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印度洋中,一叶小岛上的斯里兰卡危机仍在持续。
据BBC报道,斯里兰卡总统戈塔巴雅·拉贾帕克萨于当地时间7月13日凌晨乘军用飞机离境。另据法新报道,戈塔巴雅·拉贾帕克萨目前已抵达马尔代夫。
该国议会议长曾表示,拉贾帕克萨将在周六的暴力抗议后下台,当时示威者闯入总统官邸,并纵火焚烧总理在科伦坡的家。长期以来,对停电、基本商品短缺和物价上涨感到愤怒的反政府抗议者一直要求拉贾帕克萨下台。
在斯里兰卡独立后的历史上,在任总统被街头抗议推翻前所未有。
路透社7月13日分析报道称,在这个拥有2200万人口的岛国发生暴力和政治混乱之际,该国正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就救援计划进行谈判,并提出重组主权债务的建议,而这些计划都可能处于混乱之中。
在不少人的印象里,斯里兰卡在新兴经济体中表现不俗,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南亚国家。2018年该国人均GDP达到4100美元。而如今的斯里兰卡正深陷70年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食品价格奇高,生活用品断供,巨额外债违约,私家车无油可加,总统总理跑了,大规模抗议不断......
短短4年时间,斯里兰卡究竟是怎样从欣欣向荣,变得民不聊生?
何以至此?减税、疫情、高通胀、粮食危机...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回顾过往几年不难发现,斯里兰卡的经济隐患早已埋下。
首先,政府的误导性政策使该国的经济治理脆弱不堪。
2019年,拉贾帕克萨政府上任后推行大幅减税政策,增值税降幅高达50%,政府财政收入大幅下降,税收占GDP比例仅为8.4%,是1948年以来的最低税收水平。这一政策几乎导致该国每年损失收入超过14亿美元。除减税外,另一项备受争议的政策是政府禁止进口化肥,这也造成了2021年水稻大规模歉收的不利局面,斯里兰卡不惜花重金从海外购粮,这一系列操作下来,对粮食、茶叶、橡胶生产生的影响不可逆转。
第二,旅游业在过去几年中遭到了毁灭性打击。斯里兰卡经济结构单一,旅游业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十分之一以上。2019年的斯里兰卡连环爆炸案本已重创该国旅游业。而几个月后的新冠大流行,更是抹去了其大部分收入。数据显示,2019年斯里兰卡旅游业收入超36亿美元,比2018年同比下降17.6%。
第三,俄乌冲突加剧了斯里兰卡的供应危机和通胀风险。另据《纽约时报》报道,俄乌冲突对全球供应链造成冲击,斯里兰卡也陷入食品、药物、燃料供应短缺的困境中。
随之而来的是高烧不退的通胀。斯里兰卡央行行长南达拉尔·维拉辛格警告称,已“破产”的斯里兰卡的通货膨胀率可能飙升至70%。7日,斯里兰卡央行将其基准常备借贷利率提高了100个基点,至15.5%,使今年的总加息幅度达到950个基点。而另一边,同样面临40年高通胀的美联储大规模加息倒逼美元回流,使得斯里兰卡的货币大幅贬值,经济已不堪一击。
第四,疫情的爆发使大量海外工作者回流到国内,海外工作的国民汇款减少,进一步受到不灵活的汇率影响。值得一提的是,斯里兰卡外汇储备在经济压力之下面临告急,“资不抵债”也是该国最终破产的重要导火索。
年初,斯里兰卡就因外债过高陷入外汇储备不足的困境,煤炭、石油等生产生活的必需品难以实现进口。今年5月,斯里兰卡央行行长维拉辛格承认,该国已发生主权债务违约,斯里兰卡欠下了总计约510亿美元外债。斯里兰卡总理维克勒马辛哈曾表示,“今天,财政部想要找100万美元都是一项挑战。”
谁是下一个斯里兰卡?
国际评级机构担心政府财政状况及其无力偿还巨额外债,从2020年起下调了斯里兰卡的信用评级,最终几乎彻底将该国排除在国际金融市场之外。
而面临如此窘境的,远不只斯里兰卡一个。
《华尔街日报》此前报道称,联合国数据显示,由俄乌冲突引发的粮食、燃料和金融危机可能会使较贫穷国家发生动荡,导致70多个国家步斯里兰卡的后尘发生债务违约。
IMF总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指出,近三分之一的新兴市场国家和近三分之二的低收入国家陷入债务困境。
据媒体报道,其中颇具代表性的国家,如土耳其、突尼斯、阿根廷等国通胀高企、汇率暴跌、面临债务违约的风险。厄瓜多尔、乌拉圭等众多拉美国家的外债负债率均远超20%的国际安全线水平。土耳其、阿根廷的汇率贬值幅度为23.31%和16.5%,两国对应的外债总额和外汇储备分别高达732%和621%,在新兴市场国家中债务风险最高。
这些新兴市场国家在动荡的经济大环境中,更容易受到主要经济体加息的影响,其单一的产业结构和贸易逆差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危机的隐患。美联储的新一轮加息箭在弦上,如何应对风暴,将是一个重要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