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中概教育股股价遭重挫:跟谁学跌超25%,新东方跌近20%
财经
财经 > 国际 > imarkets > 正文

部分中概教育股股价遭重挫:跟谁学跌超25%,新东方跌近20%

3月26日讯,中概教育股走势分化,部分教育及培训服务股大涨,其中,华富教育涨超190%,四季教育涨近60%,华夏博雅涨近50%,流利说、红黄蓝涨超14%;在线教育股全线大跌,其中跟谁学跌超25%,新东方跌近20%,好未来跌15%,网易有道跌7%。教育部今日发布《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旨在推进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发展「互联网+教育」,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提升高等学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

部分中概教育股股价遭重挫:跟谁学跌超25%,新东方跌近20%

相关阅读:

关闭培训机构,就能减轻家长的教育焦虑?家长:也许更焦虑了

孩子要不要上培训班?这不但是家长纠结的问题,也是整个社会关注的教育问题。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陈众议提出了有关“彻底取缔校外培训机构”的建议。在他看来,孩子们在补习班里长大,缺少时间休息,超龄学习成为普遍现象,毫无意义。有一种声音认为“培训班在贩卖教育焦虑”。部分家长认为,培训机构的疯狂营销助长了教育焦虑;另一部分家长则认为,家长的焦虑根源在于升学,“机构取消了,也许更焦虑”。

那么,家长的教育焦虑从何而来?校外培训机构该取消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了部分家长、培训机构以及教育专家,来听听他们的看法。

为什么家长都在补课?

“你不补,别人也要补,你坐得住?”

周日的下午,天气还不错,袁女士坐在培训班的大厅里,无聊地翻看手机,等待孩子培训班放学。

从两年前开始,每逢周日,袁女士全家都不再安排诸如游玩、聚会等事情,因为孩子固定在这一天要补习数学。袁女士表示,每周日下午半天,这个量和孩子的同班同学相比,算是补习得比较少了。“绝大部分同学都在补课,有些家长还给娃娃报了兴趣班,到小学高年级段,兴趣班才慢慢停下来。”

与盲目跟风报班的家长相比,袁女士算是理智派,她和孩子父亲都觉得,小学阶段没必要让孩子太累,补习数学也是取决于孩子的实际情况,并且是在和孩子反复商量后达成的共识。“我也不想让娃娃太累,报班就是想让他在(数学)难题上多得点分数。”

但效果不是很好,袁女士说,娃娃目前六年级下学期,“补了两年,娃娃成绩提升不明显,我们更纠结了,不补,怕孩子成绩大滑坡,继续补吧,又觉得既然没啥效果,何必增加孩子负担。”

成华区的蒋女士也是如此。孩子上初二以后,全家人在周六都不再安排集体活动,因为孩子要补物理。蒋女士的孩子就读于成都某外国语学校,即将面临中考。“上了初二后,感觉他物理一直不太跟得上,所以赶紧到处托人问,找到了现在这个老师。”

取消机构,就能降低补课的焦虑吗?两位家长都摇头。袁女士认为,取消机构不等于所有孩子都不补课了,“你不补,别人也要想办法找人补,你坐得住?”蒋女士觉得取消机构不现实,“像我家这种情况,孩子不是学霸,本身存在补习需求,如果机构全部取消了,孩子就注定物理只能差到底吗?”

▲2019年6月15日,江苏省淮安市中考北京路中学考点,各类校外辅导班、培训班扎堆向家长游说揽生源。图据视觉中国

机构老师:

“制造焦虑肯定不对,但市场规律也该尊重”

张老师在成都某机构教语文,她认为,确实有一些同行通过制造焦虑吸引家长报班,但是这不能代表整个行业。“从我接触的家长来看,大部分其实是很理智的,都是因为孩子有补习需求,才找到机构周末继续充电……没有外面说的那么夸张,家长也不是傻子。”

家长选择补习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张老师认为,还是在于升学本身的压力。“比如小学五六年级的,家长担心初中跟不上,所以想要把基础打牢”。中学补课占比就更高了,“初中要奋战中考,高中要奋战高考,这两个阶段都是看分数,所以家长都很重视,普遍都是以补差为主。”

目前社会上对培训机构看法不一,有家长认为,贩卖“焦虑”是机构的核心销售技巧。张老师认为,培训机构在做教育,但也得做生意,“家长有教育服务的需求,我们提供了这种服务,因此收取合理范围内的报酬,这怎么就成了压榨家长血汗钱呢?房租、人力这些都是成本啊,总不能违背商业的底层运行逻辑吧。”

张老师认为,只要不是虚假宣传、师资混乱或者诱骗报名,合理合法的培训服务不应该受到太多指责,“行业乱象我们也支持整顿,但是要一刀切取消这个行业,这显然没有结合家长们的现实需求。”

机构负责人:

消灭培训机构不能治焦虑之“本”

于波是一家在线教育机构的副总裁。他告诉记者,身边确实不乏教育焦虑的家长,“孩子每个阶段他们都在操心,焦虑是个很普遍的现象。”

焦虑由何而来?于波也在思考这个问题。在他的记忆里,50、60年前,大家不觉得孩子必须上大学;哪怕在80、90年代,蓝领工人也被视为一份不错的工作;但现在,很多家长觉得,孩子上不了大学、考不上985,人生就没希望了,“整个社会的评价体系近几十年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更关注孩子教育,家长们都一个劲儿往前冲,群体焦虑迅速蔓延。归根结底,人们期望提高,但对人才的评价体系还不完善。”

其中,家长送孩子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已成为教育焦虑的一大直观体现。在于波看来,对于机构的看法,不能偏颇地一概而论,在看到行业乱象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其积极的一面。培训机构发展了30年,已成为校内教学的一大补充,“在择优录取不变的标准下,很难说培训机构就应该被取消或是被取代。毕竟,不能否认的现实是,也有很多孩子在培训机构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认可,在学习和生活上也更加自信。”

于波认为,消灭培训机构不能治焦虑之“本”,“要想遏制蔓延的焦虑情绪,就需要破除唯分数论,建立更多元的人才评价体系,不再以‘分数’来评判人才。”

专家观点:

不能把培训热的原因都推给培训机构

今年两会,多名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聚焦教育领域,提到培训机构目前存在的虚假宣传、“烧钱”营销、恶性竞争、制造教育焦虑等乱象,甚至提出了“彻底取缔校外培训机构”的建议。该建议获得部分家长支持,但更多家长表示反对。

▲网友评论

消灭培训机构,就能缓解教育焦虑吗?21世纪教育学院院长熊丙奇表示,家长支持彻底取缔校外培训机构,不过是情绪化表达。培训机构的乱象,和培训热是不同范畴的问题,“不能把培训热的原因都推给校外教育培训机构,以为取缔掉培训机构,学生的负担就减轻了。” 说到底,教育培训业是合法的产业,合法的教育培训也缴纳税收,解决大批从业者的就业问题。

那么,如果焦虑的根源不在机构,又在哪里呢?

熊丙奇认为,培训机构是满足培训需求而产生的,虽然各大机构的营销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家长焦虑情绪,但只要培训需求存在,培训机构就“消灭不了”。

同时,教育焦虑与培训需求旺盛主要源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中高考单一的分数评价体系,导致基础教育严重应试化、竞技化,家长送孩子去培训机构,是想提高孩子的竞争能力,所谓“提高一分,干掉千人”;二是学校教育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尤其是近年来存在“校内减负”的片面减负问题,结果却是“校外增负”,让培训机构的生意更加火爆。

缓解教育焦虑,何处是出路?

熊丙奇认为,若想减轻培训热度,制度改革是根本。在现有考核模式下,课外辅导和培训已然成为中小学生刚需,热度不会因叫停而降温,“建议教育部门要从抓公立学校老师教学效果,改革考试制度来着手解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比如最近教育部提出的推进课后服务全覆盖,让小学生在学校里就完成当天的作业。

此外,对于培训机构的治理,主要应着力合法、规范经营。目前来看,对于教育培训机构存在的乱象,相关部门接下来必然会启动严肃的整顿、治理程序,“虽然整顿、治理不是要关停所有教育培训机构,而是要让培训机构规范有序发展,但需要提醒的是,教育培训机构自己也要反思经营理念,调整经营方式,这将决定教育培训业的未来。”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