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阴优于辉瑞Paxlovid?广生堂一纸公告,股价飙涨11%
财经
财经 > 财经资讯 > 正文

转阴优于辉瑞Paxlovid?广生堂一纸公告,股价飙涨11%

1月10日,广生堂(300436.SZ)盘中一度大涨15%,截至收盘上涨11.11%,报46.40元/股。

在此之前,这家药企发公告称,自家药物优于辉瑞新冠口服药paxlovid。

图片来源:深交所官网

广生堂宣布:新冠口服药转阴优于辉瑞Paxlovid

就在9日晚间,专注于肝病及抗病毒、抗感染治疗药物的广生堂宣布“在研新冠口服药迎来重大进展”。

公司在研的新冠口服药GST-HG171联合利托那韦(合称“泰中定”),近日由研究者完成了一项临床试验(IIT)并取得临床研究总结报告。

该IIT临床试验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开展,于2022年11月22日-12月29日完成61例COVID-19患者招募和治疗

从试验设计来看,试验组:泰中定(150mg泰阿特韦GST-HG171片/100mg利托那韦片) ;安慰剂组:安慰剂 (泰阿特韦GST-HG171模拟片/利托那韦片模拟片) ;阳性对照组:Paxlovid(300mg奈玛特韦片/100mg利托那韦片)。

图片来源:广生堂公告

在抗病毒疗效方面,研究结果显示,“泰中定(泰阿特韦GST-HG171片/利托那韦片) 中位转阴时间为8.4天,Paxlovid (阳性对照组) 中位转阴时间为9.5天,安慰剂组中位转阴时间为10.3天”。

此外,研究结果也提到,“泰中定 (试验组) 的活性成分泰阿特韦GST-HG171(150mg)在只有Paxlovid的活性成分奈玛特韦(300mg)一半的剂量下核酸转阴时间明显短于Paxlovid (阳性对照组)和安慰剂组”。

据此,该IIT研究认为,泰中定在缩短新冠患者核酸转阴时间上明显优于阳性对照Paxlovid和安慰剂对照,同时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达到试验预期目的。

公司回应:并非研究发起方

就上述临床试验(IIT),1月10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致电广生堂证券部进一步了解情况,对方解释,“(这项IIT研究)并不是由我们公司发起的,是由研究单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发起的研究者临床试验”。

不过,广生堂证券部人士也提到,上述IIT研究,和上市公司主导的泰中定II/III期关键性注册临床研究并不冲突,“公司正在进行该药物的II/III期临床试验,目前在全国30余家中心招募受试者,正加速患者入组和招募的工作”。

从国产新冠口服药的研发进度来看,君实生物(688180.SH/01877.HK)、先声药业(02096.HK)、众生药业(002317.SZ)等企业均处于第一梯队。

从技术路径来看,广生堂、先声药业、众生药业的在研新冠口服药都属于3CL蛋白酶抑制剂。

广生堂证券部人士解释,“虽然靶点相同,但不同企业在研新冠口服药的区别,更多是化合物结构上的差异,最终还是要看各家企业研发药物的三期临床试验结果”。

千亿市场引药企竞折腰

作为抗疫必备品,新冠药物的市场空间巨大,将给国内相关公司带来巨大的增长机遇。

从药物结构特性来看,新冠药可分为小分子化学药和大分子生物药两大类。其中,生物药包括中和抗体和膜融合抑制剂两种,中和抗体虽在治疗重症方面提供了有效的补充,但在治疗上存在明显的短板,而膜融合抑制剂又多处于研发早期阶段。

因此,相较于大分子药物,小分子新冠药更具有优势。其生产成本更低、使用便捷、适应症广,居家自行服用可以避免医院交叉感染、降低社会成本。此外,小分子新冠药可在常温下存储运输,快速实现全球分发。

国联证券认为,除满足治疗需求外,新冠药还可具备预防功能,且预防的需求远高于治疗需求。按照历史经验估计每年有症状患者有1亿,小分子新冠药治疗的全球市场规模为每年400亿美元;小分子新冠药预防市场规模为治疗的2倍以上,潜在市场规模在千亿美元级别。

庞大的市场空间自然引得多家企业争先恐后涌入这一赛道。

除了前述研发进展靠前的企业,近期包括科兴制药、石药集团、歌礼制药等多家上市药企也集中披露了在研新冠药物的临床进展,或相继切入新冠口服药赛道。

此外,还有后来者正切入新冠药物赛道。比如长江健康通过收购入局新冠口服药赛道,其全资子公司收购的江和药业正在进行抗新冠口服小分子创新药CH2101的自主研发,该药物针对RNA聚合酶(RdRp)靶点,目前正处于临床I期阶段。

多家企业新冠药物临床试验正进行得如火如荼。然而,不少已经感染的患者表示,如果服用普通的感冒药,对症下药,在7天内也能达到治疗效果,不一定要购买新冠特效药。多个有新冠阳性经历的患者表示,常用于退烧的布洛芬、治疗感冒的泰诺等药,对于症状的缓解可以起到作用。治疗咽喉不适等附加症状,市面上也有近百种药物可以选择。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国际医疗部主任医师庞博认为,抗新冠病毒口服小分子药物在国内大规模上市应用已是指日可待。

他进一步表示,新冠口服药研发具有较大的风险,病毒变异较快,能否做出显著性差异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同时,由于各国的疫情防控政策也有不确定性,疫情的发展处于动态变化中,研发上市成功的新冠口服药的放量也存在不确定性。另外,目前新冠口服药研发公司颇多,进度落后的企业或比较难开拓市场,而且随着越来越多的新冠口服药上市,价格可能会出现下降趋势。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