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财经讯,大变局时代,如何把握趋势,穿越周期?12月12-13日,由凤凰网主办,凤凰网财经承办的“2021凤凰网财经峰会”在上海举办,本届峰会以“趋势与周期”为主题,一汽红旗为战略合作伙伴。峰会凝聚近五十位国内政、商、学界嘉宾,展望国际国内形势,把脉经济发展动向,共话世界经济复苏方向与中国经济发展新路径。
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红天讲席教授、证监会原副主席高西庆在“全球经济复苏与经贸关系展望”分论坛上表示,“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九字方针里“不干预”,指的就是市场化,要市场起作用,而不是由某个个人、某个机构去干预,因为某一群人即便再聪明,也不可能完整充分地做好全社会的资源配置工作,所以说要市场这么一只看不见的手来起主要的作用。
同时,让市场能起作用的基本前提是要有法治的基础,如果没有法治的基础,没有法律的建立和对法律的严格执行,市场因为内在的问题,有时候会失灵,造成各方博弈力量的不平衡,造成某些个利益集团的损失,使市场化的进程受到阻碍。
而法治基础是要建立机制,所以叫“建制度”。高西庆表示,制度的建立是一个很长的、不断纠正、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全世界范围内都是这样。
回顾资本市场发展的30多年历史,高西庆表示,过去几十年里,早期囿于环境约束所制定的一些制度已经有了改善,比较典型的例子如注册制。
他提出,今天有很多人批评说注册制做的还不到位,注册制本来的意思是有了注册就行,政府监管部门不应该再做实质性的审查,这从注册制的本质上来说是对的,但是这是一个需要不断完善的过程。
他解释道,如今注册制把审核下放到交易所一层,看起来好像是交给了市场。但是由于我国的市场参与者与交易所的关系,在中国特定机制下,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大家所认为的市场自律自治自决的机制,所以还不能说这是让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因为交易所受到政府监管部门的制约较多,政府部门在这里所起的作用也很大,所以这仍然是一个类似审批的过程。好处是比监管部门离市场更近了一点,但问题也在于离市场近的程度还不够,跟市场之间的关系并不像在相对完善的市场机制条件下那种更为纯粹的自律机制,也就是市场各个参与者经过多方博弈所逐步形成的一个机制,政府部门基本不做干预。
在高西庆看来,在这个问题上已经进了一步,说明我国政府已经意识到,原来的机制存在问题。过去几十年里,上市的几千家企业里有很多或是审的时候就有很大的问题,或是审了之后逐渐变成了有问题的企业等。这些都说明原来所设想的主要靠用政府审批加强力监管来解决问题、保证上市公司质量的方式,其实并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
所以回头来看,我们还是要依靠国际通行的做法,用市场的方式来解决市场的问题。当然这也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