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发展离不开个人的努力。在万千个体中,有一类特殊的人群为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就是企业家。
企业家是财富的缔造者,他们的思考和决策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推动了经济的发展。而近几年,社会贫富差距渐渐拉大,人们对企业家也会产生一些负面的情绪,也有人对企业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他们承担其对应的社会责任,回报公众。
什么是一流的企业家?什么是新时代的企业家精神?
凤凰网特邀南科大创新创业学院院长刘科院士作为主持人,和现任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宋志平,以及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教授展开了一次对谈,聊聊他们眼中的企业家精神,如何定义企业家。
宋志平现为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他曾在国企工作40年,成功带出了中国建材集团和国药集团两家世界五百强企业,被称为“国企改革的铺路石”“中国的稻盛和夫”。
宋志平在对话中聊到,现在大家会有仇富的心理,有的企业家做企业非常好,但是社会口碑并不好。作为一个曾打造出多个上市公司的企业家,宋志平认为,打造一流的企业家是企业家的本分,同时,企业家是有能力的人,应该更多的帮助普通人,多尽社会责任,这样才能够得到社会更广泛的认可。
另外,宋志平认为,企业家也得饮水思源,知道财富的来源,他表示,“中国到了一个财富时代了,我们的企业家的思想和境界要升华。”
以下为部分对话实录:
宋志平:其实我觉得这里面有这么几层意思。一层意思首先就是说企业家是什么,他们的主要贡献是什么?刚才大家讲到了,其实企业家是创新并创造财富。一流的企业为社会做了贡献,一流的企业本身就是巨大的社会责任,我同意这个观点,所以为什么我说(打造)一流企业是我们企业家的本分。这是一层意思。
第二层意思就是刚才刘院士讲到的,这个社会企业家是有能力的人,但是这个社会上还有很多普通人。所以有能力的人,他们应该更多的帮助这些普通人,通过做好企业也是帮助了这些普通的人,但是如果我们多回报社会,多尽到一些社会责任,比普通的人尽得更多一些,就能够得到大家社会更广泛的认可。
我觉得这也不矛盾,因为现在你去看,其实现实中为什么大家会有仇富的心理,为什么有的企业家,他们以做企业而言,做得非常好,但是社会的口碑并不好。
我读过美国一本书叫《文明的代价》,其实我觉得这本书挺好的,前些年,他讲了个道理是说,在整个的社会发展过程中,总是有些人是先富的起来。那么先富的这些人,如果你想让这个社会文明,应该多做一些社会贡献,这样的话这个社会就更加文明,是这么个逻辑。我是赞成这个逻辑的。
因为这种财富的差距是很现实的。所以有能力的人多做一些社会贡献,多尽一些社会责任,多回报一些社会,这应该得到社会的尊重,应该得到社会的支持。
今天讨论这个问题,我觉得也正好是这么个时候。因为中国的企业经过了改革开放40多年,快速发展起来了,有很多做大做强了,企业家的财富也越来越多了。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在这样的一个时代,我觉得我们这个时候要弘扬企业家精神,要倡导企业家回报社会,多尽社会责任,我觉得这个也是对的。因为企业家他也有一个(认知的)过程,他有个认识规律,他也不是说自发的就能够进入到另一个境界里去。
所以我觉得一定的社会引导也是必要的,包括去学习刚才讲到的像曹德旺,像王石他们。包括我最近去了中公教育,这个董事长叫李永新,是北大的,他最近在北大也设立一个基金,捐赠了10个亿。
我们还是特别提倡企业家主动来做这些事情,这样的话让我们更多的企业家能够多回报社会,这样的话能够让社会对我们企业家能更加尊重,更加认可,对企业家自身的环境会好。
刚才维迎讲到企业家是创造财富的,他讲到就是说这个财富是企业家创造的。当然这是一方面的,但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企业家创造财富,实际上也来源于社会,包括客户的支持、消费者的支持。
一个问题,两个方面。没有企业家,客户也不知道去买谁的东西,但是同样没有客户,企业家也没有财富。所以从这一点来讲,我觉得企业家自身也得饮水思源,知道我们的财富的来源。
如果说咱们40年前大家没有那么多的财富,都是早期奋斗的时候,可能这事情不是最重要的。那时候就是大家去探索、去冒险、去闯。但到了今天,中国到了一个财富时代了,我们的企业家的思想和境界要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