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涛:人民币实际上已成为次中心货币 在政策上完成了国际化货币的转变
财经
财经 > 财经资讯 > 正文

管涛:人民币实际上已成为次中心货币 在政策上完成了国际化货币的转变

凤凰网财经讯 辞旧迎新之际,2022粤港澳大湾区金融论坛于1月13日在澳门隆重召开。本届论坛以“现代金融助力大湾区构建新发展格局”为主题,凤凰网财经全程报道。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原司长管涛在论坛中发表了题为“充分利用横琴深合区完善人民币国际化功能”的主旨演讲。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原司长管涛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原司长管涛

管涛表示,人民币原来属于外围货币。有一些新兴市场发展中国家货币不是可兑换货币,还有一些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可兑换,但本国政府限制本币资产非居民持有以及本币国际化,像新加坡、韩国等国家,如果资金大进大出会造成当地资产价格包括汇率的大起大落,对当地经济、金融影响巨大。人民币从2009年后开始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并且不断扩大结算的范围,政策上不断便利,市场的接受认可度也不断地提高,现在,人民币实际上已成为次中心货币。

澳门实行金融自由化,理论上不限制非居民持有澳门元资产,但澳门金融资产比较少,外国投资者持有的澳门当地金融资产非常有限,因而即便政策上没有限制,但在市场上澳门元不一定会被视为一种国际化货币。相对应的,香港的金融比较发达,港币的金融资产还是很多的。

为什么说人民币已经是国际化货币了呢?管涛指出,在政策方面,人民币已在政策上完成了非国际化向国际化的转变。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实行严格的外汇管制,人民币的非国际化实际上是严格外汇管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携带人民币现钞出入境以及跨境计价结算会受到限制。改革开放后,人民币可兑换程度不断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限制逐渐放宽。90年代,携带人民币现钞出入境的限额逐步提高;从2003年开始鼓励在边贸中用本币计价结算;到2003年底,国务院批准在香港开展个人人民币结算业务试点,这是首次把人民币的跨境纳入正规的银行清算体系,次年在澳门推广。

一个很重要的政策是在2010年7月,人民银行和中银香港修订了《清算协议》。协议明确,人民币在境外流通使用要按照当地的规则,不做任何限制,只有人民币资金跨越内地边境时,跨境流通使用才会执行内地的监管规定。在此基础上,香港的离岸人民币外汇市场得到了蓬勃发展。2014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把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写进了党的文件。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人民币的跨境使用从个人业务试图扩大到对公业务,从2009年开始,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也逐渐兴起。

2015年年底,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十三五”规划纲要,首次把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写进了规划,作为一个长远规划来推动。2018年年初的时候,人民银行明确企业在跨境交易里只要能够用外币的,原则上都可以用人民币。人民币跨境使用的限制逐渐被放宽,人们对待本外币一视同仁,甚至在政策上某些阶段还鼓励本币优先。

人民币的国际化,任何货币的国际化,不但取决于政策,更取决于市场的接受认可度。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从2015年前的离岸市场驱动转向在岸驱动,在国际上的接受和认可度逐渐提高。2015年前,我们是在岸市场严格限制外国投资者投资,鼓励在离岸市场去持有香港的人民币存款,去持有香港的人民币“点心债”;所以在811汇改之前,境外持有的存款、贷款占比占到70%以上,但2022年9月底汇改后,境外持有的人民币金融资产里,股票和债券的占比接近70%。很多人有一种误解:汇改之后人民币国际化倒退了,因为香港人民币存款的余额从一万多亿下降到了五六千亿,这是不准确的。人民币国际化的策略发生了变化,实际上现在境外持有的人民币资产规模远比汇改前多得多。

现在,人民币已经成为境内第三大跨境收付的货币,全球第五大国际支付、外汇交易和外汇储备货币。人民币再也不是原来的外围货币,已经可兑换了。特别是2015年10月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式批准把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篮子货币,成为第三大权重货币。2022年5月,第二次定制重估还将人民币的权重提高了1.36个百分点,其中有30%以上的贡献就来自于2015年以来到2022年,这7年期间,金融交易项下人民币的广泛交易和使用,这种程度的提高,60%多是来自于我们出口市场份额的提高,还有30%多是来自于金融交易的使用更加广泛,这些都证明了人民币的国际化属性。

叶兆佳:澳门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