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月CPI涨幅由正转负!所为何因?这两大影响是关键
财经
财经 > 财经资讯 > 正文

-0.3%,1月CPI涨幅由正转负!所为何因?这两大影响是关键

2月1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1年1月份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数据。

同比看,CPI涨幅由正转负,基期效应和春节错位扰动是主要原因。环比看,CPI涨幅比上月扩大。PPI方面,原油、铁矿石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延续上涨势头,带动PPI环比上涨1.0%。PPI同比则结束了自2020年2月以来连续11个月处于的负值状态,转为上涨0.3%。

央行在2020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2020年第四季度以来,我国 CPI 降至零附近运行、个别月份为负,主要受疫情、猪肉价格波动、高基数等因素影响,2021 年初还会受到春节错位的扰动,这些影响是短期、暂时的,待基数效应和供给扰动逐渐消退后,CPI 有望回升趋稳。

除了数据本身,今年价格数据进行新一轮基期轮换。本月的CPI、PPI数据也是以2020年为基期的首次发布。据国家统计局城市司负责人介绍,此次基期轮换增加了外卖、母婴护理服务、新能源小汽车、可穿戴智能设备、网约车费用等新兴商品和服务项目。权重调整则剔除了非洲猪瘟、新冠疫情等对居民消费支出的异常影响,调降了食品烟酒、衣着、教育文化娱乐、其他用品及服务权重,调升了居住、交通通信、医疗保健等项目权重。

居住、交通通信、医疗保健等权重调升

开展基期轮换是价格统计调查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国际惯例和通行做法。按照统计制度规定,我国CPI、PPI和住宅销售价格指数每五年进行一次基期轮换。2021年-2025年,国家统计局将编制和发布以2020年为基期的CPI、PPI数据。

本次价格指数基期轮换的最大看点在于,CPI数据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反映更加客观全面反映居民消费价格水平。

据国家统计局城市司负责人介绍,价格指数的基期轮换既包括调查分类目录、代表规格品和调查点的调整,也包括分类权数的调整。

在调查分类方面,国家统计局参考联合国制定的《按目的划分的个人消费分类(COICOP)》与我国的《居民消费支出分类》,结合实际情况调整了调查分类目录。调整后的调查分类目录大类保持不变,仍为8个大类,基本分类从262个增加至268个,在对部分消费项目删减、合并的基础上,增加了外卖、母婴护理服务、新能源小汽车、可穿戴智能设备、网约车费用等新兴商品和服务。

在调查点方面,国家统计局根据最新的调查分类目录,结合市场销售实际情况,重新抽选了调查网点。

在分类权数方面,国家统计局从住户收支与生活状况调查中获取到最新的居民消费支出数据,结合2020年开展的权数专项调查结果和相关行政记录,并参照当前国际做法,剔除了非洲猪瘟、新冠疫情等对居民消费支出的异常影响,对各分类权数进行了重新测算,以更加合理准确地反映居民消费结构。

与上轮基期(2016年—2020年)相比,新基期的权数总体变动不大。其中,食品烟酒、衣着、教育文化娱乐、其他用品及服务权数约比上轮分别下降了1.2、1.7、0.5和0.4个百分点,居住、交通通信、医疗保健权数约比上轮分别上升了2.1、0.9和0.9个百分点,生活用品及服务权数变动不大。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负责人表示,基期轮换后,调查分类目录、代表规格品、调查点和权数的变动均会对价格指数涨跌幅产生一定影响,但这些因素的影响幅度和方向各不相同,综合起来对总指数的影响相对较小。经测算,本次基期轮换对CPI和PPI各月同比指数的影响平均约为0.03和0.05个百分点。

该负责人也强调,CPI只是衡量价格水平变动的指标之一,它反映的主要是居民消费领域的价格变动情况,不包括生产、投资等领域价格,也不能代表全社会的价格总水平。开展宏观经济分析时,应根据需要全面关注多项指标,综合判断使用。

财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表示,本次基期轮换短期将使2021年CPI中枢微升,长期降低CPI波动幅度。这次轮换调整降低了“吃、穿”等分类项权重,提高了“住、行”等分类项权重,更贴近实际情况。

CPI同比再次落入负值区间,主因为春节错位和高基数

2月10日发布的数据是以2020年为基期的全国CPI和PPI数据首次发布。

如市场多数人士预期,2021年1月CPI同比由正转负,而其背后的原因在于,受春节错位和去年同期高基数的影响。这在具体数据中有所体现,据测算,在1月份0.3%的同比降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1.3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1.0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表示,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下降0.3%,主要受服务价格同比下降较多所致。去年1月份恰逢春节,且疫情影响还未显现,服务价格上涨较多。今年2月份过春节,加之局部散发疫情影响,1月份居民出行及一些接触式服务消费均有减少,出行类服务价格同比下降较多。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我国不存在通缩基础,价格因素暂不对货币政策构成制约。本月CPI同比涨幅由正转负,核心CPI首次转负,主要受去年基数效应较高、春节错月、今年倡导本地过年等多重因素影响,数据中的扰动因素较多。要看到,我国经济正在稳步复苏向好,随着疫情影响逐渐消退,国内需求将逐渐释放,有望带动旅游、餐饮、住宿等行业恢复和价格上涨。去年基数回落后,CPI会重新转正,不必对本月的负增长过度解读。

伍超明分析,核心CPI出现有数据以来首次转负,反映居民消费需求依然偏弱。但预计2月份CPI同比大概率恢复正增长。

央行2020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2020年第四季度以来,我国 CPI 降至零附近运行、个别月份为负,主要受疫情、猪肉价格波动、高基数等因素影响,2021年初还会受到春节错位的扰动,这些影响是短期、暂时的,待基数效应和供给扰动逐渐消退后,CPI 有望回升趋稳。

CPI环比涨幅扩大,央行:不存在长期通胀或通缩的基础

环比看,受节日临近、局部地区疫情和低温天气等因素影响,CPI上涨1.0%,涨幅比上月扩大。其中,食品价格涨幅扩大1.3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78个百分点。非食品中,受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影响,汽油、柴油和液化石油气价格也均上涨。

民银智库宏观区域研究团队负责人应习文表示,CPI的环比上涨因素主要来源于食品与能源。

近期,多个部门相继出台政策措施,确保做好春节期间保供稳价工作。国家发改委要求各地围绕粮油肉蛋菜等重点品种做好供需调度衔接,加大储备投放力度。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关于做好近期价监竞争重点工作的通知》,强调加强米面油、肉蛋奶、蔬菜、水果等生活必需品价格监测监管,对供应偏紧、价格上涨较快的,严厉查处囤积居奇、哄抬价格、价格串通等违法行为,确保市场供应,稳定价格秩序。商务部会同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邮政局、中国消费者协会等共同组织为期30天的“2021全国网上年货节”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2月10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商务部消费促进司司长朱小良表示,全国网上年货节活动开展20多天以来,进展顺利,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到现在为止的网络零售额已经超过7000亿,在线餐饮销售额同比增长了近50%,一些实体零售企业线上销售占比达到了去年农历同期的三倍,带动整个销售额大幅提升。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郑后成对记者表示,2月份CPI同比有望接近0值。3-6月,随着对猪肉需求的下降,叠加猪肉供给的上升,猪肉平均批发价大概率下行,猪肉CPI当月同比大概率继续承压,将对3-6月的CPI当月同比形成拖累。

伍超明表示,考虑到基期轮换的影响,2021年“猪肉价降、非食品价升”的结构性特征明显,猪肉权重下降将导致其对CPI的下拉作用减弱,而非食品权重提升将导致其对CPI的支撑作用增强,两者都意味着基期轮换将抬升2021年CPI中枢。但从长期看,由于食品价格波动明显大于非食品,调降食品价格权重将降低CPI长期波动幅度。

央行2020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强调,未来一段时间国内外疫情演进及防控措施对供求两端的冲击还有不确定性,仍需对短期物价走势保持密切关注。中长期看,我国经济运行平稳向好,总供求基本平衡,货币政策保持稳健,货币条件合理适度,不存在长期通胀或通缩的基础。

PPI同比如期转正,市场人士:将持续上行

同比涨幅由负转正是本月PPI的又一个看点。2020年第四季度以来生产资料价格加快上涨,从市场调查来看,市场人士也对PPI表现有所预期。

数据显示,PPI同比涨幅由上月下降0.4%转为上涨0.3%。其中,生产资料价格由上月下降0.5%转为上涨0.5%;生活资料价格降幅收窄。

主要行业中,价格涨幅扩大的有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降幅收窄的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此外,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由持平转为上涨。

董莉娟介绍,据测算,在1月份0.3%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0.7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1.0个百分点。

环比看,国内需求持续改善,原油、铁矿石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延续上涨势头,带动PPI上涨1.0%。应习文表示,生产资料价格是上涨主推动力,生活资料环比也小幅上涨,但由于去年基数原因,同比下降0.2%。

董莉娟表示,近期国际原油价格继续上涨,带动国内石油相关行业价格上涨较多。需求改善、成本上升拉动金属相关行业价格继续上涨。年初寒潮低温天气频发,加之工业生产稳定增长,居民取暖用电和工业用电需求大幅增加。另外,取暖需求也拉动燃气生产和供应业价格上涨。

郑后成表示,展望2021年2-5月,PPI当月同比有望迎来快速上行期。一是2020年2-5月PPI当月同比稳步走低,在5月到达年内最低点。基数走低利多PPI当月同比。二是2021年2-5月PPI当月同比翘尾因素稳步走高,在5月到达年内最高点。三是目前全球宏观政策尚处于“宽松”阶段,体现为利率处于历史低位,以及全球流动性较为充裕。四是在逆周期政策的刺激下,宏观经济进入复苏期,对相关大宗商品的需求上升。五是目前宏观经济复苏但能源企业未能同步复产,供给滞后于需求。

伍超明表示,受到国内外一系列积极因素作用,PPI将持续上行,预计2021年PPI同比涨幅将从去年的-1.8%提高至1.6%左右。

总体来看,温彬表示,下一阶段,CPI扰动仍可能较大,PPI随着基数走低将继续修复,通胀水平温和可控,也不存在通缩基础,不对货币政策形成较大掣肘。货币政策将继续坚持“稳”字当头,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的关系,预计央行将继续通过逆回购、MLF等操作调节市场流动性,降准概率降低。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