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财经讯 11月14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2022年‘陀螺’(GYROSCOPE)评价结果”。今年,“陀螺”评价的有效参评银行家数由2015年的61家提高到了150家,其中,全国性商业银行(含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18家,城市商业银行73家,农村商业银行59家。有效参评银行的资产占商业银行总资产的91.39%,占比较去年提升0.38个百分点。
从总榜单结果看,全国性商业银行中排名前十的银行分别为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招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城市商业银行榜单中排名前十的银行分别为北京银行、宁波银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南京银行、杭州银行、长沙银行、成都银行、徽商银行、青岛银行;城区农商行榜单中排名前十的银行分别为上海农商银行、深圳农商银行、东莞农商银行、江苏江南农商银行、福建莆田农商银行、北京农商银行、杭州联合农村商业银行、无锡农商银行、广东顺德农商银行和成都农商银行;县域农商行榜单中排名前十的银行分别为常熟农商银行、昆山农商银行、张家港农商银行、沐阳农商银行、江阴农商银行、南安农商银行、射阳农商银行、台山农商银行、桐庐农商银行和阿克苏农商银行。
从分榜单结果看:
全国性商业银行公司治理能力较强,中小银行公司治理能力仍有待进一步提升。
从公司治理能力得分发现,全国性商业银行平均得分最高,为88.32,中小银行公司治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从独立董事占比看,全国性商业银行为37.36%,城商行为32.93%,城区农商行和县域农商行分别为28.36%和26.84%,可以看出全国性商业银行的董事结构更加多元,有助于更好地提升公司治理能力。
此外,上市银行公司治理能力相对较强,在全国性商业银行和城商行中,公司治理能力入围前十的银行均为上市银行。但从市净率角度看,全国性商业银行市净率普遍低于城商行市净率。
前瞻性发展战略有利于提升商业银行收益可持续能力。
2021年以来,受息差下行影响,商业银行收益可持续能力面临下行压力。总的来看,得益于规模大、基数高、广义资产负债结构稳定的优势,国有大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收益稳定,经营韧性较强,而城商行稍显逊色。
数据显示,2021年,18家全国性商业银行的平均ROA和ROE分别为0.78%和10.61%,同比微涨0.03和0.22个百分点;同期参评城商行的平均ROA和ROE分别为0.65%和8.08%,低于全国性商业银行、城区农商行和县域农商行,面临较大压力。但同时也发现,在经营业务和数字化转型等方面陆续开展前瞻性布局的商业银行,其经营利润相对较高,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未来,随着数字经济和科技金融的发展,非息收入将成为商业银行的重要收入来源,提升非息收入占比将成为商业银行增强收益可持续能力的重要途径。
风险管控能力有所提升,拨备水平有望逐步回归合理水平。
从评价结果看,2021年,参评商业银行加大了对不良资产的处置力度,整体资产质量有所提升。资产质量方面,全国性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整体表现较好,不良贷款率水平整体优于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抵御风险和吸收损失方面,全国性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相对较高,均在14.00%之上,但城市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3.61%;从拨备覆盖率指标来看,参评商业银行的拨备覆盖率普遍处于较高水平,但过高的拨备覆盖率或将对服务实体经济产生一定制约。
此前银保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鼓励拨备较高的大型银行及其他优质上市银行将实际拨备覆盖率逐步回归合理水平。未来,随着商业银行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或将逐步回归到合理水平。
受益于规模优势、数字化水平,全国性商业银行的运营管理能力优势明显。
2021年,央行不断优化存款利率自律上限形成机制,由存款基准利率浮动倍数形成改为加点确定,带动了商业银行的付息负债成本率下行。
数据显示,全国性商业银行付息负债成本率最低,为2.15%,其后依次为县域农商行(2.19%)、城区农商行(2.38%)和城商行(2.67%),四种类型银行中除城区农商行的付息负债成本率较去年增加外,其余类型参评银行均较往年有所下降。从成本收入比角度看,参评银行成本收入比与经营规模存在一定的负相关性。数据显示,全国性商业银行的成本收入比最低,为31.05%,其后依次为县域农商行(34.16%)、城商行(34.47%)和城区农商行(37.44%)。此外,与往年比,为更好地测度参评银行的运营能力,该板块新增了网点运营效率指标,即网均营收情况。
数据显示,全国性商业银行特别是股份制商业银行网均营业收入明显处于优势地位,全国性商业银行网均经营收入平均为0.96亿元,其中多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网均经营收入超过1亿元。
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质效进一步提升。
近年来,商业银行不断加大对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助力稳住经济大盘,金融服务的适应性、竞争力和普惠性明显提升。
以全国性商业银行为例,从信贷投放总额看,其继续发挥大行支柱作用,2021年,全国性商业银行的“贷款和垫款余额”达121.52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1.09%,增速高于同期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同比增速2.49个百分点。
从信贷投放结构看,2021年,全国性商业银行对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普惠、绿色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投放进一步提升,信贷新增额达13.48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2.19%,为稳住宏观经济大盘贡献了金融力量。
下一步,商业银行将进一步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促进经济行稳致远贡献金融力量。
财富管理业务成为商业银行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抓手。
随着我国居民财富总量的不断增长,商业银行开始发力个人金融业务转型和财富管理业务,关注零售管理客户总资产(AUM)理念。数据显示,全国性商业银行零售户均管理资产规模呈逐年上升态势。同时,本年度首次新增高净值客户资产管理规模,数据显示,全国性商业银行中不同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发展规模差异较大,工农中建四大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优势明显。
此外,从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比角度看,全国性商业银行具有综合化和多元化经营能力强、客群覆盖面广、业务类型全的比较优势,并积极关注新兴领域、新兴渠道、新兴业态的金融需求,持续在银行卡、支付结算等传统中间业务领域精耕细作,加快智能化转型,不断提升服务价值,手续费及佣金占比较高;城商行、城区农商行、县域农商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比明显低于全国性商业银行,且组内分化严重。
金融科技资金与人才投入持续加大,行业智能化水平进一步增强。
在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银行业对于体系智能化能力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数字化转型步伐进一步加快。从体系智能化能力评估结果来看,全国性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的移动APP月活数开始呈现分化趋势。其中,全国性商业银行移动APP用户体验度和活跃度稳步提升,移动APP平均月活率31.18%, 较去年同比上涨0.36%;但城商行移动APP平均月活率达22.57%,较去年同比下降10.68%。
从金融科技投入来看,全国性商业银行与城商行同样呈现分化态势,其中全国性商业银行金融科技投入占营收比平均达3.69%,较上年同期增长0.38个百分点;城商行平均投入比例在3.83%,较上年同期降低0.07个百分点,金融科技投入后劲稍显乏力。
从金融科技人员投入来看,全国性商业银行、城商行、城区农商行及县域农商行金融科技人员占比分别为6.08%、4.75%、3.00%、2.87%,全国性商业银行、城商行、城区农商行进一步推进专业化金融科技队伍建设,金融科技人员占比呈现明显提高的趋势,但县域农商行金融科技人员占比较去年呈现下降趋势。
人力资本投入高的银行人均创利也基本上处于高位。
在当前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商业银行对人才资源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人才结构、教育投入和贡献率更趋优化,为银行经营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从硕士及以上员工占比角度看,全国性商业银行平均数为17.67%,较去年提升0.8个百分点;城商行为11.85%,较去年提升0.52个百分点。从人均教育经费投入情况来看,全国性商业银行人均教育经费投入水平最高,城商行与城区农商行投入水平相当,县域农商行人均教育经费投入最低。
其中,兴业银行、招商银行投入强度位居全国前列,人均教育经费达万元左右。伴随着人力资本的高投入,全国性商业银行的人均创利水平也高于其他类型商业银行。
数据显示,全国性商业银行员工贡献能力最强,达289.58万元/人,且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人均创收水平显著高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内源资本补充能力仍有待提升。
为增强商业银行股本补充能力,监管部门先后推出了一系列政策,为商业银行创造更好的资本补充环境。数据显示,商业银行外源性资本补充渠道不断增强,全国性商业银行基本全部有永续债和二级资本债存量;城商行中,一半以上的银行发行了永续债或二级资本债。
但从内源资本补充能力来看,通过测度商业银行资本积累速度与资本消耗速度的差值,发现城商行和农商行中该指标大部分为负,且负值较大,内源资本补充能力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这也意味着,后续商业银行要从多方面改善股本补充能力。如,持续增强盈利水平,增强内源资本补充能力,提升资本的产出效率,尤其注重收入对风险资产的动态覆盖。同时,做好资本规划,在留存收益的现金分红、风险覆盖、扩大投入等方面优化分配,更加注重资本补充的效率和效果;此外,也要利用好外源资本补充渠道,包括永续债、优先股、可转债等资本补充工具,尤其是城商行和农商行需积极探索资本补充工具的创新与开发,探索适合自身的股本补充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