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航天科技(1725.HK):大湾区航天商业巿场巨大 投资概念稀缺可期

香港航天科技(1725.HK):大湾区航天商业巿场巨大 投资概念稀缺可期

亚马逊创办人贝佐斯(Jeff Bezos)定于7月20日乘坐旗下太空公司「蓝色起源」的New Shepard火箭,展开首次太空旅行,但日前英国富商理查德·布兰森(Richard Branson)已比他早了九天上太空,结果风头被抢。但无论哪一个人先上太空,对航天商业巿场来说,都是一个重要里程碑。

而巿场对航天概念的投资热情亦正逐步升温,将布兰森送上太空的维珍银河(Virgin Galactic Holdings Inc., SPCE)股价近日有回调,但近期整体表现强势就是最佳证明;至于由特斯拉(Tesla Inc., TSLA)创办人马斯克Elon Musk创立的SpaceX,亦计划提供民营航天制造及太空运输服务,属市场上罕有具「太空经济」概念的公司,根据该公司最近的一轮融资,估计总市值已高达740亿美元的天文数字。所以航天概念的投资方向已成熟,不再是遥不可及。

众所皆知,近年中国的经济可傲视欧美经济体,其中之一就是互联网经济的成功发展,从电商到物流派送、从定位系统到车载系统,在互联网经济发展的背后,卫星应用才是功不可没。

有研究指,至2020年,共有3,372颗人造卫星围绕在地球外,但到了2030年或将有「5万颗」卫星飘在太空。

21世纪以来,全球范围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迅速,呈现持续快速增长态势。据美国卫星产业协会(SIA)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航天产业规模为3,660亿美元,较2018增长1.7%。其中卫星产业总收入2,710亿美元,卫星产业总收入占全球航天产业规模的74%,其地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目前,全球卫星产业收入主要仍来自卫星服务以及地面设备制造业。其中地面设备,收入为1,303亿美元,占比为48.13%;其次是卫星服务收入为1,230亿美元,占比为45.44%;卫星制造的收入达到125亿美元,占比为4.62%,仍位列第三;而卫星发射服务仍居末位,年收入仅49亿美元,占比为1.81%。

卫星应用是指将卫星技术的成果及其开发的太空资源在经济建设、国家安全、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等诸多方面的应用,中国的卫星应用是整个卫星产业链中的一部分,亦是国家大力支持的层面。

按所服务的对象分,卫星应用可分为军用、民用两大类;按技术领域和服务方式分卫星应用目前主要包括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和卫星遥感等。

近年来,国家相关部分大力支持加速以卫星通信广播、卫星导航、卫星遥感应用为核心的卫星应用产业发展,建立完整的卫星运营服务、地面设备与用户终端制造、系统集成及信息综合服务产业链,促使卫星应用产业为经济社会发展更好服务。

目前中国的卫星制造和卫星发射由少数企业垄断,但亦因为如此,相关企业的前景可期。

近期港股当中,香港航天科技(1725.HK)(前身:恒达科技控股)可谓令人刮目相看,公司在4月22日宣布「易主」,香港航天科技宣布向恒达大股东,买入63.75%的股权,代价为2.87亿元,由于航天集团本身有7.2%,交易完成后70.95%股权,成为了新主,交易触发全面收购,全购价2元。恒达亦宣布改名为「香港航天科技集团」。

根据公告,香港航天科技集团主要从事卫星制造、卫星发射、航天测控及航天数据服务,弥补航天产业区域商业空白,推动航天技术市场化,服务区域航天商业化需求及投资控股。

2020年6月接受过多家媒体的访问,当时的香港航天科技集团,已宣布首个星链计划「大湾区金紫荆卫星星座」,冀将165个卫星送到太空。

被注入了「大湾区卫星股」的概念,香港航天科技成为港股稀缺概念股。金融股最爱新概念股份,加上能配合国家政策层,股价从4月中旬的约3港元水平升至7月中旬约40元水平,升幅至少超过2,800%,巿值截至7月14日,录得98亿人民币。

星链计划是否有点印象?没错,这正与特斯拉创办人马斯克的Starlink概念相似。

目前香港航天科技正逐步开展其卫星制造业务,根据公司的网站显示,公司自「易主」后不断签战略合作协议,中科院云计算中心、华为也是合作对象。

7月7日,公司就宣布与华为云香港订立合作协议。据此,订约方同意作为合作伙伴,于粤港澳大湾区共同搭建遥感大数据及AI服务平台。董事认为,透过与华为云香港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并且透过技能、知识及专长整合、扩展客户群创造协同效益。该公司将获得运作「金紫荆星座」项目项下金紫荆平台所需的技术支持,以提供卫星数据接收及应用服务,以及遥感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服务,从而进一步发展集团的航天业务。

截至2021年初,华为云香港已上线220+云服务及210+解决方案。董事亦认为,依托华为云香港的品牌及规模,集团或可提升在提供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服务方面的企业形象及知名度。

总括而言,与美国的同类公司估值比较,固然有天壤之别,纵香港航天与上述两者的业务及规模不尽相同,但市场气氛往往正是投资的参考方向之一,在想象中国卫星产业链巿场之巨大,再审视香港航天科技之巿值;而且从技术上看,其股价已经过两个多月的调整,走势已现突破,一举升破24至25元水平密集区,反映短线走势的10天线正抛离20天和50天线,MACD牛差距亦逐步扩大,且看中长线能否有力再攀登4月的50元高位。

免责声明:本文不代表凤凰网港股立场,不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