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IFT在国内成立合资公司,这一安排有何考量?
3月23日,央行官网发布消息称,为进一步提升跨境金融网络与信息服务水平,保障SWIFT境内用户(以下简称用户)合法权益和业务连续性,SWIFT与4家中资机构合资成立金融网关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向用户提供金融网关服务,包括建立并运营金融报文服务的本地网络集中点、建立并运营本地数据仓库等服务。
实际上,上述提及的金融网关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早已于今年1月成立,该合资公司的股东背景除了有SWIFT外,其它4家均为央行主管的中资机构。根据央行有关部门负责人的介绍,合资公司成立后,户通过接入本地网络集中点,可与SWIFT主干网建立稳定、韧性强和安全的连接,防止出现网络中断等异常情况。同时,将跨境金融报文信息存储在境内,并基于内部风控和监管需要使用,利于实现穿透式监管和跨境离岸数据的统筹监测,更好地识别和管理与核心服务相关的运行风险和金融风险。
合资公司做什么?
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查询金融网关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工商注册信息显示,该公司成立于2021年1月,注册资本1000万欧元,法定代表人为黄美伦(SWIFT中国区总裁),董事长程世刚(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副秘书长),其他四名董事包括SWIFT的三名高管,以及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
持股信息显示,SWIFT持股55%,中国人民银行清算总中心持股34%,负责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系统)开发运行维护的跨境银行间支付清算有限责任公司持股5%,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和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分别持股3%。也就是说,除了SWIFT外,其余四家股东均为境内央行主管的中资机构。
SWIFT是全球最重要的国际收付电文传送与交换处理体系,为全球金融机构提供支付结算信息传输服务,是最重要的国际收付清算体系的基础设施。
国际收付清算体系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各国自己主导的,主要运行本国货币的资金清算体系,如纽约清算所银行同业支付系统(CHIPS)、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等;二是各国统一共享的国际收付电讯运行体系,如SWIFT。二者相辅相成、紧密联系,缺一不可。也就是说,SWIFT只是国际收付体系中的电讯通道,它还必须与各国的资金账户清算体系连接,真正将资金从付款方账户转到收款方账户,才能完成国际收付清算,形成完整的国际收付清算体系。
据了解,合资公司作为中国境内和境外金融信息网络之间的一个关口,统一向中国境内SWIFT用户(以下简称用户)提供约定服务,主要包括两项内容:
一是建立并运营金融报文服务的本地网络集中点,为用户提供与 SWIFT 主干网的稳定、韧性强和安全的连接;
二是在中国境内建立并运营本地数据仓库,用于对跨境交易报文进行数据存储以及事后监测和分析。
央行解释为何要成立合资公司
对于为何要成立合资公司,央行作出了详细回应。
央行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随着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不断深化,我国境内金融机构越来越多使用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提供的跨境金融网络与信息服务,参与机构、业务规模日益增长,对业务连续性、稳定性和数据的合规性、安全性均提出了更高要求。前期,我国部分中小银行曾出现与SWIFT网络连接不稳定情况,影响跨境业务办理。目前,全球已有多家央行作出跨境金融报文本地存储安排,通过建立数据仓库进行合规审慎分析。
具体来说,建立本地网络集中点,主要目的是增进用户网络传输的稳定性、韧性和安全性,确保跨境金融信息服务连续处理。
“用户通过接入本地网络集中点,可与SWIFT主干网建立稳定、韧性强和安全的连接,防止出现网络中断等异常情况。”央行有关部门负责人称,同时,由金融网关公司为用户统一提供接入指导、业务咨询等专业化服务,将便利用户的业务和技术管理、也有利于进一步保障用户权益。
此外,对于为何要将跨境金融报文信息存储在本地数据仓库,上述负责人表示,由于跨境支付业务的特殊性,交易链条长、节点多,单一机构无法完整掌握业务的终态和全貌,业务信息存在碎片化、不透明的情况,既不利于金融机构实时掌握集团内跨境业务的情况,也不利于监管部门开展监管工作。
“为推动跨境金融网络与信息服务更加透明,实现穿透式监管和跨境离岸数据的统筹监测,更好地识别和管理与核心服务相关的运行风险和金融风险,有必要将跨境金融报文信息存储在境内,并基于内部风控和监管需要使用。”上述央行有关部门负责人称。
值得注意的是,合资公司的成立或也有推动跨境结算从全额结算向净额结算方式转变,而其未来影响将意义深远。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央行前行长助理张晓慧去年曾表示,依赖美元体系进行结算的惯性是可以通过精细化管理来加以改善的。当前大多数国家对美元都是采取净额结算,即国内银行内部和银行之间先清算完结,再到国外去清算。国内的银行则大多数采用全额结算方式,无论总行、分行还是海外行,都是直接通过SWIFT以及美国的CHIPS进行结算。
张晓慧进一步指出,当前全额结算的话,中国的日均结算量大约在两三千亿美元左右,若采取净额结算方式也不过1/10左右。现在的做法一方面是多付了手续费,另一方面则加剧了对美国支付结算体系的依赖。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有必要大力推动净额结算的方式。
专家建议完善人民币跨境支付体系建设
合资公司将在中国境内建立并运营本地数据仓库,这一点备受关注。据了解,出于本国金融安全的角度考虑,目前,全球已有多家央行作出了类似安排,通过建立数据仓库进行合规审慎分析。
有观点担心,跨境金融报文过于依赖SWIFT,可能存在被一些国家拿来利用作为金融制裁的措施。实际上,欧洲此前就有出于跨境支付清算体系安全的角度考虑,构建了一个“备份”支付清算体系。2019年1月,英国、法国和德国宣布建立支持贸易往来工具(INSTEX)。
因此,不少分析指出,中国也应深化人民币国际化,加速完善人民币支付清算系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陈道富曾对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表示,2008年以来各国都体会到过度依赖美元和美元支付清算体系的后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减弱对美元和美元支付清算体系的依赖。实际上,SWIFT系统是上世纪70年代开发的,以银行账户为基础,通过电文实现银行间信息传输。近几十年来,跨境支付系统有了多维度发展,一是发展了以银行卡为基础的跨境支付体系,主要有VISA、MASTER和银联。二是以电子钱包为基础的跨境支付体系,如支付宝、微信等,通过与其他国家的电子钱包标准对接,实现跨境合作。三是基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甚至是单币种的跨境支付尝试,如比特币、LIBRA等。
“未来的跨境支付清算体系已呈现多维发展,是有可能出现不同维度之间的替代和竞争的。我国宜积极推动多元跨境支付体系的发展,在完善CIPS建设的基础上,更好发挥基于卡、电子钱包和区块链的跨境支付体系的作用。”陈道富称。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高级研究员郑联盛也曾建议,中国应当借鉴欧洲经验,考虑构建一个“备份”支付清算体系。加快推进人民币支付清算体系建设,尤其是将与国家安全紧密相关的能源、粮食、矿产、基础原材料等的经贸交易、支付、清算纳入其中,形成一个完善的支付清算系统。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