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居家期间,心律失常患者如何实现健康管理
财经
财经 > 商讯 > 正文

疫情居家期间,心律失常患者如何实现健康管理

近期,疫情多地散发,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为有效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很多区域采取居家隔离的政策。居家隔离对于慢性病患者来说无疑是个挑战,为保证慢性病患者在非常时期也能实现健康管理,中华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在线举办了“健康守‘沪’▪疫情下慢病健康管理专家论坛”,为广大患者朋友分享慢病管理的相关知识。

论坛特邀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曹克将教授围绕心律失常疾病,作了题为《疫情下的心律失常健康管理》讲解。

曹克将教授指出,新冠病毒可累及全身多器官,而心律失常是新冠患者常见并发症。有研究显示,新冠病毒重症患者的心律失常发生率为30.09%,而心律失常的发生又加重了新冠重症患者的病情。所以心律失常患者居家期间一定要做好防护,避免心律失常的发生。

心慌不代表心脏出了问题

疫情期间,有个别人过度恐慌,以为心慌就是心律失常。对此,有专家表示,即使是心律失常发生,也不代表心脏有了实质性病变,医学上对没有冠心病、心肌病等实质性病变的一类功能性心律失常称为非器质性心律失常。当自感心慌或心跳加快时,要先找出诱因,比如情绪紧张、睡眠差、喝浓茶或咖啡、发热等,这些原因都可以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和心跳加快,甚至发生早搏或其他心律失常。如果有这些方面的原因,建议先消除诱因比如稳定情绪、休息好、避免浓茶和咖啡,发热的用退热药,心慌或心动过速症状会好转。

如果患者本身有其他疾病或在口服一些药物,如有甲亢、冠心病、糖尿病、贫血等病史,近期又没有及时检查相关指标,心率快甚至在100次/分以上,建议及时联系医生或有条件下到医院查相关指标和心电图,再由医生根据结果给治疗建议。

做到以下几点,预防心律失常的发生

一、避免突然的冷热刺激。春季气温忽高忽低不稳定,突然的寒冷刺激很容易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因此患者一定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

二、运动要量力而行。心律失常患者的运动要量力而行,运动强度、持续时间及运动量都要循序渐进,以舒缓轻松的运动为宜,如太极拳、中华通络操、散步等。有严重心律失常或伴有器质性心脏病、心功能较差的患者则需卧床休息,不宜进行锻炼。

三、切忌暴饮暴食。心律失常患者的饮食上也应有所注意,应尽量准备清淡而富有营养的饮食,避免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限制脂肪、胆固醇的摄入量,少喝浓茶、咖啡和酒类等饮品,多进食新鲜水果和蔬菜。同时饮食要适量,最好少食多餐,切不可暴饮暴食。

四、营造良好康复环境。家属平时要营造一个促进患者康复的良好环境,首先家里应尽量保持安静,不要过于喧哗、嘈杂,以免影响患者;第二要保持家里气氛轻松,少争吵,让患者保持平和的心态、乐观的情绪,不着急上火;第三,吸烟会增加心律失常的风险,因此在协助患者戒烟的同时,家属最好也统一戒烟,因为二手烟同样是诱因,要尽量杜绝这种环境。

居家期间也应坚持用药

心律失常可能造成心慌、气短、胸闷、失眠、乏力等症状,严重者还可能诱发其他心脏疾患,甚至造成猝死。所以长期居家期间,心律失常患者,尤其是器质性心律失常患者也必须坚持用药,不能随意增减药物,更不能因为病情得到了控制就自行停药。

对于房颤患者,曹克将教授指出48小时内的新发房颤可用ⅠA、ⅠC、Ⅲ类抗心律失常药,如普罗帕酮、胺碘酮等。对于室性心动过速患者,抗心律失常药可选用β受体阻滞剂、胺碘酮、利多卡因等,以尽快终止心律失常。对于缓慢性心律失常,如患者因严重心动过缓引起血流动力学障碍、晕厥或阿斯综合征,可给予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等药物提升心率。曹克将教授特别强调了中西医结合治疗,他指出,心律失常患者可服用参松养心胶囊,尤其是对室早、缓慢性心律失常和窦缓伴室早、心功能不全合并室早的患者,效果很好。

参松养心胶囊的良好疗效得到了临床的验证,循证研究结果证明,参松养心胶囊治疗非器质性室性早搏显著优于对照药物,治疗器质性室性早搏显著优于美西律,治疗阵发性房颤疗效与心律平相当,并且对窦缓、病窦、传导阻滞、慢快综合征等缓慢性心律失常也具有良好疗效,为居家的心律失常患者提供了安全有效的药物。

疫情下的特殊时期,有心律失常等慢性疾病的患者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充分做好心理建设,不焦虑、不过分担心,积极进行卫生防护,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药物治疗。一旦出现情况要保持冷静,如果是曾经出现过的症状,自我调节后可以缓解。必要时,也可以尽快和自己熟悉的医生联系取得专业的诊疗指导。总之,掌握科学的防控知识,共同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