球化遭遇暂时低谷,世界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全球经济复苏前景存在不稳定不确定性的背景下,我们要牢牢树立底线思维,将粮食安全视为国家经济安全的底板。

▲2020年6月20日,农户在黑龙江垦区新华农场的玉米地块进行田间管理。图/新华社发

具体而言:

要将种子问题摆在农业工作的基础位置。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种业体系,不断提高农业良种化水平,建设好中国传统优良种子库,提高育种技术,让好的种子实现增量商品化。

要加速培育各粮食品种龙头种子企业,提高种子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培育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链一体化的龙头种子企业,提高各主粮品种种子行业集中度。

要将耕地保护作为农业工作的红线。强化监督管理,落实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制止各类耕地“非农化”行为,坚决守住耕地红线。

二是处理好开放和安全的关系。当前,逆全球化的暗流逐渐浮出水面,成为一股“明流”,借口“维护国家安全”成了逆全球化的“主题词”,借口“维护经济安全”成了贸易、投资保护主义的“挡箭牌”。同时,新冠肺炎疫情加剧粮食领域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一些粮食出口国出于各种因素推出了限制出口和加征粮食出口税的措施。

我国是世界上仅有的5%能够实现粮食自给的国家之一。但国外风险已经影响我国粮食产业发展,表现为国内外粮食价格倒挂,国内市场受到挤压,粮食“三量齐增”(高产量、高进口、高库存)现象依然存在,饲料及国内畜牧业受国际大豆市场价格传导影响大,外资粮企已逐渐竞争布局我国粮油市场等。

尽管如此,中国的粮食安全仍然应该放在开放的大局中谋划考虑,对于有生产能力的作物采取主动适度的进口有其必要性,这既是中国作为世贸组织成员的责任,也可减少环境压力,提升经济效益,同时还能在全球的调剂余缺中满足国人对粮食消费品质的新需求。

三是处理好创新和安全的关系。全球化也是一把双刃剑,全球化给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廉价方案,但也容易滋生科技企业创新的惰性。当购买跨国公司的种子比中国农业企业自我研发更为便利、更节约成本,中国农业企业的资金就涌向了购买跨国公司的种子。

当发展的命运完全依赖国外的技术,当我们因为全球化的便利放弃了“发展要依靠自力更生创新发展”,我们的经济安全就失去了依托,全球化很可能会给你沉重一击。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民族种业振兴是提升我国农产品竞争力的核心所在,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战略性物资。在保护主义抬头的今天,受不确定因素影响,一旦国际跨国公司对我国种业企业断“供”,将对我国粮食安全构成冲击。

因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强种子库建设,并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建设好中国传统优良种子库,提高育种技术,让好的种子实现增量商品化。改进种子企业与科研单位的合作模式,以种业终端市场需求为导向,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用科技力量解决育种问题,包括小麦、玉米、大豆等主要作物的育种是关键。要将新科技的运用作为农业的新增长点,进一步加强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在农业中的运用。

四是处理好维护和塑造的关系。大国的粮食安全需要维护,强国的粮食安全更需塑造,要将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塑造国家粮食安全统一起来,塑造是更高层次、更具前瞻性、更为主动而为的维护。

要坚持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相统一,树立全球合作应对粮食安全挑战的意识,加强团结协作,深化和平合作、平等相待、开放包容、共赢共享的伙伴关系。

要完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加强合作,通过联合国等机构,减少全球饥饿和贫穷现象,破除人为制造粮食危机的现象。

要将农业合作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发展方向,在沿线国家建立合作机制,从政策、技术、综合角度采取提升共同体粮食安全的措施,确保沿线国家粮食安全的水平。

在此基础上,中国可先与友好国家建立海外10亿亩耕地或1.5亿吨粮食的多元、长期海外“供应链”,通过合作开发、长期租用、期货等多种途径进行经营,确保我国拥有人均稳定进口粮食70-100公斤的能力和基础。

要发挥资金融通作用,通过银行和基金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给予农业合作更多支持,增强政策协同。支持更多有实力的粮食企业走出去,在沿线国家大力推广绿色农业,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总监制:陈良杰

监制:夏宇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