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凤凰网港股特约香港财经大V Option Jack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的交易只能用「一塌糊涂」来形容,交易的来回止损,使我走到不得不作出重大检讨的时刻。
在事后检讨中不难发现,应该是过于频繁的进出买卖,把短线及中线的交易思维混在一起,短期观点影响中期看法的原因。
我的短期交易以2~5天,而中线约两周至3个月不等,本来以为两种交易思维可互不抵触,和平共处,但后来发现这个问题必须修正,一个思维不可能预期在同一个标的物是下跌而作短线交易,却又保留中线看好的持仓。
即使不同股份,但总有关连,在指数大跌时,别期望已经持有的多仓的股份还可以不跌反升。
以同一股份来说,这更是不可能的事,但是短期看跌长期看升,在期权交易是可以并存的。
例如买入卖权(long put) 近月份看跌策略的标的股票,而保留远月份之前建立了远月份的卖出卖权 (short put)部位。
我经常也以买入卖权(long put) 近月为远月份的卖出卖权 (short put)作短期避险,这是很正常的思路,但在个人主观上,却出现非常多矛盾的地方,尤其是在临场的抉择上。
例如我建立腾讯的买入卖权,买入卖权(long put) 近月份,但也继续保留下月或远月的卖出卖权 (short put) 部位。
在交易思维上本来是可以共存的但却会在临场影响个人思维,把长短的部署忘记或是反悔,被临场的震荡一时之间放弃了长期的部署。
短线操作更多时候是带来中线持仓的信心问题,所以最好的方法是:必须放弃其中一个。
问题在于「预测泛滥」,太多的旧历史数据加起来变成市场直觉。
一个交易员,当你有了充分又丰富的交易经验后,对市场走势总是留着过去多年累积的旧印象,更多的历史旧记忆都是「片段的」、「零碎的」,很难从过去的回忆中,把每个细节的演化流程逐一的拿出来分析。
于是我开始以计算机数据回测来帮助找回片段式的记忆,但却对交易决策上的帮助不大。
其实我在1995年时,已经开始简单的程序交易「机械化交易方式」,虽然曾经有过80%的精准成功率,但到后来因过渡投入,过渡开发,加上缺乏周期的研判,最后在连续大败7成的失败率后放弃,却在往后的日子,经常让我发现那些,「失败作品」又活起来了。
我现在所采用的反而是比较简单的思维系统,我从没有任何系统到开始有交易系统,到将简单系统进化到「复杂化」,然而暴利之后就是暴赔的时候,然后又再将系统修正,出来的结果却是,几乎接近重回当初的精简模式。
主要是在发展所谓走势模式的研究判断时,因为有太多的直觉,太多的历史记忆,太多的数据,以致使各种模式的互相矛盾,互相抵消,经常面对两难,做或不做,这次要相信那个模式,那个系统?
继续顺势做多?或是相信逆转讯号做空?
就像最近的恒指,是牛市的调整,还是熊市的开始?
【作者简介】Option Jack:
国际市场资深全职交易员,32 年市场实务期货期权交易经验。
前投资机构交易员、前投资机构资深分析顾问。
前理财周刊期权专栏主笔、经济一周 期权专栏作者。
在多个著名财经媒体包括 Now 财经台、新城财经台、策略王直播嘉宾。
有畅销著作:《盘房爆炒30年》及《哪有一天不交易》
【独家声明】本文由凤凰网港股独家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免责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凤凰网港股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依据。凤凰网港股不承担由此引起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