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海清:不要把人生失败归结于央行放水|前行者

2021-07-28 15:01:47前行者 来自北京市

自动播放

(本期节目由凤凰网与一汽丰田RAV4荣放联合呈现)

出品|凤凰网财经《前行者》

记者|武辰

“在PPI如此之高的情况下,中国央行反而进行了史无前例的降准,让很多的投资者和经济学家‘大跌眼镜’”。

中航基金首席投资官邓海清近期向凤凰网财经《前行者》表示,7月15号起施行的这次降准尽管看起来出乎意料,实际上是为了解决后疫情时代中国经济的“后遗症”。

“如果央行不放水,90%的人都会过得比现在更惨”,邓海清认为,央行放水首先是解决了流动性枯竭的问题,以避免引发企业倒闭后员工失业等社会问题。

他同时指出,没有完美的政策,从历史经验来看,央行放水确实造成了很大的负效应,就是分配不公平的问题,可能有房产的人什么事不做,一年的资产就涨了100万。但是“不要把自己的人生失败归结于央行放水”。

邓海清提出,未来肯定还会有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新政策出来,“无论是降准,甚至降息,我觉得一点都不要奇怪”。

根据国家统计局近期公布的数据,中国2021年6月的CPI同比上涨1.1%,但PPI(生产者物价指数)同比上涨8.8%,此前5月的PPI数据更是创下2008年9月以来的新高。

这种CPI与PPI的背离引发担忧,显然,中国PPI的上行与美元大肆印钞不无关系。

“这次高通胀最本质的原因在于美联储发钱方式的变化,2020年拜登政府上台,实际上是直接向最穷的老百姓发钱”,而这部分人的边际消费倾向最高”,邓海清指出。

根据美国劳工部数据,美国6月CPI(消费者物价指数)同比上涨5.4%,超出市场预期的5%,创下2008年8月以来最大的涨幅。

毫无疑问,美国的通货膨胀指数已经爆表。

德意志银行的报告甚至发出警示,“这可能导致一场严重的衰退,并在全球引发一系列金融危机”。

作为世界货币,美国搅动的必然是全球经济,这场持续的大通胀是否会导致中国市场迎来一轮“输入性通胀”?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央行为何选择全面降准?这次降准将对金融市场、楼市有何影响? 投资者又该如何进行投资选择?

邓海清:不要把人生失败归结于央行放水|前行者

以下为部分采访实录:

一、美国通胀率创新高,会引发新一轮金融危机吗?

《前行者》:美国6月份的CPI是5.4%,创下了2008年以来新高,一些经济学家预测,这有可能会引发新一轮的金融危机。您觉得有这种可能性吗?

邓海清:我觉得这种可能性是非常非常小的。

这次高通胀最本质的原因还是在于美联储发钱的方式发生了变化,2009年之后,美联储QE主要是向机构发钱,而2020年拜登政府上台,实际上是直接向最穷的老百姓发钱,而这部分人的边际消费倾向最高。

在美国历史上其实有过这样很有意思的现象,美国民权运动最为激烈的时候,也就是穷人闹革命的时候,美国政府也是向穷人妥协,向穷人发放福利,带来的就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高通胀。

所以这一次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发钱方式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如果发钱不会成为拜登政府持续性的一个政策,那么,通胀就会是暂时的。

从对待通胀的态度来看,美联储和市场机构的看法,从开始到现在,都存在着巨大的分歧。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以高盛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通胀交易的高潮。实际上,美联储对于通胀并不否认,但是它始终表示,通胀只是一个短暂的现象,但是从市场的反映来看,在前期阶段,市场还是相信了高盛。

我们可以看一个很重要的指标,美国的十年国债收益率,在半年之内上升了将近100个BP的幅度,当时也引发了美联储应加快收紧货币,或者要退出QE进程的讨论。

到了四五月份以后,金融机构的态度开始偏向美联储,虽然美国的通胀数据在不断创出新高,但其实美国的十年国债收益率是下降的。这也表明,大家对于通胀的理解,更多的是选择相信了美联储,而并不是相信高盛。

会不会引发经济危机,核心点在于,通胀是否会失控的,如果通胀最终是失控的,会持续创新高,成功使得美联储进行加息,只有强烈的加息才能够刺破美国的股票市场泡沫,甚至是房地产市场泡沫,最后导致金融市场崩溃,才可能会引发金融危机。

根据我们的梳理,以及美联储如此淡定的态度,我觉得会引发金融危机的这种担心,是有些过于放大了。作为投资者而言,也不要太看重这么短期的数据。

邓海清:不要把人生失败归结于央行放水|前行者

二、中国的经济现状是PPI跟CPI的背离

《前行者》:大家之所以关心美国通胀,是因为我们更关心中国是否有输入性的通胀,我们看到,中国6月份的PPI是8.8%,一直是处于一个比较高的位置,而5月份9%也是创下了2008年到现在的新高。您现在如何理解中国目前的经济状况?

邓海清:中国现在出现了一个很典型的特点,是PPI跟CPI的巨大背离。

目前较高的PPI是由两个因素所带来的,一是2020年的疫情使得全球的物流链、供应链体系处于非正常化的状态,产生了疫情成本,在工业上成为一种附加成本,这个是表现在PPI里面的,无关各国政府实行什么政策,而是完全取决于疫情什么时候结束,什么时候这部分成本就会消失。

第二就是,这一次PPI的大幅上行跟今年的美元超发,合起来形成了一场全球性的通胀交易,炒高了上游大宗商品的价格,所带来的就是负效应的传导。这对于国内的下游,特别是制造业下游来讲,影响是非常大的。

其实这次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更多的是一个结构性的摩擦,是供给端的因素,以及美联储大肆的印钞,导致金融机构的合意资产不足,所以大家对于这种大宗商品的投机炒作非常的热衷。这跟以前历史上的需求扩张,导致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和通胀上行,有很大的不一样。尤其是中国,无论是制造业投资、基建投资还是消费需求,都是非常弱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中国未来还存在所谓的通胀威胁,我觉得至少目前的决策层更多的是把它看成是一个后疫情时代的“后遗症”,所以决策层采取的政策,也跟以前的政策完全不一样。在PPI如此之高的情况下,中国央行反而进行了超预期的降准,以降低利息成本去应对PPI高涨的态势,让很多的投资者、经济学家,觉得大跌眼镜。

《前行者》:所以您觉得这次全面降准,是治疗这个“后遗症”的方法?

邓海清:对。

未来肯定还会有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新政策出来,无论是降准,甚至降息,我觉得一点都不要奇怪,不要认为通胀上行的时候就一定不会降息,这可能和经典教科书理论相冲突,但我在这里要讲的是,在未来,大家要习惯这个常态。

三、不要把人生的失败归结于央行放水

《前行者》:您之前有一个言论说,如果央行不放水,可能90%的人都过得不好

邓海清:会过得比现在更惨。

《前行者》:现在央行放水,大家真的能过得更好了吗?

邓海清:央行的放水,首先是解决了流动性枯竭的问题,否则可能会导致多米诺骨牌效应。

比如说,在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中,资本市场的有毒资产远不止房地产的次级贷款,但是次级贷款是多米诺骨牌的一张牌,美联储不放水不去救,结果整个美国的资产全倒下了。

第二,央行放水后,带来了很大的负效应,就是分配不公平的问题,比如放水以后房价涨了很多,有房产的人什么事不做,一年资产涨了100万。但我们政策也有后招,房地产你不是挣了很多钱吗?给你征房产税,或者像新加坡一样,征资本利得税,只要是房地产赚到的钱,50%都收归国家,那你看看你还能赚多少钱?

包括现在学区房的改革,我觉得也是为了缓解这种(财富分配不均)。但是就社会整体而言,如果不放水,那是一个灾难性的问题。一些企业可能会倒闭,那么很多人就失业了。

确实没有完美的政策,对于放水的负面影响,大家要有一个理性的心态,不能把自己的人生失败,全部归结到央行的放水。

有人觉得说自己当年没有买学区房,所以孩子上不了好学校,那都是当年央妈放水惹的祸,不是老爹不行,好像在儿子面前还能够抬得起头。如果他说因为老爹不行,没学习,看不清楚大势和方向,最后导致孩子只能读一个杂小,又考不上大学,就变成都是老爹的锅,自己也心理上也过不了这一关。

所以我觉得有很多时候大家还是情绪化,为自己人生的失败去找理由,而站在投资的角度来讲,这肯定不能作为一个决策的依据。

《前行者》:所以其实一边是不得不放水,然后另一边也通过一些行政的政策,在调整这些由于放水带来的一些负面的效应和财富的不均。

邓海清:对。

邓海清:不要把人生失败归结于央行放水|前行者

四、“房住不炒”是对房地产过度市场化的修正

《前行者》:现在大家就说全面降准之后,可能是一个流动性宽松的信号,而我们看到去年,凡采取低利率政策国家,包括美国、日本,德国,他们的楼市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所以目前来看,中国的楼市还有上涨的空间吗?

邓海清:货币宽松是利好房地产市场的,一个历史的经验是,在房地产市场化程度越高的国家,房价跟货币政策的相关度就越高,在房地产市场化程度越低的国家,房价跟央行的货币政策的相关度就越低。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在去年年底的宏观调控后到现在为止,很显然坚持了一个房住不炒的基本国策,房住不炒在一定程度上来讲,其实是对过度市场化的修正,包括大力发展公共租赁房,以削减房地产的金融属性。

全面降准可以降低社会融资成本,确实利好房地产,但是另外一方面,去金融化的房地产市场监管政策,其实是利空房地产的。在这两者之间,到底哪个力量更强,很难有决定性的结论。

房地产上涨的黄金岁月已经没了,就算未来房价会上涨,可能也达不到过去货币宽松的时候,给我们带来的上涨的预期那么高。

五、公募基金是散户抱团的2.0版本

《前行者》:您之前有一个言论说,公募基金的繁荣,其实是穷人接管世界的现象,我们怎么理解?

邓海清:公募基金是穷人接管世界的一个重要的工具,在中国有非常特殊的一个含义。

以前中国的股票市场,80%以上的交易者都是散户,叫做散户市场,然后饱受抨击,成为中国股市的最大弊病。

中国市场有一个很典型的特点,高储蓄率国家,老百姓自己都是有点小钱的,但是在这样一个情况下,老百姓对理财,对投资的参与精神、参与兴趣还是很大。中国股票市场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凡是排斥散户参与的市场,最后会沦为一潭死水,最典型的就是当年的新三板。拯救新三板靠什么?是靠怎么能引入散户重新活跃市场。

但是,完全靠散户的投资,确实有很大的弊端。这几年,在权益投资里面,以往日的散户为主要投资者的公募基金的规模,在急速地壮大。实际上,背后的逻辑是散户抱团化,我称作中国散户2.0版,其实就是以公募基金作为抱团工具的强化版。

第二,我觉得大资管新规也为穷人接管世界的公募基金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以前大家愿意去银行买理财,因为觉得保本、刚兑。现在,大资管新规明确了所有的产品都不保本,都不刚兑,那么对于很多老百姓而言,找银行买理财,银行还要再去找公募基金或者专业投资机构,中间隔了好几层。而公募基金只有投资人和管理人这一层代理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来讲,公募基金的成本是最低的。

《前行者》:未来公募基金还会越来越多吗?

邓海清:这个潮流应该还会继续。

邓海清:不要把人生失败归结于央行放水|前行者

六:如何在投资领域拥有胜算?

《前行者》:未来如果想在投资领域真正的有胜算,要依靠什么?

邓海清:投资,就是管理不确定性。大数据,是一个数字经济时代的情报,所以谁的数据挖掘能力越强,谁知己知彼的能力就越强,胜算就越高。

但是投资也不仅仅是情报的问题,还要找到自己的投资信仰,这是非常重要的。

现在回过头来看,很多人都觉得自己没有买茅台是人生不应该的失败。但实际上,买茅台的人,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没有对茅台酒的信仰,没有对大消费这五年的坚定的信仰,也是赚不到钱的。我自己清楚地记得,好几次茅台剧烈的价格波动,让大家都觉得要赶紧夺命而逃。你要是没有信仰的话,你能守得下来吗?

《前行者》:现在我们还可以继续信仰茅台吗?

邓海清:抱团白酒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茅台酒是价值投资的典型代表,茅台这些年赚估值的钱,主要有两个因素。

一个是因为别人太烂了,茅台还能一直保持15%的增长。买茅台就算买错了,也可以用时间去弥补修正自己的错误。过去的30年,作为一个投资经理来讲,我觉得投资茅台,最大的安全点在于,就算自己买错了买到了高点,也可以用未来的时间去修复自己的犯下的错误。 因为在经济转型的时候,到处都是坑,唯有时间最不值钱。

第二,因为央行放水,大家赚的实际上都是央妈的钱,十年前,公务员的工资还是三千块钱,一个月的工资喝一瓶茅台,肯定是心里头割肉,那你现在一个月挣一万块钱,可能觉得喝一瓶茅台也不是个事。

我们当年做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统计,与茅台的股价相关度最高的是房地产的价格,房价创出新高时,茅台的股价和市值也在不断地创新高。

所以与其说茅台是一个消费股,信仰的是消费,还不如说,投资茅台的信仰跟投资房地产的信仰,惊人的拟合。如果从2003年、2004年买茅台到现在,大概是挣了十倍,其实你买一套北京的房子现在看也是十倍的涨幅,两者之间没有太大的区别。

做投资的背后,要多一点洞见,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而专业的估值变化、盈利变化分析,这些只是一个船长在大海里驾船,怎么样能在风高浪急的时候不翻船的一项本领而已,并不是投资的本质。

邓海清:不要把人生失败归结于央行放水|前行者

七、下一个时代是谁的时代?

《前行者》:像您说的,房地产和茅台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那下一个时代到底是谁的时代?是电动车的时代吗?

邓海清:在去年四五月份的时候,我们就说汽车迎来了新的时代和机会,要重新认识汽车。到现在,大家虽然看到新能源汽车很火,但是很少有人真正地理解互联网造车新势力跟传统造车势力,这两者之间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很多的投资人都极其鄙视这些造车新势力,但事实上,我想要说,当年在万科股票成为深市市值第一名的时候,有多少人坚定不移地信仰了买房、在过去十年坚定不移的投资呢?

同样,大家看到宁德时代成为深市第一大市值的股票的时候,也应该知道,这意味着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到来。

诗和远方是信仰,眼前的苟且是大数据。如果诗和远方没了,光有眼前的苟且,过得再好,最后可能也不见得是一个人生的赢家。但是,只有诗和远方,没有眼前大数据的工具,那你可能航行不到诗和远方就沉船了。

所以,一方面我觉得,站在投资者的角度来讲,像金庸小说里所说,想要功力长久的话,一定要学气功。但是另外一方面,站在一个长期投资的角度来讲,学习曲线很重要。

易方达基金的王牌,投资经理张坤,已经从酒庄基金变成了新能源基金,这就是学习曲线的变化。他可以随着势头风口的变化,或者时代的变化做出很快的改变,我觉得这是非常了不起的。

八、有时候你自认为是精英,其实在别人眼里是一个纯屌丝

《前行者》:最近吴晓波老师有一个“大多数人无用论”的观点,网上也是引发了热议,不知道您有没有关注这个事情?

邓海清:其实我觉得一个人到底是信仰精英主义还是信仰所谓的大众主义,如果作为一个私人领域来讲本身是无可诟病的,每个人有自己的价值观和信仰。但是如果作为一个公众人物发言,这个东西就不是那么恰当了。

当然,我觉得是精英还是大众,本来这个标准也是很动态的,你觉得自己是精英,可能有一帮更有钱的人或者说水平更高的人觉得你还是屌丝呢。

所以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有时候你自己认为自己是精英,其实在别人的眼里你真的是一个纯屌丝。

邓海清:不要把人生失败归结于央行放水|前行者

责编:武辰 PF088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