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中资在港券商宣布暂停直营经纪业务,也有13家香港券商宣布结业,人力成本上升,交投萎缩…困局重重

有中资在港券商宣布暂停直营经纪业务,也有13家香港券商宣布结业,人力成本上升,交投萎缩…困局重重

image

财联社5月10日讯(记者 成孟琦),时隔并不久,业界又现“香港券商结业潮”的说法。

虽已立夏,但刚刚过去的冬日,会让不少香港证券业从业者难以忘怀,第五波疫情来势汹汹叠加市场成交量收缩,使得不少香港券商,倒在了复苏前的严冬。随着夏至天晴,香港已走出疫情阴霾,市场成交量也在3月大幅提升,但倒在寒冬的香港券商,却已无法再回来。

寒冬:从上市券商到中小券商

如果券商业有四季轮换,那么无论是背靠强大母公司的上市子公司,还是客户固化的中小券商,皆可以感受到冰冻三尺。根据财联社记者统计的2021年在港单独上市的中资券商海外子公司业绩,6家上市子公司除兴证国际外,收入同比均有20%-50%较大程度跌幅。

image

4月22日,西证国际公告称预计将从2022年5月20日起暂停直营经纪业务。西证国际表示,根据集团战略发展需要,公司董事会已决议暂停直接经营“证券经纪及孖展业务板块”的经纪业务(直营经纪业务),并把有关业务以转介形式继续运营。

在刚刚披露的港交所一季报中,受到整体日均成交量按年下跌,以及首次公开招股市场招股活动放缓拖累,港交所一季度交易费、结算交收费及投资收益表现疲软,一季度净利润为26.68亿港元,较2021年一季度下跌31%,与2021年四季度相若。

连港交所及上市券商尚且道阻且长,中小型券商在这个寒冬当中,更是瑟瑟发抖。

有消息显示,截至5月8日,香港交易所今年以来已先后收到至少13家证券行在交易所停止营业的通知,包括曾谋求上市的一通证券、中汇资本、和升证券、中安证券、天元金融和东储证券等等。

2019年至2022年4月,3年多时间里停止营业的港交所在册持牌券商数量已超80家,而在2016年至2018年,停业的香港持牌券商仅有14家。

证券业协会主席李惟宏曾表示,过去四年有超过80家券商结业,反映券商面对一定的经营困难。他提到,有不少会员是港交所参与者,当中代表中小型证券行的C组经纪行尤其面对很大挑战,包括去年股票印花税上调、新增财汇局交易征费致交易成本上升等。

数据:连续五个月成交量萎缩

港交所持牌券商超六百家,如果今年结业的13家券商并未给行业带来直观冲击,那么,最近12个月的港交所参与者占有率报告,则很明显地呈现出数据上的寒冬。

image

报告中,港交所参与者每月成交额与当月平均日成交额,在2021年10月至2022年2月,连续5个月呈现大比例下滑,这五个月的成交额均低于12个月总成交额平均值的2.7万亿,最低曾出现2月份的2万亿,最高为11月的2.6万亿。若以月度平均每日成交额数据观察,最低值出现在1月份的1085亿,最高值则为十月份的1216亿。而除这五个月外的其他月份中,每日平均成交额则在1305亿至1625亿之间。

港交所将六百多家在册券商分为前14名的A组,14至65名的B组,及65名之后包含大量券商的C组。排名65名以后的C组券商,单家最高占比12个月以来从0.18%下降至0.14%,总占比则从7%左右下降至5%。即使是C组中交易量最大的单家券商,2021年7月成交额达58亿元,而在2022年2月成交额则为34亿元。

同时,A组成交额占比最大的单个券商,虽然成交额占比变化不大,但由于市场总成交额的巨大下滑,其2021年7月成交额为2290亿,2022年2月为1380亿。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3月,市场成交数据已有复苏迹象,当月A组占比最大的单个券商月度成交额为2814亿,C组占比最大的单个券商月度成交额则为50亿。

隐忧:人力成本上升,金融科技转型难

香港市场虽然经历了成交萎缩寒冬及第五波疫情等危机,但香港券商心中最沉重的的隐忧却并非二者。

香港财库局局长许正宇曾称,即使其他金融市场所处的地方曾实施“封城”或“禁足”等措施,其金融业务皆不受影响,港府抗疫时也定必兼顾金融业特质,保障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香港证券协会报告表示,2021年,所有证券交易商及证券保证金融资人的净盈利总额达649亿元,较2020年升36%。升幅主要来自证券交易的净佣金收入、自营交易净盈利和其他收入增加。

据香港证券业协会2022年资本市场问卷调查结果,资讯科技投入与人力成本是券业最大的两项支出。40%的会员机构认为成本升幅最大的是资讯科技的投入;44%的会员机构认为工资是公司最大的经营开支。

一家本港券商负责人告诉财联社记者,疫情下两年人力成本越来越高,一方面监管趋严、合规费用高,需要合规人员等;另一方面,随着疫情缓和,不少员工跳槽至大型券商或外资券商,加重了公司的招聘成本。而对于开发互联网券商业务,他认为本土券商也想在互联网上分一杯羹,唯设备、人力、运营投入太大,小券商难以应付。

盛宝金融香港首席执行官Richard Douglas评论,导致结业潮的原因绝不单是疫情,还有更多新的竞争对手入市,打造新的定价结构等,这些因素叠加导致市场重新洗牌,并改变现有运作方式。他对同行退下火线感到可惜,但指目前香港防疫政策陆续放宽,如果复常趋势持续,那么香港将重新开始繁荣,经济活动会开始恢复。

而对于不少外资大行改变在香港营运模式,将人才移至防疫政策宽松的新加坡等地,Douglas认为,这未影响香港营商的吸引力,因不论是新股还是股票市场规模上来看,香港仍名列前茅,又是内地与国际市场接轨的中间人。他相信,防疫措施导致的企业搬迁或人才流失情况仅为暂时性,当局正积极放宽防疫措施,不排除投资者或企业重返香港市场,毕竟香港“是一个很酷的金融中心”。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