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重磅发声:应对美“缩减恐慌”货币政策“以我为主” 保持定力
财经
财经 > 财经资讯 > 正文

央行重磅发声:应对美“缩减恐慌”货币政策“以我为主” 保持定力

导读:“无论是去年美联储推出大规模货币刺激措施,还是未来美联储调整货币政策,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影响都是比较小的。”

4月1日下午,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人民银行副行长刘桂平、研究局局长王信、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介绍构建新发展格局,金融支持区域协调发展有关情况,并对货币政策等热点话题作出回应。

刘桂平指出,人民银行将持续加大金融支持区域协调发展力度,推动形成错位发展、各具特色、精彩纷呈的区域金融改革格局。

关于货币政策,孙国峰表示,“无论是去年美联储推出大规模货币刺激措施,还是未来美联储调整货币政策,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影响都是比较小的。下一步,关键是把自己的事办好,货币政策要稳字当头,保持定力,珍惜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

以我为主,保持定力

孙国峰在发布会上表示,我国一直坚持正常货币政策。去年2月到4月采取了力度较大的应对措施,5月以后货币政策操作回归正常。既有力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又没有搞“大水漫灌”式的过度刺激。

彼时,中国国债收益率回升后一直保持平稳。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成为常态,发挥了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的作用。2020年我国是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也是少数实施正常货币政策的主要经济体,带动了全球经济的恢复,对其他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也起了支持作用。

近期,美联储会议仍维持鸽派表态,但美债收益率持续攀升,美国通胀预期持续升温。市场担心美联储加息或缩表动作可能会提前到来,也有担心会产生一定的溢出效应。对此,孙国峰表示,“无论是去年美联储推出大规模货币刺激措施,还是未来美联储调整货币政策,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影响都是比较小的。”

他解释称,近期美债收益率上行,一度突破1.75%,推动美元升值,美元指数年初至今上涨了2.4%左右。受此影响,部分新兴经济体债务偿付和再融资风险上升,货币贬值压力加大,一些经济体加息,金融市场出现一定波动。在全球金融市场特别是新兴经济体金融市场大幅波动的情况下,我国金融市场运行平稳,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目前在3.2%附近,较前期还有所下降,我国实施正常货币政策的积极作用正在显现。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就外部形势而言,虽然美国实施了新一轮经济强刺激政策,部分新兴市场国家开启加息进程,但我国货币政策应保持定力,不应“闻美起舞”。他认为,我国一方面应密切观察,做好政策储备,严防输入性金融风险;另一方面,应坚持“以我为主”,努力保持正常的货币政策,既要更加灵活适度,也不能搞“大水漫灌”。当然,货币政策并非“万能药”,一些深层次问题还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来逐步解决。

对于未来货币政策的方向,孙国峰在会上表态:“下一步,关键是把自己的事办好,货币政策要稳字当头,保持定力,珍惜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同时,密切关注国际金融形势变化,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以我为主开展国际宏观政策的协调,保持好宏观政策的领先态势。”

专项金融政策支持区域发展

刘桂平在发布会上强调,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基础,也是社会和谐、政治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人民银行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会同有关部门,完善区域金融政策体系,积极推动金融支持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不断增强区域发展协调性。

据了解,人民银行在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热点地区,以及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等重点领域推出了众多区域金融改革的试点,并取得了积极成效。如,浙江台州市形成了以专注实体、深耕小微、精准供给、稳健运行的小微金融服务经验;河南兰考县探索出了以数字服务平台为核心的普惠金融发展模式。

目前,人民银行已经会同相关部门出台专项金融政策支持区域发展,涉及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港建设等。另一方面,人民银行正在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关于金融支持成渝双城经济圈发展,以及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的有关政策举措,相关工作正在推进。

对于金融支持区域协调发展的下一步计划,刘桂平表示,“人民银行将持续加大金融支持区域协调发展力度,推动形成错位发展、各具特色、精彩纷呈的区域金融改革格局。”

具体来看,主要有三个方向:一是继续加大金融支持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力度。因地制宜,持续推动金融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各项举措落地,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区域协调发展的质量和效能。

二是继续统筹抓好区域金融改革试验区试点。加强区域特色金融改革与创新,选择符合条件的地区推动科创金融、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等试点,深入探索金融服务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等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

三是继续推动自贸试验区金融开放创新,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良性互动。以服务实体经济、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为出发点,以金融支持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建设为重点,推动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制度,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

中国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李佩珈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预计未来区域金融改革将因地制宜,在尊重各地首创精神的同时,更加注重差别定位、错位发展、统筹推进。与此同时,把握好尊重区域改革和总量改革的关系,更加注重防范风险。”

李佩珈认为,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防范区域金融风险应是当前重点工作之一。相比东部地区,部分中西部城市的信用环境、信用意识相对薄弱,这影响了中西部地区金融资源的可获得性。特别是2020年11月以来,随着一些债市违约现象的发生,各界对部分中、西部地区的信用状况的担忧增多,这些地区发债难度上升。为此,当务之急是应加快信用环境修复,促进形成借债还钱、信用良好的金融氛围。(作者:边万莉)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