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财经6月20日讯,在经历了2020年的疫情“破局”之后,2021年,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一起迎来了“新局”。全球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经济局势前景如何?中国开放创新如何推进?开新局,敢为先,由凤凰网、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主办,凤凰网财经承办的“2021凤凰网(夏季)财经峰会暨天籁思享荟”在北京举办,本届峰会以“新局与敢为”为主题,东风日产天籁为战略合作伙伴。盛邀三十多位顶级财经智囊共聚一堂,论道改革,破解迷局。
在“新发展蓝图:迈向碳中和之路的中国经济”环节中,中美绿色基金董事长徐林提出,“我们过去碳排放比发达国家累计排放的总数要少,当前中国人均碳排放只有美国的一半,中国承担了更多碳减排的责任。气候变暖是人类面临的一个共同的挑战,中国致力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也在这个领域承担更多责任。”
徐林表示,减少碳排放对中国战略也存在好处。“中国是能源进口大国,能源资源禀赋并不出众,假如可以利用实现绿色能源的替代,我们可以提高国家能源安全自主安全保障能力”。徐林特别强调“交通运输的必须减碳的领域,行业贡献可能在26%、27%水平,这个行业如果不实行动能的改变,对碳排放肯定是非常不利的”。
对于近两年的新能源车热潮,徐林认为存在产能过剩的可能。“新能源热潮是大浪淘沙的过程,真正具有核心技术,并且成本和规模方面存在优势,又能更好的迎合消费者多样化需求的企业才能够活下来”。
对于碳减排实施过程中徐林表达了自己的一些忧虑。他表示 “实现碳减排最好的办法就是政府围绕碳达峰和碳中和建立一套好的激励机制和政策的引导机制,企业会围绕激励政策引导,积极、主动、自觉的进行碳减排”。
徐林还以接触到的一些企业为例,“伊利作为一家有社会责任的企业也在追寻社会责任,所以很早就在生产过程中考虑到节能和碳减排。据了解,伊利过去已经减少600多万吨二氧化碳排放,这就是企业自觉的表现”。
(本文章版权归凤凰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