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财经讯,12月12-13日,由凤凰网主办,凤凰网财经承办的“2021凤凰网财经峰会”在上海举办,本届峰会以“趋势与周期”为主题,红旗为战略合作伙伴。凝聚近三十位国内政、商、学届领袖,群英璀璨、大师云集,展望国内国际形势,把脉经济发展动向,共话全球变局时代的世界经济复苏与中国经济发展新路径。
在谈到未来的大健康产业发展时,北京仁正医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政在峰会上表示:科技在大健康领域是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发展机会的,未来会经历工具化、数字化、智能化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工具化。就是将慢病管理指南变成SaaS工具,提供给专业的专科的医生和家庭医生,提高服务能力。
第二个阶段是数字化。利用物联网设备采集形成个人健康档案,然后与医学专家合作,形成院外干预的数字化方案,为人工智能研究积累数据基础。
第三个阶段是智能化。健康管理机器人诞生,数字疗法和具备人机交互虚拟现实能力的智能终端将会产生,实现智能化产生的基于患者的数据匹配,千人千面的干预方案。
以下为演讲全文: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大家好。非常荣幸被邀请来参加凤凰财经峰会2021年大健康论坛的现场。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大健康产业和数字经济的融合之路》。去年也同样在这个时间,在这个峰会上,我给各位分享了《未来中国大健康产业的三大趋势》。今天,我会结合医疗互联网领域的一些热点,给各位来介绍一下科技赋能大健康产业的一些实践和成果。
近些年来,医疗互联网领域有三个大的热点,分别是医药电商、线上问诊和人工智能。我们分别来介绍一下这三大热点。
如果对比传统的电商,医药电商大家会直观地觉得卖什么都是卖,也可以卖药,药也是一种产品。事实上相同之处确实是方便了患者。现在有一些医药平台,几十分钟之内就可以把药品送到你的家里,送到患者的身边,确实方便了患者。
但是有没有不同?不同的地方是,医疗大健康领域效率不是第一位的,而安全性和疗效才是第一位。比如拿我曾经在百度健康的一个案例,有一些患者为了得到一个正确的结果,愿意花几天甚至几周的时间不停地搜索一个正确的结果。
第二个我们再讲一下线上问诊。线上问诊确实利用了医生的碎片时间,和面对面的问诊相比,可以让更多的人足不出户就可以见到医生。但是挑战是什么?它并没有真正的增加医生的数量,增加医疗供给,未来还面临着医院开展互联网业务后的冲击。因此一些互联网线上问诊平台也面对着一些挑战。
第三个热点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在资本市场的热度不言而喻,受到了追捧。那么从行业的角度看,我们其实只发现了AI人工智能在赋能医药研发上取得的一些成果,在其他的领域还是乏善可陈,但是医药研发门槛高,投入巨大。有一个概念是,用10亿美金花10年时间才能研发出一个新药。那么这个投资是不是都能得到应有的回报,还是一个未知数。
所以这三大热点我们分析下来,除了医药电商之外,互联网科技公司在大健康产业依然还没有深入到行业的本质,凸显核心价值。
有没有积极的因素呢?我认为是有的。除了近两年的疫情,让全民的健康意识得到普遍的提高之外。我们还发现一个重要的标志,那就是健康管理、慢病管理的原住民群体已经诞生,我认为它将引发未来10年的红利期。
我们都知道互联网时代发端于2001年,2001年被称为中国互联网元年,当时已经有4000万网民,直接引发了这20年来的互联网时代。2011年的时候,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微信的出现,移动互联网的时代诞生了。
那么2021年。我认为应该是中国健康管理,慢病管理的元年,它的特征就是原住民的诞生。
我们来分析一下,发现7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他们在健康观念上相对比较注重医院和医疗,健康管理的意识淡薄,不到特别不舒服不会去医院。甚至有一些听天由命,养老的观念是养儿防老,对互联网科技的使用率、普及率比较低,习惯是靠退休金,生活节俭,依赖医保。
而70后也就是70年以后出生的人群,他们在70年代末进入小学,接受了非常系统的教育,对科技有非常深刻的认知,又经历了改革开放40年,享受了最大的红利。
最重要的是他们也都年届50,进入到慢病管理的年纪。他们的健康的意识是比较强的,注重身体健康,相信科学,注重健康的生活方式,懂得功在平时。
养老观念上,由于他们的子女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很难像对待自己父母一样,期待未来子女的养老,而已经开始走向自主养老。互联网的使用能力非常强,从原来的普及到现在的熟练。从付费的特征上来讲,他们是最有钱的一代,也接受付费采购的这个服务。
在70后的基础上,80后,90后只能是一个更加注重慢病管理的一个群体。比如说他们中间独生子女多,负担更重,他们高度依赖互联网,付费习惯是愿意花钱,而且相信网红。
我相信以70后为代表的互联网原住民群体的诞生,将是一个划时代的现象。所以研究原住民阶层的需求,提出针对性的方案,将是大健康产业的历史使命,大健康市场也必然由此走向繁荣。
因此大健康市场今天的主要矛盾不是没有需求,而是没有优质和可信赖的供给,也就是没有好的院外的慢病管理、健康管理的工具和产品。
我在这儿对健康管理原住民的需求做一个简单的分析,他们希望是少得病、不得病,希望看病方便。他们希望像打车、点外卖一样,获得健康快捷的互联网健康服务。
但是他们今天面临的市场依然是重治疗,轻预防,主要的资源集中在大医院,基层医疗薄弱,好的互联网健康产品匮乏。
所以我们的结论是,互联网和科技企业应该关注慢病管理、健康管理市场,从院内走向院外,提供面向基层和家庭的解决方案;从注重治疗到注重预防,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从关注流量和快速变现,到真正关注慢病管理原住民的健康需求,开发对应的有技术含量的产品和服务。
今天什么是中国健康市场的最大需求?就是降低慢病的发生率。百姓有需求,政府有需求。
百姓为什么有需求?首先这个基数非常庞大,高血压两点多亿人,糖尿病一亿人,相加起来相当于欧洲的人口或者美国的人口。第二,这个病时间长终身伴随,需终身管理。第三,危害大,比如一个心脑血管疾病,一个致残就拖垮一个家庭。第四,负担重,占了我们医保支出的70%。
政府为什么有需求?政府以民生为本,在慢病管理上,国家已经明确发布政策,到2025年心脑血管的发生率必须降低15%-20%,这已经列入了各级政府的考核指标。
慢病管理并不是靠医院就能解决的,因为它的主要的场景在院外,单纯的医疗方法干预效果差,所以这正为科技互联网公司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和机遇。
慢病管理其实有三个阶段。比如以高血压管理为例,第一个阶段是查出高血压,但没有更多的不适感,这样的人群依从性比较差,那么互联网应该为此来做比如健康管理的这样的一些应用,让他实时的得到他对应的健康管理知识。
第二个阶段是开始有症状,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纳入个性化管理,病人是一定有这个需求的。第三个阶段是进入到并发症阶段,对于突发情况的处理和康复,然后互联网公司和医院的互动,医生上门急救,形成服务的完整体系,都将是这个阶段我们可以有作为的地方。
因此,慢病管理在这个三个阶段上要很好的用个性化、精准化、专业化的方式去解决,这称之为慢病管理的三化。
我们看到科技公司在干预慢病的过程中,有三个重要的手段,三大科技手段。第一个就是物联网设备,在刚才的案例中,新型的物联网设备的出现,为这个慢病管理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它解决的是数据的采集。
第二个重要技术是互联网技术,它解决的是连接。第三个技术是AI人工智能,它解决的是医生个体无法解决的海量人群的问题。因此在科学的支持下,我们用科技的三大手段一定可以在慢病干预上有所作为。
我们今天看到,科技在大健康领域是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发展机会的,那么在未来我认为会经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工具化。就是将慢病管理指南变成SaaS工具,提供给专业的专科的医生和家庭医生,提高服务能力。
第二个阶段是数字化。利用物联网设备采集形成个人健康档案,然后与医学专家合作,形成院外干预的数字化方案,为人工智能研究积累数据基础。
第三个阶段是智能化。健康管理机器人诞生,数字疗法和具备人机交互虚拟现实能力的智能终端将会产生,实现智能化产生的基于患者的数据匹配,千人千面的干预方案。
我坚信互联网科技公司深入医疗的本质,服务好健康管理的原住民阶层,必将迎来大健康产业的黄金时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