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2万亿美元“大基建”真相:留给道路和桥梁的只有5%
财经
财经 > 国际 > imarkets > 正文

拜登2万亿美元“大基建”真相:留给道路和桥梁的只有5%

▲ 图片来源:美国白宫网

文 | 新京智库特约撰稿 关不羽

据报道,当地时间3月31日,美国总统拜登在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发表讲话,并公布了一项2.3万亿美元(约15万亿人民币)的基础设施计划。该计划为期8年,旨在重建美国老化的基础设施,推动电动汽车和清洁能源,创造就业机会。

在竞选期间,拜登的团队将其“人设”对标的是罗斯福总统。然而,随着拜登上台后令人眼花缭乱的施政,让他看上去更像是林登·约翰逊。而拜登在财政政策的“慷慨”上,已经让林登·约翰逊的“伟大社会”计划黯然失色。

拜登上台后,让人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美元数字后面“0”迅速增加。如果说已经“在路上”的1.9万亿美元纾困计划还属于对抗疫情、刺激经济的“一次性注射”,那么最新出台的“大基建”方案则是改造美国的豪赌。

然而,林登·约翰逊野心勃勃的“伟大社会”早已成了空喊口号、志大才疏的代名词,拜登会不会重蹈覆辙?这恐怕大概率会发生。

拜登版“大基建”名不副实

美国基建设施落后是多年来众所公认的软肋。美国交通设施老化、互联网覆盖率低、公共设施陈旧等问题饱受诟病。

去年六月份,特朗普政府就曾推出过1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建设方案,用于美国全国范围内的桥梁、道路维修以及5G、互联网等通讯设施的建设。

美国基建问题也因此成为了那场选战的重要议题之一。拜登团队推出了7.3万亿美元的“绿色新政”方案,其中也包括了大量的基础设施方案。

拜登入主白宫后,各界对拜登版“大基建”的正式出台一直抱有很大的兴趣。

3月底以来,拜登即将推出“大基建”的消息不胫而走,外界得到的消息是总规模将达到3万亿美元以上。3月31日,拜登政府正式公布了大基建方案的第一部分,一项总金额达到2.3万亿美元的庞大计划。

2.3万亿美元的巨资将在8年内花掉,用于五大领域:

1. 向桥梁、道路、公共交通、港口和电动汽车开发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6210亿美元;

2. 直接拨款4000亿美元用于家庭护理人员和老年人和残疾人的护理;

3. 改善饮用水设施、扩大宽带接入和升级电网投入3000多亿美元;

4. 投资3000多亿美元用于建设和改造200万套可负担住房,以及建设和改善学校;

5. 投资5800亿美元用于振兴制造业、研发和就业培训等。

这一计划中,传统意义的“基建”含量很低,颇有一点“挂羊头卖狗肉”嫌疑。

有论者指出,拜登计划的“价格标签”和设计上面临争议;有些人(经济专家)惊讶地发现,该法案中大约只有5%是针对道路和桥梁的;将近20%的费用用于扩大对老年人和残疾人的护理,另外13%的费用则用于通过半导体和绿色环保的大量投资以促进美国制造业的发展。

▲ 图片来源:unsplash网

其实,这种分析只是点到即止,并未全部揭示这一所谓基建计划的真相。

在这一庞大计划中,道路交通设施的升级改造基本上是象征性的存在,涉及的公路总里程仅2万英里,不到美国公路总里程数的0.5%,高铁建设更是被排除在外。

所谓升级电网的1000亿美元,实际上是向清洁电力和其他能源转换,不仅资金规模不大,而且“绿色化”的所谓升级转换对解决美国多地区严重的电力缺口几乎没有帮助。

而其他公共设施诸如学校、保障房建设,实质上都是福利属性的,并非经济意义上的基础设施建设。

因此,与其说拜登推出的是基建计划,不如说是一项绿色化、福利化的社会改造项目。

拜登版“大基建”更接近林登·约翰逊的“伟大社会”的社会改造,与桑德斯、科尔斯特等民主党内激进左翼的方向是一致的,只是不那么激进罢了。

这项2.3万亿美元的“基建计划”仅仅是拜登版“大基建”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将在4月内推出,规模为1万亿美元,主要用于健保、儿童福利等家庭福利措施。也就是说,完整的拜登版“大基建”计划中,传统的基建含量还会进一步被稀释。

“钱从哪里来”是个硬伤

显然,拜登政府既无力也无心改变美国基础设施落后的整体局面,而是以基建为名,行社会改造之实。

这一方向对美国经济长期发展并没有多大帮助,甚至福利化的政策导向会进一步加剧美国政府的财政压力。如果福利化、环保化能够促进经济发展,那么欧盟发达国家的经济表现不应该是长期停滞的状态。

长期不可指望,短期刺激作用也不会很明显。2.3万亿美元的财政支出将在8年内使用,这意味着平均每年将有2875亿美元的预算支出。但这笔新增开支至少在这两年不会有多大经济拉动作用——去年到今年美国政府一共放水了5万亿美元以刺激经济,和这一天文数字相比,每年3千亿美元左右的新增支出不会有太大的刺激作用。这也是拜登版“大基建”计划传出至今,资本市场反应偏冷淡的原因。

更重要的是,2.3万亿美元及后续的1万亿美元,主要来源于增税。

而增税措施中,影响最大的无疑是企业税的大幅增加。再加上一些州政府也有可能在疫情过去后为了弥补财政缺口也会提升企业负担的州税,因此美国企业将会迎来一波增税高潮。

▲ 图片来源:unsplash网

与每年不到3000亿美元的财政刺激相比,企业税负增加对美国经济运行效率的负面影响会更为严重。

增加资本利得税和针对跨公司的征税,以及最近会出台的“富人税”,其实有很多规避方法,即使成功开征,税基也不过是1%的人口比例。其“均贫富”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的财政贡献。至于其他取消税收减免方向的改革,情况也类似。

“巧合”的是,林登·约翰逊的“伟大社会”计划,也是以企业税和个人所得税各增加10%为财政基础的。这一计划最终以劳而无功、激起民众巨大不满而收场。

拜登更有野心的“大基建”,能比“伟大社会”走得更远?拜登同样没有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大基建”只会加重美国经济的长期隐患。

美国政客为何对中国议题念念不忘

这一庞大计划的财政安排迟早会把拜登政府推向两难的境地:对伤害企业“太狠”导致经济运行效率下降,肯定不是拜登政府追求的目标。但是,增税的财政效果不如预期,会迫使政府以提高负债,这又是美国公众难以接受的结果。

这一两难本质上来源于美国公众的心态,既要做大福利化的蛋糕,又要绿色环保的高大上,还要紧盯政府赤字。

公众彼此矛盾的诉求要求政府的财政政策在“三个鸡蛋上跳舞”,结果却是政策目标相互踩踏。

比如,增税政策将会沉重打击美国本土的制造业、中小型企业,这和拜登“大基建”中斥巨资促进制造业发展的目标是明显冲突的。

然而,至少到目前为止,美国主流舆论还没有警觉其中的问题。除了少数保守派人士的质疑之外,主要的“批评”是来自“进步人士”,他们认为拜登“做的还不够”。

美国一些论者盛赞拜登的将会像罗斯福和林登·约翰逊一样成功。

值得注意的是,拜登的基建计划公布后,其正反双方都把中国带入了议题。

特朗普指责拜登的计划过于激进,“会让中国受惠”——指的是中美贸易顺差会扩大。

而拜登团队在宣传这一计划时则声称这将“赢得对中国的竞争”。尽管从选战以来,美国普通公众对中国议题关注度并不高,却没有改变美国政客对中国议题的念念不忘。这已经是美国社会高度分裂的常态化表现了。

拜登“大基建”短期对中国经济影响不大

那么,拜登的大基建会对中国产生多大影响呢?由于真正的基建项目含量并不高,对贸易的影响不会大到让特朗普“担心”的程度。

不过,中国产业界也不要误判美国的基建能力,其中确实有潜在的商机,但是其基建计划长达8年,且中美关系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美方因大基建产生的需求并不会高度依赖中国产能。

至于“赢得对中国的竞争”也只是拜登团队的宣传而已。中美之间的竞争从来不是、未来也不会是单纯的政府事务。正如当年的美英等竞争,国与国之间盛衰消长,取决于经济运行效率、社会文明程度等综合因素,既不是一朝一夕之间,也不是政府的意愿就能改变的。

总体而言,拜登政府的“大基建”计划短期内并不会对中国或全球经济产生实质影响。但是,拜登的政策方向是值得注意的。

如果拜登继续延续这样改造美国社会的“大手笔”,导致美国经济“并发症”恶化、美元地位下降,那么对全球经济、政治局势的冲击会是非常严重的。

林登·约翰逊总统让美国深陷经济衰退和越战双重危机的前车之鉴,并不遥远。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