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财经讯,大变局时代,如何把握趋势,穿越周期?12月12-13日,由凤凰网主办,凤凰网财经承办的“2021凤凰网财经峰会”在上海举办,本届峰会以“趋势与周期”为主题,一汽红旗为战略合作伙伴。峰会凝聚近五十位国内政、商、学界嘉宾,展望国际国内形势,把脉经济发展动向,共话世界经济复苏方向与中国经济发展新路径。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做了题为《中国经济如何应对脱钩?》的主旨演讲。
在演讲中,张军表示,他的研究发现,中美之间真的是脱不了钩,因为两个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个问题已经非常严重。这不是很好的词。你问我中美之间长期的趋势,就是中国形成了自己独立的系统,这套系统跟美国可能会有重叠、交叉。”
不过,张军指出,数据非常重要。中国目前还没有自己系列的一套完整的数据标准。美国主导了数据标准。凡是当下跟数据、经济流量有关的活动,中国也必然设置边界。他说,“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出台了《数据安全法》。这个《安全法》将来会进一步地延展,我们会制定很多的标准。”
张军指出,未来两个国家在经济的竞赛中,数据变成一个非常重要的生产要素。中国现在不承认美国的标准,意味着在中国做跟流量、数据有关的经济活动,将来的市场就是国内,是出不去的。美国也同样如此。美国将来的互联网经济,跟数据、流量有关的经济也出不来。
“所以客观上,两大经济体现在已经在技术的标准、数据的标准上开始你做你的,我做我的。我认为这个是几乎不需要讨论的问题。所以说‘脱钩’,我认为这个就是在脱钩。”张军说。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
以下为演讲实录:
我非常简单地把我要讨论的问题简化一下。我讨论的跟前面几位都有关系。其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报告出来以后,大家有很多的讨论,认为有很多想法上的变化。我也很高兴,因为在过去的半年,我就市场预期的弱化向中央写了几份报告。
其实现在大家最关心的一个问题是中美之间渐行渐远,不管这是真实的脱钩,还是假脱钩,或者局部脱钩。但是我们知道2018年有个很好的报告,当时他们对中美两个国家对外部的依赖,比如美国对全球的依赖,从供应链的角度,做了非常量化的分析。分析发现,过去十年,中国对全球,包括对美国的依赖,用量化的指标显示出依赖是持续的在下降,而且下降的幅度远远大于美国对全球依赖上升的幅度。换句话说,即便在一些被美国卡脖子的高端技术上,我们还有所依赖,但经济的依赖不仅仅是一个芯片的问题,或者高端技术的问题,其实这个依赖是全面的。
如果我们相信三年前的这个报告,我们应该意识到,中国过去十年的发展,在不断地减少对外部的依赖。如果我们今天用脱钩来定义这个现象,这个脱钩可能也是一个中性词,因为它反映中国经济崛起的现象,重新定义中国跟全球之间的关系。
从未来的趋势来看,因为中国经济的强力崛起,中美之间如果非要让我说是不是可以用“脱钩”来定义两国之间未来的关系?我倾向于答案“YES”。尽管我不喜欢这个词,因为我认为脱钩这个词不是能很好地刻画今天跨国之间的联系。
事实上,我去年在另外一个场合公布过我的一个研究,中美之间真的是脱不了钩,因为两个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个问题已经非常严重。这不是很好的词。你问我中美之间长期的趋势,就是中国形成了自己独立的系统,这套系统跟美国可能会有重叠、交叉。
举个例子,比如现在的数据变得越来越重要,中国人均数据的产能以及使用量并没有过高,因为中国人口是美国的4倍。数据非常重要。中国目前还没有自己系列的一套完整的数据标准。美国主导了数据标准。凡是当下跟数据、经济流量有关的活动,中国也必然设置边界。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出台了《数据安全法》。这个《安全法》将来会进一步地延展,我们会制定很多的标准。
未来两个国家在经济的竞赛中,数据变成一个非常重要的生产要素。中国现在不承认美国的标准,意味着在中国做跟流量、数据有关的经济活动,将来的市场就是国内,是出不去的。美国也同样如此。美国将来的互联网经济,跟数据、流量有关的经济也出不来。
所以客观上,两大经济体现在已经在技术的标准、数据的标准上开始你做你的,我做我的。我认为这个是几乎不需要讨论的问题。所以说“脱钩”,我认为这个就是在脱钩。
现在的问题,中国跟美国比,美国是先行者,是在位者,中国还是老二,中国在很多方面跟美国还有差距,但这个差距越来越小。
10年前、15年前、20年前,中国经济已经开始由过去大量依赖进口开始逐步地走向进口替代。这很大程度上也是中国经济发展一个必然的阶段。开始你要去买,我们那个时候有一系列的政策去鼓励。所以那个时候来钱比较容易。中国经济发展得快,也有能力买,所以那时候我们能买就不做。
现在买东西贵。随着我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必然产生相对便宜的,性价比高的设备,包括消费品、服务等等开始产生大量的需求。我们的供给一定会对这些需求做出快速的反应,这就是中国经济升级的基本逻辑。
目前为止,我们即便不考虑中美所谓脱钩的问题,我们发展的逻辑、道路,方向上是没有问题。但是一旦把脱钩这个问题加进去,一个非常值得担心的问题是,没脱钩的时候我们在做的事情好像是在假想脱钩条件下做这些事情。
真的,现在大家都在说脱钩,或者脱钩真的从一个口号变成一个行动的时候,我们反而想要去改变过去十几年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的模式。这一点听起来好像也顺理成章,但实际上是不符合逻辑的。
因为,且不说到底能不能脱得了钩,中国早已走上产业升级、快速升级的阶段。而且这个阶段中国绝大多数的行业都是依靠底层的市场经济的逻辑来推动的,不是政府设计、政府管控,资本往哪个方向去流动。
现在看,越是谈中美脱钩,越来越给我们的决策者制造了压力。这个压力变成了什么?我们要用全面干预的方法应对中美脱钩,要用国家控制的办法去应对脱钩。这个逻辑实际上并不成立。
最近几个月,海外对这个问题关心的程度已经超过任何一个人的想象。美国拜登政府有个工作小组,给拜登政府写了一份报告《关于中国的未来新方向》,由8个备忘录构成,里面有经济的备忘录,公开说美国对中国施加压力以后,中国在改变发展道路。他们用了一个“国家控制”的发展,就是说国家要全面控制,实施大规模的政府干预,要用举国体制调配资本,限制市场上资本的流向,用这些办法来应对中美脱钩。
如果是这样的话,大家可以想像,这改变了我们过去十几年以来,我们产业不断升级、不断减少对美国和全球发达国家供应链依赖的成功的路径。现在我们要反过来扭曲这个体制,我觉得是要小心的。根本没有道理。因为中国经济最大的竞争力来自于规模。
去年有一篇获奖的很重要的论文,在理论层面上研究,假如没有贸易、没有移民,根据时间的推移,什么样的国家最后领先全球?是人口多的国家。所以在未来,美国主导逆全球化的时代,中国的优势会越来越强大。因为中国是一个大国,大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是一个人才居多的国家,所以科技发展没有问题,关键要把正确经济发展的逻辑置于市场发展逻辑上。千万要小心不要被美国脱钩的压力误导,然后去扭曲我们已经成功的发展模式。如果是这样的话,我想我们真的是值得担忧。
刚才张宇燕、李扬也谈到一些问题,很多东西我们没必要改变。因为所有我们现在做的事情都是相对成功的,而且都是朝着逐步减少对外依赖的方向上成功的,所以它完全可以应对中美脱钩,而不是说因为现在要中美脱钩我们要换一个赛道。其实换一个赛道跑不快。
如果真的是国家全面控制、限制资本的流向,用国家目标去取代市场目标,会造成更严重的资源错配。资源错配的后果就是技术进步反而放慢。这点我们一定要吸取过去计划经济的教训。
最后一句话,我觉得需要跟大家分享的,我们不要忘记,过去几十年成功的技术进步来自于市场。靠的是什么?靠的不是研发出第一代的技术,而是第一代的技术可以不断地迭代。中国是个人口巨大的国家,迭代的速度一定是巨大的优势。迭代的速度快,就跑得快。所以如果反过来,我们为了突破、攻克一个技术,用举国体制,用国家管控、干预的办法,从0到1,但是很难去快速地迭代这个技术,即便在当时也拥有了跟美国发达国家相提并论的技术,这个技术也不会像市场经济国家那样不断迭代出新的技术应用的场景,不断迭代出走进消费者口袋的技术。
手机从早期的大哥大到现在,是非常典型的一个技术迭代的模式。就像过去的苏联也可以生产出很复杂的资本品,但是它没有迭代的能力,所以技术并不进步。它技术的水平可以很高,但是不进步,这是最重要的。
我觉得中国必须要想明白,如果我们不能基于人口的巨大市场优势、人才优势,发挥市场的力量,靠迭代来推动我们的技术进步,如果走向国家控制的模式,所有事情都是国家界定好这个领域、这个方向,然后用举国体制往里面去大量地投入,这个模式是没有迭代能力的。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