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财经讯 12月29-30日,由凤凰网主办、凤凰网财经承办的“2022 凤凰网财经峰会”召开,本届峰会以“中流奋楫”为主题,盛邀政商学界近40位顶级嘉宾,就当前复杂局面中,如何激发经济活力,如何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进行深度探讨,为全球及中国经济发展建言献策、贡献力量。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李扬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李扬在“2023:全球经济复苏进程中的机遇和挑战”环节发表主旨演讲。他从全球经济景气状况、通货膨胀、债务、利率、中国经济韧性等多个角度分析了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并阐释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2023年全球经济走弱将是大概率事件,通胀持续、债务增大、利率上升、财政状况恶化等是造成经济走弱的主要因素。在这种环境下,中国经济当然也会受到不利影响,特别是明年上半年,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很大,但是中国经济具有较好的韧性,明年下半年可能会向正常轨道回转。
对于全球债务问题,李扬表示,“一定要看清债的源头。现在全球债务的源头相当程度在美国——美国政府债务31.1万亿美元(截至10月3日),规模全球最大。这种情况非常不合理。因为,一方面,美国所面临的问题可能是全世界最小的;另一方面,美国拥有较为完善的金融、财政体系,其国内政策协调性较好;第三,美元是重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因而其债务还有国际腾挪空间。”
而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受到的影响会比较大,因为发展中国家70%到85%的债务是外币形式的,直接或间接地体现为美元债务。所以,李扬预测,债务危机会再次降临。
全球景气度普遍回落 最坏的时候还没有过去
李扬给出了全球制造业和非制造业PMI,以及商业意愿指数和消费者意愿指数等几个综合指标的走势,用以刻画全球经济走势。
统计显示,截至2022年11月,全球制造业PMI平均48.8,中国为48,略低于平均数,而美国为49,略高于平均数,其他,整个欧洲都比平均数低,而日本则略高于平均数达49。
非制造业PMI的格局略有不同。全球平均数为48.1,中国为46.7,美国则比中国更低达46.1,欧洲和日本则高于平均数。
“PMI指数可以比较准确地刻画预期和信心。现在信心指数均呈下行趋势,表明2023年的经济前景并不乐观。”李扬说道。
“经过几年的发展,全球经济还在进一步分化。明年,亚洲经济在整个世界中可能是表现最好的。”李扬表示,几个国际组织都对印度明年的经济增长做出了积极预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是6.1%,世界银行甚至预测到7%;相比之下,越南也会有好的表现,而新加坡则不被看好。不过,李扬提醒到,“全球经济最坏的时候还没有过去,也许明年下半年会有好转,但不确定性很大。”
通胀成为主要风险
“在2022年,通胀是全球经济的主要风险源,而且,这次通胀原因高度复杂,既有供应侧的因素,也有需求侧的因素,还有美联储认知滞后的影响。面对原因如此复杂的通胀,简单地着眼于需求侧,单纯使用传统的货币政策手段,是难以解决的。“他提醒道,“传统货币政策应对当下通胀的能力严重不足,如果固着于使用货币政策,则副作用难以避免,可能引发新的经济衰退。”
不过,李扬预测,2023年全球通胀会缓慢下降,全球平均可能会降至3%左右。但新兴市场经济和发展中国家的通胀率总体高于发达经济体。IMF预测,美国明年的通胀率可能降至3.8%左右。同时,通胀的领域也在移转,“能源和核心商品价格通胀下跌迅速,食品价格相对稳定,核心服务价格则稳步上涨。服务价格也在分化,核心服务中,住宅价格仍在上涨,医疗交通涨幅放缓。这说明,一年来的各种调控政策开始发挥作用。”
李扬特别指出:能源及其价格问题在2022年被炒作的很厉害,甚至给人世界末日之感,岁末年初,回头看数字,这一议题显然被炒作过分了。其实,很久以来,能源问题就不是供求关系问题,而是政治博弈和金融炒作。食品价格稳定,说明“吃”不会成为大问题;而医疗、交通涨幅放缓则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一个好消息。
“通胀是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如果通胀水平下降,整体的经济运行格局就会变化,所有的宏观调控政策也都会相应调整,这样看,2023年全球经济的变数很多。”李扬这样评论。
全球债务危机或再次降临
2021年底,全球债务总额达到303万亿美元,约达全球GDP的3.51倍。从债务密集度的角度分析,3.51美元债务才能换来1美元GDP,这说明金融的效率在进一步下降,金融风险也在进一步积累。李扬认为,这很令人担忧。
他特别指出,在分析全球债务状况的时候,“一定要看清债的主要来源。现在全球债务的源头相当程度在美国——截至今年10月3日,美国政府债务31.1万亿美元,规模全球最大。”
李扬认为,如果说这个世界充满了不合理,则在债务领域表现尤甚。因为,一方面,自上个世纪末开始,美国等富裕的发达经济的债务膨胀,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另一方面,由于美国等发达经济体拥有较为完善的金融、财政体系,其国内宏观政策协调性较好,加之美元等又是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因而其债务还有国际腾挪空间。这意味着,在全球债务危机的阴影下,反而是美国等发达经济体面临的问题没那么严重。
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受到债务的影响会比较大。因为发展中国家70%到85%的债务是外币形式的,绝大部分直接或间接地体现为美元债务。“2022年,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连续大幅加息,大约 90%的国家/地区的货币兑美元贬值,这样,外债折合成成本币,使得债务压力倍增,政府债务水平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也骤然提高。更重要的是,随着美国不断加息并不断向发展中国家传导,致使这些国家的利率水平急剧上升,这直接增加了债务危机,进一步则给这些国家的公共财政带来巨大压力,财政危机因而显现。债务危机叠加财政危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状况正在恶化。”
李扬总结道:2023年,债务危机会再次降临。一方面,部分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将面临主权债务危机。25%的新兴市场正处于或接近债务困境,约2370亿美元债务正面临违约风险,占所有新兴市场外债的五分之一;而60%以上的低收入国家也陷入债务困境。特别是,外债负担沉重、能源资源匮乏且经济结构单一的阿根廷、埃及、黎巴嫩、巴基斯坦等10余个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正在债务泥潭中挣扎。另一方面,部分欧洲国家或将再度陷入主权债务困境。随着欧洲央行不断激进加息,低增速、高负债的意大利、希腊、西班牙、爱尔兰等欧洲国家偿债负担明显上升,其债务率和赤字率均超过2010年欧债危机时期,债务“灰犀牛”引发经济危机的风险骤增。
不过,李扬也表示,由于类如美国、中国、德国、日本和多数亚洲国家2023年不太可能发生大规模的金融危机,全球发生金融危机的可能性不大。
关注美国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
李扬认为,2023年,我们要特别注意美国的经济金融状况变化。其中两个因素尤其值得注意,一是其财政平衡状况的变化,数据显示,2022财年,美国联邦政府财政赤字达到1.375万亿美元,较上一财年的2.776万亿美元足足减少了一半。相应地,联邦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也从12.3%骤降至5.5%。“这是一个根本性变化。因为,无论是对于美国还是对于全世界来说,债务的源头,通胀的源头,都植根于美国政府的财政赤字上。如今,美国财政赤字减半,自然会对美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产生深远影响。”李扬指出。
美国为什么能如此大幅度削减赤字?李扬认为,主要得益于其国内经济金融形势相对稳定,就业状况良好,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其救市收入丰厚。“一方面,美国的国债大都是在低利率甚至零利率时期发行的,所以,尽管其债务规模庞大,但其利息负担较轻。另一方面,美国政府利用所筹资金,在市场上大规模救市,也为其获取了巨额的收益。就此李扬表示,美国救市的经验值得我们好好研究。
中国经济依然会保持亮色
最后,李扬谈到了中国经济的情况。他表示,在比较疲软的环境中,中国经济还是呈现出了韧性。这得益于二十大对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部署。
“二十大之后,中央经济工作会还有了更加明确的要求。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支持力度。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要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推动行业重组并购,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同时要坚决依法打击违法犯罪行为。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压实各方责任,防止形成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集中统一领导。要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坚决遏制增量、化解存量。”
李扬表示,“在经济上,我们不怕出问题,就怕没有觉察到问题,更怕对策不当。而这两种情况在我国都不存在。对于当下的问题甚至更久远的问题,我们都想到了、看到了,而且对策已经安排了,余下的就是大家齐心协力落实。我们相信,只要这样做,中国经济依然会保持韧性和潜力,成为这个世界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汇率问题不会阻碍中国经济复苏
在问答环节,李扬回答了凤凰网财经关于人民币汇率变动的提问。他表示,2022年人民币对美元略有贬值,但对于其他币种,特别是外汇市场调控所对应的一篮子货币,是升值的。“在第二次汇改时,学术界都在计算人民币兑美元的长期均衡汇率水平,我记得,当时国家统计局和社科院计算的汇率都是6.7左右。现在人民币兑美元已经回落到7以下了,与6.7的理论水平相差不远。所以我觉得,2023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大概率上会在波动中保持在7以下。”
所以,李扬认为,2023年汇率问题不会成为阻碍中国经济复苏的主要的因素。
对于“美元能否继续上涨”的问题,李扬表示,“恐怕上涨的动力不足了。因为美元升值一方面靠美国实体经济的支撑;另外一方面是高息支撑。这两个因素在2023年都会转弱。所以,我觉得美元在2023年可能没有那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