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风暴眼》栏目出品
核心提示:
1、“宝万之争”的主角之一,宝能集团被曝旗下多个到期的理财产品及信托计划出现了逾期。对此,宝能集团发布公告承认了逾期事实,并表示将于2021年末前完成全部偿付。同时,实控人姚振华也回应称“困难可控”、“会坚决兑付每一分钱”,但市场对宝能集团资金链危机仍表示担忧。
2、回顾姚振华及宝能系的发展历程,从2015争夺万科控股权开始,姚振华在资本市场的野心就已显露无疑。凤凰网《风暴眼》梳理发现,除了万科外,宝能系还曾尝试染指格力电器。并且从2014年以来,宝能系利用钜盛华、前海人寿两大核心平台已控制华侨城A、中炬高新、韶能股份、明星电力等多家上市公司。
3、随着逾期事实的曝光,宝能集团资金紧张的问题浮出水面。而在宝万之争结束后至今的四年时间里,宝能豪掷千亿切入汽车赛道却收效甚微,同时大举圈地却又遭到房地产监管加码,并由此引发欠薪、裁员等诸多问题,最终共同导致集团债务情况不乐观,不得不变卖资产以“补血”。
如果将中国资本市场过去三十一的故事编撰成书,“宝万之争”绝对是必不可少的篇章之一。
这场始于2015年的股权争夺战,搅动了整个资本市场的神经,引起了高层的重视和介入,被视为实体经济与资本力量博弈的标杆性事件,成为了后来广大经济类专业学生的论文研究对象。
而其中的主角之一——宝能系的“总舵手”姚振华,经此一役也被贴上了“野蛮人”“强盗”的标签,十年禁入保险业,不得不选择重返低调。
但近日,随着宝能集团资金链紧张的问题浮出水面,姚振华再次走进人们的视线。
只不过,种种迹象表明,时过境迁,姚振华这次现身,满是被动和无奈。
1、4300亿债务未解,理财大面积逾期
事情起源于8月初,有传闻称,宝能系旗下多个近期到期的理财产品及信托计划均出现了逾期。
对此,20日晚间,深圳市钜盛华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钜盛华”)发布公告承认了该市场传闻。
公告表示,宝能集团作为融资人发行“中国民生信托-至信651号宝能投资信托贷款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及部分宝能旗下金交所理财产品未能足额按期偿还,存在部分逾期现象。
钜盛华进一步表示,截至本说明出具日,宝能集团已就延期偿还方案与投资人及民生信托初步达成一致,后续将通过处置部分资产、战略聚焦减少开支等方案落实偿债资金,预计于2021年末前完成相关理财产品及信托计划的全部偿付。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份公告披露前,姚振华在宝能内部会议中也提到了资金链危机。
他表示,“疫情的反复、经济的波动,对不少企业的发展造成冲击,宝能也遇到了阶段性困难,但属于发展中的困难,而且总量不大,在可控范围内。”
而对于逾期问题,姚正华则坚定回应:“会坚决兑付每一分钱。”
尽管公司官方及姚振华本人都在向市场传递“一切安好”的信号,但却依旧无法缓解市场对其资金回笼的担忧,尤其是对于“年底前能完成偿付”的决心更是疑窦丛生。
因为,如今的宝能,早已不是六年前大手笔“举牌”的不差钱金融“巨鳄”,而像一个正在艰难转型又面临巨额债务压顶的高危“病人”。
凤凰网《风暴眼》梳理公开数据发现,截至2020年末,作为宝能集团旗下最重要的投资控股平台,钜盛华资产总额为5259.66亿元,总负债为4309.75亿元,资产负债率达81.94%;而宝能集团合并口径后的资产总额和总负债分别为5653.03亿元及5061.23亿元,资产负债率则更高,为89.5%。
事实上,早在今年6月,就已有资信评估机构对钜盛华表现出了不看好,认为钜盛华存在股权被质押比例高、货币资金大幅下降、资产流动性差等风险,并将钜盛华的信用评级展望由“稳定”调整为“列入信用观察名单”。
诸多事实不禁令人疑惑,从“土豪”到“还不起钱”,宝能这几年究竟经历了什么?
2、资本伏击,一战成名
深圳笋岗宝安北路2088号,这是年过半百的姚振华的发家地,由他创立21年的宝能集团便坐落于此。
很难想象,这个时至今日还被认为是深圳“城乡结合部”的地方,孕育着一个千亿帝国。
公开资料显示,宝能集团成立于2000年。凭借姚振华在房地产市场的敏锐嗅觉和大胆下注,宝能集团在中国房地产上涨的红利期中积累了大量财富。据说,仅姚振华的一个物流园区项目,每年光收租就可“躺赚”20亿。
财富实现飞跃后,宝能集团开始向其他方向进军,并成为了集高端制造、国际物流、综合开发、民生服务四大核心业务板块的大型现代化企业集团。
作为典型的潮汕人,姚振华骨子里刻着“潮汕帮”的拼劲和狠劲。
有人曾这样形容:“潮汕帮”就像鲶鱼一样,搅动着“以和为贵”的中国商场。
曾经,宝能系下的前海人寿和钜盛华作为姚振华的“抓牙”,肩负着宝能系大杀四方的核心任务。
2015年夏天,姚振华带着旗下钜盛华、前海人寿先后三次举牌万科,到8月26日,硬生生买成了持股15.04%的第一大股东。
然而,万科对这个突然强势入局的第一大股东却“不甚欢迎”,将宝能系称为“野蛮人”。
为了守住控制权,万科启动百亿回购计划、华润耗资4.97亿重夺万科大股东之位、宝能系继续强悍增持……双方持续交战,“宝万之争”愈演愈烈,宝能系的股权比例却仍在上涨,直到2015年12月24日,宝能系持有万科股份升至24.26%。
宝能成为万科实控人几乎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情势越来越紧张之时,万科不得不宣布临时停牌,此举为万科争取了喘息的机会。
在中国恒大、深圳地铁等相继卷入战争后,宝能节节败退,最终以深圳地铁接盘成万科第一大股东作为分割线,各方开始驶入相对平静的轨道。争夺万科控制权失利,宝能系自2018年4月起开始陆续减持万科股份,而试图“浑水摸鱼”的恒大转让万科股份致巨亏70亿。
据了解,较量之间,宝能系所持万科股份巅峰时曾达到25.4%。而根据摩根大通此前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为了买入这些股份,宝能总共花了约451亿元。
直到2019年万科发布公告称,宝能系减持万科A股股票5.65亿股,减持后股本占万科总股本的4.99%,持续四年多的宝万之争才真正进入尾声。
正是这场被称为“野蛮行径“的控制权之争,一举打响了姚振华在资本市场的名声。
令人意外的是,在宝万大战的同时,宝能系依然能腾出手来”料理“南玻A。
南玻A是玻璃行业和太阳能行业的龙头,袁庚任董事长的招商局曾是其前身中国南方玻璃有限公司的四大创始股东之一。
与万科相似的是,南玻A的股权也很分散。
2015年宝能系通过5次举牌及定增,成为南玻的第一大股东。随后,宝能系对南坡A的董事会进行了清洗。2016年,代表宝能的董事开始入局南玻。
2016年11月14日,南玻A召开董事会临时会议。通过该次会议,宝能系实际上完全掌握了南玻A的实际控制权。2016年11月15日晚间,南玻A一口气发布关于人事变动的9份公告,包括董事长曾南、董事兼CEO吴国斌等在内的7名高管宣布集体离职。第二天,南玻A再发公告称,董秘丁九如等3人也提交书面辞职报告。
清洗完南玻后,“野蛮人”姚振华又想敲响格力电器的“大门”。成为格力电器的第三大股东,前海人寿只用了短短8个交易日。
2016年,格力电器公告显示,前海人寿自 2016年11月17日公司股票复牌至2016年11月28日期间,大量购入公司股票,持股比例从三季度末的0.99%大幅上升至4.13%,由第六大股东一跃成为第三大股东。
前海人寿大举增持格力电器,发生在格力电器收购珠海银隆遇阻、定增方案流产之后。
宝万之争和血洗南玻正式让外界看到了野蛮人姚振华带来的破坏力,并且从2014年以来,宝能系利用钜盛华、前海人寿两大核心平台控制的上市公司已有华侨城A、中炬高新、韶能股份、明星电力等多家,随后又瞄上了格力电器,使得监管也坐不住了。
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前海人寿因万能险业务不合规连续受到监管处罚,万能险作为新兴起的一个险种,不仅帮助宝能系抢占市场,还为其在资本市场频频举牌提供了弹药。
此后,保监会派调查组进驻前海人寿调查险资来源,不久,前海人寿就写下了“保证书”,承诺未来不再增持格力电器,将会逐步择机退出。
再后来,姚振华受到保监会顶格处罚,前海人寿万能险业务关停,姚振华本人十年禁入保险行业。
自此,姚振华短暂地在资本市场消失了一阵。
3、押宝“造车”,还是暗度陈仓?
时间来到2017年。
拿着从万科身上赚的589亿,姚振华名义上退居幕后,但实际上仍旧动作不断。
曾有观点指出,本可以靠房地产和炒股赚快钱的姚振华,却选择了做实业这一条最艰难的路。
此言“看似”不虚。
凤凰网《风暴眼》梳理发现,自“宝万之争”落幕以来,姚振华的主攻方向就集中在了造车上,相关宝能系高层多次在公开场合上表决心——“要为实体经济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2017年3月,宝能集团投资成立宝能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姚振华誓言要助力民族汽车工业崛起,正式投身于新能源造车。
2017年年底,宝能集团正式战略投资观致的消息得到官方证实。前者以66.3亿元收购了观致51%的股份,顺利成为控股股东。
由此,宝能正式开启造车时代。
2018年,在观致汽车经销商大会上,姚振华豪言,从2018年开始连续5年,每年向观致汽车投资100亿元用于新车研发,到2022年预计推出26款新车型。
梳理宝能的业务布局可以发现,2017年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动作不止入股观致这一项。3月份,宝能集团以10亿元注册成立了宝能汽车有限公司;10月份,与杭州市富阳区政府签订项目合作框架协议,总投资约140亿元的新能源汽车配套设置项目;11月份,与昆明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包括建设50万辆新能源汽车整车及零部件项目。入股观致,则意味着宝能“曲线”拿到了生产资质。
钱花了不少,但现实却是,四年来,除了观致7,宝能再没有拿出第二个新车型。
与此同时,如果说检验一家车企最直观的标准就是销售情况,那么,凤凰网《风暴眼》看到的现实却是:
2018年,也就是收购后的首年,观致迎来“高光”,年销6.32万辆,同比大增320%;
2019年,观致全年销售完成2.27万辆,大幅下滑64%;
2020年,观致汽车销量为1.31万辆,进一步低迷;
2021年上半年,仅实现销售4380辆,平均每月销售730辆。
问题出在哪儿?
业内人士分析称,此前困扰观致的问题是经销商不足、品牌力偏弱和市场定价过高等,自从被宝能接手,非但原本的问题没有解决,如今还增加了产品力下滑等问题,这让观致难以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
一言以蔽之,汽车本身没有吸引力,销售渠道也没打通,观致并没有找到自己在市场上的定位。
造成这样的局面,该问责大股东吗?
或许从表面上看,答案是肯定的。但仔细研究发现,也许靠地产和金融发家的姚振华,心思并不在造车上。
据此前报道,从2017年开始,宝能就以造车为名,相继在广州、西安、昆明、杭州、昆山和贵阳等地区疯狂拿地。截至目前,其旗下的造车基地及项目占地已接近9000余亩,总面积约为457.44万平方米,其中还包含8.15万平方米住宅用地。
但奇怪的是,宝能疯狂拿地后却总是“后劲不足”,大部分地块处于待建或停产状态,建成投产的屈指可数。
比如,2017年,宝能集团曾提出:“预计2019年底,广州东部将崛起一座全新的大型汽车产业基地”,但事实上,广州作为姚振华筹划最久的基地,前后耗用了将近一年半的时间才建成。
"广州基地早就已经规划好了,但那块地位置很好,与地铁口相邻,所以建到一半又开始改规划,从总装厂房硬是划出一块地,要建成写字楼。至今,广州基地还一直在改设计",在相关采访中,宝能内部员工谈到广州基地进程缓慢,表示“原因比较复杂”。
此前,曾有媒体调查发现,截至2020年底,宝能汽车的八大基地中,除了两个已投产的江苏常熟观致制造基地、深圳宝能汽车制造基地(原长安PSA制造基地),只有西安基地完成了第一阶段建设;广州基地计划2020年底售车下线,不过目前仍在建设厂房;昆山基地则有施工迹象;昆明基地计划2020年9月实现投产,也仍处于施工状态。
类似种种,也令宝能近年来始终被人质疑借造车之名“圈地”。
但无论出于何种目的,汽车板块确实成为了宝能的一大拖累。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宝能汽车总资产达373.27亿元,净资产45.8亿元,负债达327.47亿元。此外,有媒体发现,宝能汽车子公司曾出现过一笔16亿元的借款逾期,也就代表着流动性危机的出现;就在7月31日,观致汽车的850万财产还被某公司申请了财产保全;以及,天眼查数据显示,观致汽车近日名下新增了两条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标的分别为45万元和73.4577万元。
4、连锁反应:各业务被曝欠薪、裁员
在房地产监管加码、新能源汽车拖累不断时,宝能系一次又一次被牵扯进漩涡中心。
2021年,2月23日,有消息称“春节前,宝能集团各大版块已经开始裁员”,裁员比例达到20%-30%。
裁员顺序是“从上到下”:先总部,后下辖分公司;先S、A级,后B、C级。留下的员工会被降薪,比例按照职级的提升而增加,仍处在试用期的员工几乎逃不了被裁退的命运。而裁员方式更是“霸气十足”:让员工“自行离职”。如果员工不同意,等待员工的将是:没收电脑、工牌,注销OA账号、企业微信。
其实更早一点,宝能旗下的新零售板块——宝能生鲜就传出了欠薪、裁员、撤店的消息,甚至出现了“前一天通知转岗支援、后一天撤店遭辞退”的情况。
继年初裁员之后,据未来汽车日报,宝能汽车自7月22日开始进行第二批裁员,规模将比第一批规模更大。据宝能员工透露,“汽车板块从年前的23000人左右裁到了现在的8400人左右,且目前仍在以每周裁几百人的速度持续,裁员比例超过了65%。”
与此同时,关于宝能欠薪、拖欠公积金缴纳等怨言也满天飞。
社交网站上,有用户6月15日发布了一则“宝能汽车欠薪日记”。该日记显示,宝能汽车从2020年12月之后就再未缴纳公积金,已欠缴6月;社保自2021年3月缴纳之后,也有3个月没有缴纳;更为关键的是,5月份的工资,宝能汽车也没有按时发放。
随着相关跟帖、评论不断增多,微博、知乎等平台上开始不间断出现关于宝能汽车及宝能集团其他业务员工声讨公司的言论。
7月,宝能汽车员工由于工资、社保、2020年年终奖均未发放,带着帐篷前往了宝能深圳罗湖、深圳龙华的办公点讨薪。当时宝能汽车刚刚官宣获得120亿融资,员工担心再不追讨,这笔钱又将打水漂。宝能总部员工同样当月同样也未发薪水,不少员工围观讨薪场景。
事实上,宝能也正在自救,2021年以来,宝能系多次减持手中股票以套现。
3月19日开始,前海人寿及钜盛华开始减持华侨城股票,截至7月23日,共套现7.52亿元。5月27日开始,前海人寿合计减持合肥百货1345万股。
除了减持外,姚振华还不断把持有的上市公司股权进行质押“补血”。
2020年12月至今,钜盛华旗下子公司以质押的南宁百货融资,2021年2月9日前海人寿下属公司通过质押南玻A获得融资。
但相比于宝能系的庞大债务来说,这些不过是杯水车薪。
即便姚老板绞尽脑汁,钜盛华的评级还是避免不了被下调。
其实,早在“宝万之争”后,钜盛华的债务就呈现了逐年增长的态势。2017-2019年,其负债规模分别同比增长 1.57%、3.71%和 23.04%,到了2020年末,钜盛华有息债务更是陡增到近900亿元。而且,应收账款的规模也高达 642.68 亿元,其中来自关联方宝能集团、宝能汽车的金额分别为531.02亿元、26.72亿元。
从一掷千金到变卖资产,中间只不过经历了6年,当“野蛮人”不再“野蛮”,宝能系又将何去何从?
参考资料:
1、《姚振华 宝能的地产帝国梦》,英才杂志
2、《宝能,危!》,不良资产头条
3、《三问宝能造车》,全国能源信息平台
4、《欠薪、裁员,宝能陷入阶段性“困境”》,经理人杂志
5、《宝万之争落幕背后:宝能四年赚出王兴身家,王石怼其不尊重万科》,AI财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