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昌武:企业与个人的发展之路 唯“变”不“变”
财经
财经 > 财经资讯 > 正文

张昌武:企业与个人的发展之路 唯“变”不“变”

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深刻影响到了每一个经济体,每一个企业,每一个个人。危机的背后,是变局,也是新的机遇。

凤凰网财经《封面》推出《破局与新生》系列解读,复盘和采访16位行业精英的人生履历和故事,从他们的经历中,鉴往知来,共励同仁。“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新开局。

对于天空的探索,国人自古至今,从未停歇。

从古老中国时期墨子的木鸳,张恒的木鸟,到近代“长征”系列火箭、“神舟”系列飞船、“嫦娥”系列卫星的相继发射,无一不在印证千万年来,国人对于这片苍穹的向往。

在我国航天技术的高速发展之下,商业火箭也渐露头角。作为我国第一批试水商业火箭的人,张昌武坚信,对于国内商业运载火箭来说,最好的时代正在到来。

跨界商业航天的底气

相较于国外相对成熟的商业航天,我国商业航天自2015年才开始起步。

在民营航天企业进入大众视野前,中国航天产业已经开始进行了漫长的变革,经历几代航天人的漫长探索和创新,中国航天正在加快腾飞,加快迈进世界航天强国之列。2014年,《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出台,明确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卫星研制、发射、运营等整个产业链。

除了政策的利好之外,此时,欧洲等市场、资本条件成熟的国家和机构更加注视寻找与中国业内企业合作的机会,我国商业航天正迎来一片“蓝海”。

与此同时,SpaceX的巨大成功,不仅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也让全世界的人看到了商业航天的潜力。国内资本纷纷出手加码,跃跃欲试的人不在少数,而张昌武也是其中之一。

在此之前,金融出身的他,获得清华大学MBA学位,并且先后就职于汇丰银行运营部、西班牙桑坦德银行亚太区战略部等,俨然是商业佼佼者。因为与王建蒙、吴树范两位资深航天人熟识,人才的加持也让张昌武更有了跨界航天的底气。

“一个人选择在哪个行业创业取决于他自身的资源禀赋。”

对于张昌武来说,天时地利人和,都齐了,他的民营火箭梦此刻被点燃,蓝箭航天应运而生。

坠落亦是一种积累

按照运载能力,卫星火箭可大致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在分析了目前整个国内市场之后,张昌武将筹码压在中大型火箭上。

其中一个方面是因为就我国目前的火箭研发与制造大环境而言,固体小型火箭市场已经是一个进入者众多、成熟型号众多的红海市场,留给民营航天企业的发展空间微乎其微。

其二则是基于全球火箭发射数据,中型运载火箭无论是中国还是全球发射次数是最多的。而且,从成本及发射效率来看,中型火箭表现最优,是真正符合市场经济性、深刻理解并能满足下游客户需求的火箭产品。2016年下半年,蓝箭航天开始着手布局液体发动机火箭研发。

但第二个问题又摆在了面前,液体火箭研发周期长。在此之前,民营公司能不能走通运载火箭生产、运输、发射各环节还是未知数。

2017年年中,国内第一枚民营固体运载火箭 “朱雀一号”的研制与发射计划同步展开。经过1年多的研制,2018年8月,“朱雀一号”即总装完毕。

两个月后,“朱雀一号”和蓝箭航天一同迎来了大日子。2018年10月,“朱雀一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发射,但是在一二级成功分离之后,未准确入轨,坠入大气层。

虽然这枚研制了一年半的国内首枚民营火箭还能没能逃离坠毁的命运。但是,这次发射的意义也是颠覆的。

“不入轨,对我们来讲是一个遗憾,离实现奇迹还差了一步。”差一步的成功让张昌武备感惋惜,但同时,也是振奋的,“在‘朱雀一号’发射前,我们打通了运载火箭所需的能力链条、供应链条、体系链条、发射链条这四大链条,证明在中国,民企发射运载火箭是可以做的。”

对于张昌武来说,这次试水让他们掌握了做民营火箭最宝贵的财富。而在运载火箭这样一个高技术、高资源壁垒的行业中,蓝箭航天已经率先形成了在覆盖到全产业链条的能力和技术壁垒,产品多项关键技术也已经被验证。

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着实难,“朱雀一号”用切切实实的一年半,不仅让蓝箭航天这个名字留在了商业航天历史上,也给了商业航天行业整体以信心。

目前,蓝箭航天的中型液体火箭“朱雀二号”也在紧锣密鼓的研制中,张昌武表示对这枚火箭充满信心。

拓宽世界的“边界” 唯“变”不“变”

人类的每一次进步,都得益于先行者在边界处的不断试探。而目标越宏大,相对应的过程也更为艰辛。

如今,受到疫情影响,涉及范围极广的火箭产业链接上下游不免被波及。但变局也是企业的试金石,能够在变局中保全自身,考验的正是企业的自身基础和核心基础设施是否稳固。尤其针对航天这类高风险行业而言,战略上坚定,战术上应变尤为重要。

在张昌武看来,对于企业而言,在变局中更需要坚定目标,保持自我更新的生命力。

“企业的发展和个人的成长途中,唯’变’不’变’。尤其对于大部分的创业期企业,生存与死亡成为非常现实的问题,任何错判和应对失误都将带来极端的后果。”

目前,蓝箭航天是国内目前唯一自主掌握中型液氧甲烷发动机全部核心技术的民营航天企业,凭借其自主研发的80吨级推力液氧甲烷低温发动机,成为国内唯一、全球第三家具备液氧甲烷发动机设计、制造能力的民营企业。

尽管疫情当下,张昌武依然看到了民营火箭这个行业巨大的市场潜力,未来他表示将依旧坚守自己的初心,“选择正确的事,而不是简单的事“,带领蓝箭航天向更远的边界探索。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