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值得反复回味!全面复盘1907年美国金融市场的“至暗时刻”
财经
财经 > 财经资讯 > 正文

历史值得反复回味!全面复盘1907年美国金融市场的“至暗时刻”

文∣蓝狮子

“这场危机对整体经济的危害是历届政策制定者都不会忘记的。”

这场恐慌慌导致美国的生产减少11%,进口减少26%,失业率从3%上升到8%,破产公司数量达到历史第二高峰。

这便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金融危机之一: 1907美国大恐慌

危机终结了美国的国家银行时代,加快了美联储的诞生。

即便是100多年前的美国,作为列强中最年轻的国家,尽管是经济繁荣时期也难以抵挡这场金融危机所带来的破坏。在危机爆发的纽约,挤兑不仅让金融机构岌岌可危,还引发了前所未有的失业潮。

但这也是一场空前一致的救市行动

虽然大恐慌重创了纽约并且波及了美国经济的基本面,但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美国经济的基本面并没有发生重大的改变。再加上危机爆发之后,从政府到行业组织,从企业领袖到身陷挤兑风潮的金融机构,一场穿透整个社会的救市行动果断而且有力,在3周的时间内将危机最核心的部分成功化解。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相隔100多年的今天,新冠疫情席卷全球,我们面临同样的恐慌、同样的挤兑、同样的停摆。

这两场性质完全不同的危机,如果可以总结一下它们的共同之处,就会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危机是从看得见到看不见,再到看得见的过程

《1907美国大恐慌》围绕10月22日至11月6日三周的时间线展开,生动刻画了摩根、罗斯福、斯特朗和众多核心人物在恐慌中的心态和行动。虽然故事发生的年代在遥远的上个世纪初,但故事中的场景却并不陌生。复盘不同维度下的救市过程,本书试图从中挖掘出救市要义,为下一场危机寻找对策。因为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值得反复回味。

#1 “红色”金属危机

“历史又重演的特性,它会一直持续到教训被人领悟为止”——黑格尔

俗话说天灾人祸,这场灾难的动因恰恰正是人的行为。1907年,引爆这场灾难的是一种叫 铜的有色金属 。1907年铜业公司的股票被大量用作抵押物来获得银行贷款,从而与金融业进行捆绑,而2008年是美国的房地产行业通过次级抵押贷款与金融业深度融合。可1907年的金融市场远不及2008年那样完善,既没有央行也完全没有 金融监管 的概念。

铜产品的售价屡次下跌,然而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多家铜公司接不到大额的订单,不得不缩减产能。与此同时,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中,钢铁类股票的交易量急剧缩小。

市场本就岌岌可危。

海因策 兄弟是彼时知名的投资家,对铜业一向抱有极大的兴趣,他们发现,有人在无货沽空一只叫联合铜业的股票。这种做法如果得逞会导致股票的大幅下跌,而这对海因策不利。于是,他们向经纪公司发出大批购入这只股票的指令。

可并没有人刻意沽空这只股票,海因策的判断也是错误的。他们对股价的操纵却引发了市场的大量抛盘,导致这只股票走出了一个先涨后跌的走势。

同海因策家族建立联系以来,贸易国民银行一直接受铜业公司股票作为抵押品向海因策家族及其他人发放贷款。用现在的说法,这是典型的关联交易。 由于铜业股票价格暴跌,贸易国民银行的抵押品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这件事触动到了纽约结算行,纽约结算行协会宣布史上最严厉的惩罚措施: 立即取消海因策兄弟所有金融活动的参与权。 可行长的职务并不能空缺着,此时却没有人乐意接受这个烫手山芋。

而灾难总是相伴而来,10月21日在收盘以后传来了这样的公告: 商业国民银行自星期二以后,将不再继续为纽约人信托公司办理结算业务。 这时,人们才意识到一个极其危险的风暴正在形成。

从这一天起,金融风暴的演化不再和铜业公司的股价紧密相关,而是对金融系统中的弱点给予致命一击。

之后,恐慌开始在纽约市全面爆发并在一周之内从银行业扩散到信托业,从纽约蔓延到其他城市。

谁也没想到,几个激进的投资人对一支“红色”金属的投机失败会给纽约金融业带来一场毁灭性的打击。

#2 沉默的“救市主”

在摩根书房的壁炉架上,摆放着一块珐琅制作的白色瓷板,上面写着普罗旺斯语的蓝色铭文:

“深思,慎言,不留文字”

摩根的寡言少语在华尔街是出了名的。一位英国的合伙人说和他聊天“是件不可能的事情,听到他偶尔哼一声,就算是跟他最亲近的接触了”。

摩根是一个深刻的矛盾体:直率又腼腆,既精打细算又出手大方,没有深不可测的城府,也从不解释自己的决策。

在1907年这场风暴来临之时,这位沉默的金融业领袖却展现出惊人的行动力:

比如,在第一次向纽交所砸钱救市的时候,摩根只用了半个小时的时间就筹集到了2500万美元的资金。

比如,在危机刚刚爆发不久,摩根把所有的信托公司总裁都召集到一个会议室,要求他们拿出1000万美元的资金来救助美洲信托。

这些看似荒唐的举动却 不乏严肃的思考 ,摩根凭借强大的号召力为市场注入了一股强大的信心。

负责调查的斯特朗在危机期间至少对12家金融机构进行了或多或少的救助。他发现,虽然每一家机构都有自己的问题, 但最大的问题并非贷款本身,而是人们的性格、偏见,以及偶尔闪现的自私和胆怯。

这时,包容不同的观点、舒缓人们心中紧张不安的情绪、鼓励那些胆小的人、以纪律约束那些懦夫,这些行动构成了救市过程中看不见的一面。它超越了救助行动本身,成为黑暗中闪烁着人性光芒的地方。

对恐慌来说, 信心比黄金更宝贵。 而摩根,正是此次救市行动中为人们内心注入确定的“救市主”。

#3 厌恶资本的总统

“罗斯福总统是一个非常有气度的人,一定会怀着同情和赞赏肯定这些人在过去两周内展现出的宝贵品质。我们几乎可以肯定这一点,而且在眼下的局面中,这种认可是非常重要的。”——《纽约时报》

毕业于哈佛大学的罗斯福对资本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厌恶。他深知社会的压迫性。1907年8月中旬,罗斯福总统又做了一场极其著名的演讲,把华尔街的金融动荡归咎于为富不仁者的阴谋,谴责这些富商巨贾企图抹黑他的这届政府。

罗斯福一直在一边旅行一边发表讲话,市场上弥漫着一种焦虑的情绪。当罗斯福明白事态的严重性的时候,他并没有阻拦财政部开闸放水、全力救市的行动。

针对过去两周金融系统的动荡,总统在不少公开讲话中阐述通过立法扩大联邦政府控制范畴、约束跨州运营公司的设想。罗斯福在谨慎考虑是否要召开国会特别会议,因为公众可能会认为政府很担心出现不利局面,最终的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

而在彼时,施莱公司因为质押的钢铁类股票大幅缩水之后收到银行的最后通牒而陷入困境。铜业和钢铁类股票都与铁路行业息息相关,这引发了最后一轮的恐慌,此时的施莱公司就是一个正在燃烧的导火索,倘若施莱公司破产,会导致危机进一步加剧和扩散,前期所有的努力极有可能化作泡影。

要避免这种局面,防止更大的危机,拯救施莱是必须做的事情。但整个纽约甚至整个美国都资金告急,如何走出施莱的困境,只能靠摩根自己想办法了。

在游说美国钢铁公司以价值3000万美元的债券换取同样价值的田纳西煤铁公司股票后,他们需要征得政府部门的同意,确切地说,是罗斯福总统的同意

面对一位素来对垄断深恶痛绝的人,他们只能做最坏的打算。

让人意外的是,罗斯福几乎在一个小时之内就做出了批准收购的决定,这与人们印象中那个对资本充满警惕、对垄断绝不姑息的总统形成巨大的反差。

“所谓的“恐慌”意味着害怕,没有来由的害怕。若要平息这场恐慌,就有必要重振人们的信心。”罗斯福在他的自传中写道,“这一举措的重点在于维护公众利益。它是挽救恐慌的唯一对策,此举也的确平息了恐慌。我对美国钢铁公司答复的大意是,我无权干预即禁止这项对挽回局面至关重要的举措。结果也证实了我的判断,这场恐慌就此平息,大众对受困公司的清偿能力立即恢复了信心。”

罗斯福对这场危机的态度之所以会从1907年8月的一场“小雪”突然转变成全力救市,也许是因为纽约经济的基本面已经相当糟糕。面对如此严峻的经济形势,任何一位总统都会对所有的救市行动打开绿灯的。

2020年新冠疫情的大流行再次引发对金融市场恐慌和金融危机应对相关话题的关注和热议,1907年发生在纽约的那场金融恐慌,在所有金融危机的研究中具有一种独特的价值。

央行和政府力挽狂澜、大手笔地砸钱救市,成为遏制危机的中坚力量。这时候,舆论大多予以肯定。但是,当央行和政府带领社会走出危机之后,人们对救市行动的批评之声却相当广泛而深刻。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